正文 第21章 實用的表達方式(3)(1 / 3)

由內心裏發出的敬佩別人的話才有意義。如果你對於對方沒有仔細地研究分析過,就不能盲目地恭維。不切實際的恭維是很令人討厭的。

至於一個有地位有名望的人,則讚美所用的字眼應當仔細推敲。首先要想到,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名人,一定是在某一項工作上有特殊的貢獻,而在他成名之際,恭維他的人一定不少。積久生厭,你依葫蘆畫瓢,用別人用過的話來恭維他,是不會使他覺得高興的,因為這些他聽得太多了。

大抵成名的人,對於自己的工作已成習慣,你的恭維若不能別出心裁,一定不能打動他的心。對於這種人,最好找他工作以外的一些事情去讚美他。比如某銀行界巨子,喜歡在閑時寫寫詩,那麼你若讚美他在金融界的貢獻不如說他的詩寫得好,因為他已成名的工作,無需你再恭維,而他的詩寫得很好卻無人加以注意,你如果與眾不同,提到他的詩作,一定會博得他的好感的。所以你要記住,讚美一個普通人,你可以讚美他工作中沒人注意的那一部分,尤其是他足以自矜的工作和本領。但對一個名人,你卻要欣賞他那些鮮為人知的,而他又自以為得意的事情。

說話要小心,尤以恭維的話為甚。你不要以為既然是恭維,就不會得罪別人,便隨口亂說。言不由衷的話很容易出毛病,你不能見到女人就讚美其漂亮,如果她明知自己實在不漂亮時,她就會覺得你是虛偽。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妨讚美她活潑,或說她苗條,或說她健美,或讚美她的才智,她的聰明,她的幽默,或恭維她料理家務井井有條,教育子女有方……等等。同樣是女人,各有長處,雖是讚美,也要加以選擇。所以,恭維話一不能亂說,二不能常用同一說法,三要注意的就是不可多說,恭維話說得太多,同樣會令人反感。

2.恰當的恭維

恭維的話人人愛聽。你對人說恭維的話,如果恰如其分,恰如其人,他一定十分高興,對你產生好感。

越是傲慢的人,越愛聽恭維的話,越喜歡讓別人恭維自己。有人一本正經地說自己不接受恭維,願意接受批評。這是他的門麵話,你如果信以為真,毫不客氣地、直率地批評他,他心裏一定非常不快,表麵上未必有所表露,內心卻在恨你,對你的印象隻有降低,決不會提高。

“人告之以有過則喜”,這隻有子路才有此雅量,一般自命為君子的人,尚容不下別人的批評,普通人更不用說了。

善說恭維話,別人聽了舒服,而且自己也不降低身份,說恭維話是處世的一門重要學問。

每個人都有希望,年輕人希望寄於自身,老年人寄望於子孫。年輕人自以為前途無量,你如果舉出幾點說明他將來大有成就,他一定十分高興,引你為知己。你如果稱讚他父母如何了不起,他未必感到高興。如果你說他是將門之子,把他與他的父母一起稱讚,這才合他的胃口。

隻是老年人則不然,他自己曆經滄桑,幾十年的光陰未曾達到他預期目的,對於自己已不複十分自信,不複十分希望,他所希望的,是他的子孫。你如果說他的兒子,他不但不會責怪你,反而十分感激你,他會連聲說:“過獎了”,但他的心裏卻認為你是慧眼識英雄呢!這是說恭維話對於對方的年齡應特別注意的要訣。

對一個生意人,你如果說他學問深、道德高尚、清廉自守、樂道安貧,他一定無動於衷,你應該說他才能出眾、手腕靈活、現在紅光滿麵,發財即在眼前,他聽了才會高興。

對於官員,你如果說他生財有道,定發大財,他一定不高興,應該說他為國為民,一身清正,廉潔白持,勞苦功高,他聽了才會高興。

對於文人,你如果說他學有根底,筆下生花,思想正確,寧靜淡泊,他聽了一定會高興的。對方做什麼職業,你說什麼樣的恭維話,這就是說恭維話的訣竅。

有些人稱讚別人時往往是直接“讚”過去,而有一位朋友的特長是當著第三者去稱讚第二者,這樣的收效常常比直接讚揚好得多。另外一種可稱作間接的讚揚法。比如,你見到他對他說:“前幾天我和某乙談起你老兄的事,他對你推崇極了”。姑且勿論某乙是否當真向你推崇過某甲,反正某甲根本就不會去“調查是否屬實”的。

蕭伯納曾說過:“人們最想知道的事,常與自己無關”,這句話恰和中國人說的“事不關己不勞心”相反,但蕭伯納的話無疑是事實。因此,一般人常會因為受到一些“傳說”(即使不一定可靠)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的觀感,所以,當你向某甲說某乙曾稱讚他,他感謝的不是某乙,而是你呢!如果湊巧你就是某甲平素敬仰的人,那麼某甲對你的感激就會更深。

奧地利心理學家貝維爾博士曾說過:“如果你想讚美一個人,而又找不到他有什麼值得你稱讚之處,那麼你可以讚美他的親人,或者和他有關的一些事物。”因為我們人類都懂得用腦子推想到自己以外的事物上去,比如自己的家人或自己的東西。

依此類推,你可以讚美你朋友的兒子讀書用功,讚美他的太太漂亮賢惠,讚美他的居室夠氣派——如果這一切都和事實相符的話。那麼別人心裏會甜滋滋的,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