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手術刀譜寫生命的華彩樂章——試評故事片《王忠誠》(2 / 2)

綜上所述,王忠誠對生命、榮辱、精神、事業的超越,絕不是偶然的,是一曲盛讚生命的華彩樂章,綻放出絢麗的花朵。同他的名字一樣,“超越”源於他對祖國的忠誠,對醫學事業的忠誠,對人民的忠誠,源於他的頑強拚搏和超乎常人的付出。

影片《王忠誠》在編導手法上大概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把王忠誠本人和銀幕上演員飾演的王忠誠穿插起來,在銀幕上出現了三次這樣的互動與交流,頭一次是電影開始時為了把握角色,對王忠誠本人進行的采訪,他們之間探討了事業追求、生命意義。最後一次是在影片的結束處,演員的表演和對角色的把握得到了王忠誠本人的認可。這種敘事手法是整部影片獨具特色之處,使觀眾有一種新鮮感,造成了更為真實的視覺形象。

二是時空的交錯,把對事件的直敘與倒敘結合起來。影片一開始在對王忠誠本人的采訪中,由一張50年代的照片把鏡頭切到了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上,從現實轉到了對過去的追憶,這種手法反複運用,貫穿始終,形成了又一特色,展示了王忠誠一生從事神經外科的心路曆程。

三是把正麵描寫和側麵描寫結合起來,從不同方位塑造了典型人物。在王忠誠自己患病手術後,那個曾經被他醫好病的男孩和家長不遠萬裏看望他。恩人哪!王忠誠就是他們的恩人。無法表達對恩人的謝意,隻是帶來一包親手種植、挑選、剝好的花生仁,這是病人對醫生的深情,是綠葉對根的情誼。再看病房中的串串紙鶴,表達了病人及家屬對王忠誠的美好祝願。在對待氣腦造影技術上,他的同事認為國內沒有資料,是一個難度極大的課題,而王忠誠知難而上,潛心研究,用十年著就新中國第一部神經外科專著。當麵臨一例非常複雜的病例時,同事們都說不考慮手術治療,王忠誠以其頑強的信念,最終取得手術的成功。記得有人說過,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王忠誠卻一次次地擊敗這個敵人,實現對自己的超越。學生們畢業的典禮上,碩士帽、博士帽漫天飛舞,此起彼伏,男生深情地鞠躬,眼神默默地注視,表示對老師的敬意。女生膽大的親吻,親切的擁抱,表示對老師深深的愛。

以上是三種特色編導手法,與所要表達的內容相得益彰,共同展現了這位世界神經外科的傳奇人物。

影片也存在著一些不足。編導在取材方麵過於繁瑣,使人感到是好人好事的羅列,每件事情都麵麵俱到,而缺乏對某些重要事件的深層次開掘,缺乏人物間靈魂的撞擊,因而片中主要人物還顯得不夠深刻,不夠透徹。

另外,影片的結構有些平鋪直敘,缺乏那種大起大落,蕩氣回腸的藝術感染力,讓觀眾為之動情、揪心的情節和細節不多。比如圍繞王忠誠與親人之間、病人之間就有很多“情”可以糾葛,造成對比,造成衝突。但是影片在這個“情”字上,戲做得不足。

瑕不掩瑜,就整個影片來說,在主題的開掘和深化上,在主人公內在精神境界的表現上,在所采用的編導拍攝手法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王忠誠用手術刀譜寫了生命的華彩樂章,導演用手中的攝像機唱出了生命的詠歎調。

寫於2003年5月31日,改定於2010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