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一個甲子,十二年一個輪回,這天幹地支織羅著經緯複雜的世界。十二年,我們從風雨中走來;十二年,我們微笑麵對。十二年,見證著中國互聯網業發展的興衰榮辱,風雨滄桑。1994年,是中國互聯網業的起始元年,中國科學院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網站,這個網站主要介紹中國高科技發展的狀況,同時設立了《中國之窗》欄目,發布新聞、經濟和文化科技等信息。自此,拉開了中國互聯網信息服務的序幕,中國互聯網出版也踏上了漫漫征程。
何謂互聯網出版?按照《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之釋義:互聯網出版是指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將自己創作或他人創作的作品經過選擇和編輯加工,登載在互聯網上或者通過互聯網發送到用戶端,供公眾瀏覽、閱讀、使用或者下載的在線傳播行為。其作品主要包括:一是已正式出版的圖書、報紙、期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等出版物內容或者在其他媒體上公開發表的作品;二是經過編輯加工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方麵的作品。
就全國來看,互聯網出版已成為互聯網信息服務中最主要的應用領域之一,成為我國社會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形成的互聯網出版產業鏈日益成為社會文化產業經濟新的增長點。目前,我國互聯網出版業已經程度不同地開始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同時也成為傳播知識和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互聯網出版也逐步形成了五個領域:互聯網學術文獻出版、遊戲出版、教育出版、文學出版、音像出版。互聯網出版物也主要分為八類:學術文獻數據庫、網絡期刊、網絡圖書、網絡遊戲出版物、網絡教育讀物、網絡文學讀物、網絡音像出版物、網絡動漫等。
寧夏的互聯網出版業發展則相對滯後。首先,寧夏屬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較低,高科技產業發展落後,計算機還沒有得到廣泛應用,與東部沿海地區、發達城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其次,從業人員的觀念相對保守,對新興互聯網出版業發展前景認識不足。一些傳統企業的領導人對互聯網缺乏足夠的認識,缺乏應有的自信,觀念相對保守,削弱了企業的核心推動力量。而作為企業內部的一個部門形式的互聯網業務,又往往缺乏充分授權,不能有效地整合其他出版資源。再次,舊的體製製約因素仍然很強。傳統出版單位經營效益目前仍然較好,生存壓力不大,缺乏開拓新媒體出版業務的動力;互聯網出版投入大、周期長、風險大,傳統出版單位受體製和機製製約,難以有效駕馭。最後,高科技人才和互聯網編輯出版的專業人才嚴重缺乏。寧夏地處祖國西北,屬欠發達地區,教育相對落後,人才引進機製也缺少活力,往往受到人為因素的幹擾,一些優秀的人才進不來,或者即使進來了卻不能有效發揮才幹,致使人才流失。再者,許多單位沒有專門的編輯責任機構,也沒有必要的編輯出版人員,因此造成部分出版內容質量低劣,錯誤較多。有的網站責任意識差,規章製度不健全,網站對稿件的編輯加工缺乏嚴格的程序,有的內容甚至違反了國家的出版方針和政策。
互聯網出版業在寧夏雖然屬於起步階段,但是由於互聯網本身具有的用途——傳播知識、信息檢索、娛樂資訊等,其在寧夏的發展潛力是十分巨大的。近兩年寧夏互聯網站成倍增長,比如2005年僅有800多家,到2006年已經發展到1800多家,這些成為互聯網出版業發展的前提條件,可以預見寧夏的互聯網出版業將逐步發展,形成規模。因此,我們應該抓住機遇,加強引導,力促發展。
一、發展具有寧夏特色文化的互聯網出版業。寧夏人民出版社高偉在《樹立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文化觀》一文中指出:“要堅定不移地加快發展寧夏特色文化產業”。順沿這一思路,發展互聯網出版業也要抓住“特色”二字,把握數千年來寧夏回漢各族人民所共同創造和孕育的多姿多彩、豐厚無比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風情,在民族特色上、在地域特征上、在獨特曆史人文背景上做足文章。在當前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大背景下,深入發掘自己豐實厚重的民族文化資源,努力形成文化與經濟齊頭並進、相互促進的大好局麵,共同促進和諧寧夏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