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由劉鎮偉導演,技安編劇,周星馳、朱茵等主演,是一部後現代主義影片。在電影語言上該片幾乎無懈可擊,故事的構建,時空的轉換,鏡頭的組接、流暢的剪輯,優美的畫麵,大膽的人物造型和動作設計等都是該片電影語言成熟的有機組成部分。
起初我對《大聖娶親》這部影片並不注意,隻是覺得它把《西遊記》弄的不倫不類,損壞了原來小說和電視劇的本來麵目。還聽說有個非常經典的對白,“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麵前,但我沒有珍惜……如果上天可以給我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前加一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一萬年”。這種把浪漫愛情穿插在唐僧師徒四人取經故事中的大膽創意與我小時候對《西遊記》師徒四人不畏艱險,降魔除妖求取真經的印象大相徑庭。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和朋友一起看完這部影片之後,覺得越看越有意思。現在常會把這部片子拿出來,有時是專聽音樂,有時是注意台詞,有時是留心畫麵。對我來說,它除了給人帶來歡樂、美的意境,還讓我感受到一種從“出世”到“涉世”的輪回。
首先,從音樂方麵來說,影片開始時,伴隨著“黑底紅字的字幕,一管洞簫悠悠咽咽地響起,曲調平靜而婉轉”“音樂繼續鋪展,碧湖葦蕩的如畫美景也映入眼中。和美景一樣,旋律也優美動人。我不知道別人在聽這段音樂時會有什麼心情。可在深夜無憑裏孤獨的我,此刻的感覺該怎樣表述?……淒美?是,是淒美。”淒美代表著什麼?它並非是貝多芬《命運》所闡釋的人類與自然、命運的抗爭,並非是貝多芬所表現出的那種“扼住命運的咽喉”。淒美是一種感傷,不是振奮;是一種苦空,不是實有;是一種出世,不是涉世。
片尾曲《一生所愛》,其旋律與片頭出現的主題音樂相互呼應,仔細聽下來,你會感覺它們有相同的韻味。盧冠廷唱著:“一生所愛隱約在白雲外……”“白雲外”是哪?不就是在一種虛無,一種“空”嗎?影片中至尊寶(孫悟空的前身)把所有的感情深埋於心底。當城頭上上演了深吻愛人的一幕,讓世人對愛情還有一絲希望。漫漫黃沙裏,至尊寶收起所有的無奈和留戀跟著唐僧西去取經了。取經做什麼?不正是要解除世人的困苦無奈,渡人達涅槃之彼岸。可以說取經的“出世”是為了更好的“涉世”。
《大聖娶親》中唐僧曾經把一首英文歌曲《ONLY YOU》唱得又跑調、又誇張,可謂怪異十足,但又極具特色。可誰知此歌聽了幾遍之後,卻覺得越聽越有味。正如唐僧所說“等你明白了舍生取義,你自然會回來跟我唱這首歌的”。歌詞這樣唱道:“Only you!能伴我取西經;Only you!能殺妖和除魔;Only you能保護我,叫螃蟹和蚌精無法吃我;你本領最大,就是Only you!……拚全力為眾生”。其實這個Only You就是一個想象中的英雄人物,是能夠真正認識到自己所承擔的使命,從而拋開一切情欲忍受孤獨寂寞,擔負起感化世人消除仇恨的責任,讓世界充滿愛的英雄人物!英雄人物本身就是要入世、涉世的,從片頭主題曲到片中《Only You》再到片尾曲《一生所愛》,本身就是從“出世”到“涉世”的輪回。
其次,從至尊寶與幾個女人的愛情糾葛來看,無論至尊寶怎樣借月光寶盒穿梭時空,還是救不了白晶晶與紫霞,最終兩個女人成就了至尊寶的西遊大業。
在山崖上的一場戲,是至尊寶與白晶晶感情轉折的關鍵。這裏,混合了征服、肉欲與情愛。對白晶晶,或許是靈肉一致;但對於至尊寶,應該說是木已成舟更合適。至此,至尊寶開始了拯救白晶晶的漫漫征途。在拯救的過程中,紫霞出現了,至尊寶算是有責任感的男人,無論紫霞怎樣義無反顧地愛他,他的心中還是牽掛著故人白晶晶,但這種牽掛最後因為上天注定的情緣——即紫霞與至尊寶的情緣給斬斷了,至尊寶對白晶晶的苦苦追求成為了一種誤會,變為了一種虛無,一種“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