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整個房地產的利益集團都未能成型,最大的利益集團是中旗係,而中旗係也更希望資本向著其他領域分散開。
因為說服了中央經濟決策層先推出物業稅法案再全麵放開地產業的發展,楊少宗從首都返回香港的時候,心情還是比較愉快的。
到了香港,楊少宗又得到了另外一個好消息——他、楊小凱、丹尼爾麥克法登憑借《個人計量選擇對各國宏觀經濟及國際貿易的影響》獲得了一個很重要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
臥槽。
至少是提名了吧?
楊少宗這幾年真正自己去做的經濟論文課題並不多,《地方行政競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長遠影響》、《個人計量選擇對各國宏觀經濟及國際貿易的影響》、《亞洲非自由經濟增長因素及其範圍》是他最主要的三篇。
除此之外,楊少宗和錢家英合著了一本經濟學專業書籍《亞洲金融危機》,這本書的上一冊已經寫完,主要是錢家英代筆完成,下一冊還在等待局勢的發展,將會完整的分析討論整個亞洲金融危機的過程,以及後續的影響。
從香港大學經濟學拿到了博士學位後,楊少宗在旗州經濟研究院正式獲得了副教授資質,他此前是副院長,但隻是負責行政領域,沒有帶隊搞課題研究的資格,現在有了,不僅有了,他還是旗州大學和旗州國際商學院的客座教授。
他從旗州大學挑選了幾個在讀的研究生,實際上還是請陳錫華幫忙帶課,他和陳錫華一起合作做課題研究,新的課題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繼續專攻《行政經濟學》,從行政經濟學去分析整個東南亞政治結構對經濟的影響,另一個方向是在微觀計量經濟學上繼續下功夫。
在旗州經濟研究院和中旗投行國際經濟研究中心,他還帶隊負責一個更特別的課題,那就是國家資本主義的研究,特別是要參考新加坡模式,這是真正要給中央提交給各種政策參考的智囊研究。
有人說,經濟學家是唯一經常犯錯,卻還會被視為專家的職業。
楊少宗的優點是到目前為止,他幾乎很少犯錯,他如果對一件事進行長達十年的長期預測,通常可以拿出非常係統的判斷理論,讓人無法反駁。
比如說,他的《中國地產業開放及其長期影響》,這篇論文是他和楊小凱教授的最後一次合作,直接遞交給了國務院辦公廳,暫時還沒有正式公開的發表,但在經濟學界,大家基本都已經看過了,沒有人能反駁一個字。
原因很簡單,在所有的中國經濟學家中,他是唯一有實戰經驗的,唯一真正切入地產行業做了十年,而且非常有成就的一個人。
他的話語權太重,分量太重,你不敢反駁,說句難聽話,在他的這篇論文拿出來之前,大家可能都沒有想到地產業原來是這麼個東西。
中國現在有三千多個被稱之為經濟學者的人,可幾乎沒有一個人能係統的研究、美國和泰國的地產發展軌跡,可能有超過一半人實際上基本不能直接去看英文專業論文。
一個好的預兆是丹尼爾-麥克法登已經憑借《個人計量選擇對各國宏觀經濟及國際貿易的影響》獲得了被稱之為小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克拉克獎,這個獎隻授予40歲以下在美國擔任兩年以上經濟學教職的青年教授,所以,沒有楊少宗和楊小凱的份。
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楊少宗和楊小凱合著的《亞洲非自由經濟增長因素及其範圍》則在兩個月前獲得了新加坡國立大學頒發的亞洲經濟學國立獎。
就目前國際經濟學界的呼聲,《個人計量選擇對各國宏觀經濟及國際貿易的影響》和《亞洲非自由經濟增長因素及其範圍》都是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前者完成了微觀計量經濟學的整體創建,後者則解析了亞洲非自由經濟邏輯,為新古典經濟學和新製度經濟學都打開了一個新的窗口。
總的來說,楊少宗的論文數量不多,可每一份都有很重的分量。
對他來說,有提名的機會就算是贏了,萬一真碰了個頭彩,那也隻能說是投機成功,他用一個最討巧的方式跟著兩位真正國際一流水平的經濟學家沾個光。
僅此而已,也不值得內心深處去多麼期待和興奮。
回到香港,楊少宗還是很安靜的透過各種各樣的數據去麵對整個東南亞金融危機後續的發展,從港股跌破8500點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在逐步抄底。
他們也在繼續增持美國的那些高科技股票。
於此同時,楊少宗在手裏保留了大量的港債和美國國債,關鍵時刻,這些債券就會變成真金白銀的鈔票殺進香港股市,殺的對衝基金兩眼翻白。
這天晚上,胡祖銘從南非返回,大家就聚集在中旗銀行中心頂層——48層頂樓的會議室裏,坐在這個可以俯視整個香港中環和西環的辦公室裏,大家的視野都顯得特別開闊。
這裏是中旗投行香港區總裁的辦公室,也就是楊少宗的專有辦公室,他不在的話,這裏平時是沒有人的。
胡祖銘、梁百韜、郭方熊、陶大東和香港中旗國際投資銀行公司的財務總監李吳美怡女士都在,每個人麵前的資料都是一樣的,七十多頁紙,全部是和主要的收購目標,還有目前的亞洲國際股市、彙市數據。
楊少宗翻的比較快,他第一個看完,隨後是胡祖銘,大家陸續看完之後都tǐng奇怪的笑了笑,心裏還tǐng高興的,不管怎麼,香港中旗現在手裏有四百多億的港元債券,這是非常紮實的現金流。
中旗投行總行手中的資金流就更大了。
中旗已經開始抄底渣打銀行,渣打在泰國和印尼的損失非常慘重,新公布的財務報表足以將所有投資者都嚇跑,實際上,從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渣打就再也不能和彙豐銀行相抗衡了,直到2005年,它才慢慢恢複了元氣,從過去的泥潭中走了出來,好景不長,最後又在美國次房貸中損失慘重。
中旗投行收購美銀亞洲業務的事情基本敲定了,代價不高,絕對要比買那個石油牌照便宜很多,中旗投行入股北海道銀行的事情可能不了了之,競爭對手北洋銀行在銀行的支持下,據說會以一個更高的價位接盤。
沒有關係,收購美銀的亞洲業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