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形的傷疤
傷疤上
積了一層
泥沙與灰塵
它的顏色
漸漸地跟大地分不清
大樹的根
還留在地下
誰也不知道
它有鄉長多深
哦,是不是
所有的傷疤下麵
都有深深的根啊
1974年
羽 毛
冬天,黃昏
窄細的小巷裏
我的麵前
一片棕色的羽毛
在颼颼的冷風中
夢幻般飛旋,活潑潑地
它越過一堵斑駁的泥牆
從棗樹尖頂飛過
象鳥一樣昂起頭
升向灰灰的天空
我相信:它是一片
鷹的羽毛
1975年冬,北京
在哀樂聲中誕生
真希望嬰兒有記憶。
——題記
哀樂沉沉地響……
我的外孫女
誕生在北京
在一月
在寒淨的夜晚
哀樂沉沉地響……
在嬰兒的花襖上
我別了一朵小小的白花
還在淡藍的繈褓外麵
纏了兩道黑色的緞帶
哀樂沉沉地響……
吸吮吧
第一口是淚水
第二口才是乳汁
甜的乳汁
讓你長肌肉筋骨
鹹的淚水
讓你長強壯的靈魂
哀樂沉沉地響……
為了英雄安息
為了新一代誕生
我們三代人
同聲哭泣
1976年1月,北京
貝多芬的晚年
我沒有聽到歡樂深
遠的聲音已經多久
——貝多芬
可怖的靜默,靜默
靜默……
貝多芬感到苦惱和屈辱
卻寧願隱忍,隱忍著
深深地陷在孤獨之中
遠遠地躲避著
聽不見的歡笑
躲避著
用疑慮和焦急的眼神
望著他的朋友,親人
他怎麼能絕望地承認
“我是個聾子,聾子……”
貝多芬
一個人蟄居在鄉下
每天,從早晨到黃昏
固執地敞開門窗
他祈求般地
向朦朧的地平線眺望
夢想著寂滅已久的聲音
白鴿般翩翩地向他飛回
三十步以內的前麵
明亮的小溪
象記憶在流動
但沒有聲音
綠色的樹叢
在風的撫動下
深深地彎曲,傾倒
但沒有聲音
風車巨大的翅羽
旋轉啊旋轉啊
卷起草地上的葉片和羽毛
象一個美麗的白色的大陽
但沒有聲音
風從窗口跳進來
用冷冷的手
觸動著他——
一個沒有聲響的
搖搖晃晃的音鍵
沉重的木門
古老的窗扇
無聲地顫抖
書桌上的談話冊
一頁一頁地在翻卷……
隱忍著,隱忍著
透過淚水
貝鄉芬望見
自由的風在田野上飛跑
風關切地向他不斷地轉來
一次次吹進他沉悶的心胸
輕輕觸動他的耳輪
和卷曲的頭發
靈敏的感覺
更使他痛苦、屈辱
隻有雷雨天
他才偶然能隱隱約約聽見
高高的遠遠的天空
飄蕩著一聲降了調的霹靂
霹靂啊
你是天地間的
最強音
而貝多芬聽到的卻是溫柔的耳語
象一曲雄渾的交響樂結束之後
在人們心靈裏
久久地回旋著的尾音
雷聲安慰著他
這就是雷鳴
難道在人世間
他聽見到的唯一的聲音
隻有這溫柔的耳語般的雷
貝鄉芬
瘋狂地衝到門外
奔向暴雷雨
向靜默的世界
揮著拳頭
仿佛猛擊著
一排看不見的音鍵
天地間為什麼空空洞洞
象掏去了心髒
1976年夏
忘不掉的習慣
聶魯達傷心地講過
有一個多年遭難的詩人
改不了許多悲傷的習慣——
出門時
常常忘記帶鑰匙
因為多少年
他沒有自己的門
睡覺時
常常忘記關燈
因為多少年他沒有摸過開關
夜裏總睡在燥熱的燈光下
遇到朋友
常常想不到伸出自己的手
因為多少年
他沒有握過別人的手
他想寫的詩
總忘記寫在稿紙上
因為多少年來
他沒有筆沒有紙
每一行詩
隻默默地
刻記在心裏
我仿佛認識這個詩人
1976年,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