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之所以比較“中國”,是由於她的身上有更純粹更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因子的積澱,中國曆史文化的內在神韻在杭州得到了非常集中的體現。正是這種寓於山水名勝之間的純正的中國文化因子,消熔了所有的中國人。使所有來到這裏的中國人,以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人們,莫不感到一種強烈的價值認同感與心靈歸屬感。
所以說,中國人對杭州有一種非常強烈的群體性價值與文化認同感,這種認同感甚至於超過了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大都市的認同感。北京、上海、廣州等大都市普遍比較排外。北京人可能把你叫做“外地人”,上海人可能把你叫做“鄉下人”,廣州人可能把你叫做“北佬”。而杭州則不同,她更具一種海納百川的雍容大度與平和之氣。杭州的氣度來自於厚重的儒家文化,來自於南北融合的城市稟賦,也來自於她作為旅遊城市的開放性性格。
也難怪,杭州雖規模不大、實力不很強,但卻有其獨特的魅力與吸引力。就連金庸、瓊瑤等海外文化名人也以躋身天堂寶地為人生一大快事,在水一方,笑傲江湖,至於尋常百姓,就更要視之為安身立命所在。
當我們徜徉在杭州城的時候,不經意之間就會發現,令人歎為觀止的“茶文化博物館”、“絲綢博物館”、“陶瓷博物館”等三張中華文化的超級名片均聚於此,不禁詫異。
其實,杭州之美,在宋代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文明和發達程度之高,令所有“蠻夷”歎為觀止。作為南宋都城,它是中國南北文化的融合之地——中華民族幾千年奔騰不息的曆史文明長河流淌到杭州這個地方打了個漩,在這裏積澱下了燦爛而豐富的文化。以至於馬可·波羅來到杭州時,驚歎於杭州的美麗與繁華,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其遊記中寫道:這簡直是一座“天城”,此城隻應天上有,為何飄落在人間?
既然是天城,有誰會不向往呢?
中國房地產經過“賣房子”和“賣家居”的發展,正在進入“賣環境”和“賣文化與生活方式”的階段。在這一曆史轉折點上,杭州在中國房地產舞台上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廣東、上海一直是中國房地產的領銜主演者,今天,杭州也要成為其中的重要一員。因為,“文化與生活方式”的根源在於兩方麵的力量支撐:一是消費力,這是現實的因素;二是文化力,這是曆史的因素。如果說在“賣房子”和“賣家居”的階段,文化力所起的作用還微不足道,在“賣文化與生活方式”階段,文化力將日益成為市場創新的主導性因素。杭州作為一個文化底蘊豐厚的城市,目前在居住文化上已顯露出引領潮流之跡象,盡顯風流於來日,當在情理和預料之中。
在農業文明時代,杭州是輝煌的,那時杭州就代表著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發達水平,“杭州——中國”;在工業文明時代,杭州衰落了,往昔的繁華不再,杭州在人們的心目中退化為一道風景,“杭州——西湖”,杭州城緊緊圍繞著西湖發展,象一棵長不大的小老樹,人口規模與農業文明鼎盛時期差不多;在信息文明時代,杭州將再度興起,人們將看到,不僅要“遊在杭州”、“食在杭州”,更要“住在杭州”,杭州將成為人們“心向住之”的人居城市。杭州市政府向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發出“住在杭州”的強大宣言,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大勢所趨,順潮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