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所展現的是賞心悅目的景觀,它與別致的風情民俗一起,顯示出了隴中情韻深長的魅力。
隴中山林公園
嶽麓山
綠樹成蔭的嶽麓山位於臨洮縣城東,因宋代修建東嶽廟而冠名,明代謫居於此的兵部員外郎楊椒山等在此興辦超然書院更使其聲名大振。碧水如玉的洮惠渠從山麓緩緩流過,樸素典雅的亭台樓閣錯落其中。拾級而上,時聞翠鳥聲聲。椒山祠亭台淩空絕頂,甘南農民起義紀念碑巍峨入雲,臨洮兒女進疆紀念亭相伴著“龍泉湧月”的佳景。站在山巔,遙望南屏蒼茫如黛,俯瞰洮河水百轉千回,仿佛看得到當年筏子手激流勇進的身姿,依稀聽見“花兒”婉轉而嘹亮的歌音……
仁壽山
仁壽山公園坐落於隴西縣城南。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的文昌閣、大雄殿,其風格既有中原古建築的精雕細刻,又有絲綢之路漢唐建築的粗獷豪放。仁壽山風光宜人,每到農曆四月,山上枸杞花紅,茅茨花黃,綠草如茵,一派爛漫春景。
西岩山
一方勝景,位於定西城西。始建於明萬曆年間、重修於20世紀30年代的大雄殿、金剛殿、地藏殿、彌陀殿、藏金樓莊嚴雄渾;十八尊佛像、菩薩像風采各異,栩栩如生。山間石徑通幽,林木茂密,野卉斑斕,遊人盡可春日踏青、夏日庇陰、秋日登高、冬日賞晴。後人有詩讚曰:花影玲瓏草木萋,遙聞鼙鼓隴天底。風光自任他鄉好,不上西岩不定西。
西部名勝
威遠樓
舊名雄鎮樓。高矗在隴西縣城中央。北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始築,元世祖中統二年(1261年)移建。初為譙樓,後置銅鍾更鼓,平日報時,戰時傳警,也稱“鍾鼓樓”。“鞏昌雄鎮”四顆大字的巨幅匾額為明代大書法家杜重題寫。樓高26米,其磚石基樓高11米,長27米,寬17米,三層木樓高15米,飛簷鬥拱,雕梁畫棟。曆經千年滄桑,風雨剝蝕,威遠樓仍然巍然屹立,雲流其巔,燕穿簷下,含威致遠,氣勢森森。“一觀威遠樓,遙借玉門關。”站在威遠樓下舉目仰望,領略不盡蒼茫西部的曆史風情。
灞陵橋
被譽為“渭水長虹”,坐落於渭源縣城南渭河之上。始建於12世紀明洪武年間。“既濟行人,複通車馬”。1919年又仿蘭州臥橋改建。全長約40米,寬4.8米,淨空高度15.4米,曲跨29.5米。橋體全木結構,廊房式造型,四角鬥起,飛簷挑閣,精巧而又壯觀,呈現出絢麗奪目的民族建築風格,確如一道長虹曲臥在樹木成蔭、風光恬靜的渭水之上。曆史人物蔣介石、孫科、於右任、楊虎城等都為之題詞書匾,不少詩人、畫家、書法家亦為之揮毫渥丹,吟詩作賦。
椒山祠
坐落在臨洮嶽麓山公園文峰塔院內的椒山祠,是臨洮人民為紀念明代名臣楊繼盛而修建的。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河北容城人。明嘉靖進士,曾任兵部車駕員外郎。因上書怒劾大將軍仇鸞畏敵瀆職而被誣陷,於1551年貶為臨洮典史。楊繼盛在臨洮隻有一年零兩個月時間,卻在興教辦學、興修水利、開采煤礦、建立書館、打擊官商作弊等方麵做了許多好事,特別是在興辦教育方麵功德更為突出。楊繼盛在臨洮嶽麓山興辦了超然書院,培養漢、藏、回各族學生。他多方籌資,甚至不惜賣掉夫人的首飾,置學田二千田,作為對學生的補助,使臨洮教育勃然興起。1553年,楊繼盛離任,臨洮百姓“哭送百裏者近千人”。不久又因奏劾嚴嵩奸黨,被下獄問罪。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楊繼盛被害於北京西市,年僅40歲。穆宗繼位,為其昭雪平反,追諡“忠湣”。臨洮人民為紀念他,在嶽麓山超然台上修建了椒山祠。
神龜園
坐落在洮河岸畔臨洮縣苟家灘鎮塔下王家村的神龜園,是一座風格獨特的洮河奇石展覽館。在5000平方米的園地上,有由10萬個洮河白石鑲成的“龜”字形路麵,它的四周擺放著齊天大聖石、猛虎下山石、月宮蟾蜍石、女媧補天石、秦皇金印石等洮河奇石,中心水池上伏臥著一隻碩大的石龜,石龜的四周擺放著形象逼真的八隻小石龜。據專家考證,重約一噸的大石龜是經過兩億年風化、磨蝕而成的象形石。它是由老新聞工作者王得溫先生首先發現的。1992年由多方籌資,以此“神龜”為主景,興建了這所神龜奇石園。
神龜園還有著名雕塑家何鄂創作的大型石雕“神龜護經”。麵積200多平方米的中國龜文化展廳裏收藏並展出有眾多的龜文物,以及相關的詩文、書畫資料和與龜有關的旅遊紀念品:台灣漫畫家蔡誌忠關於《聊齋誌異·八大王》的許多漫畫也被收藏其中。《八大王》所描述的臨洮馮生與神龜八大王的故事又給神龜園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神奇的自然造化
貴清山
峰、鬆、雲、泉冠古絕今。風景如畫的貴清山距漳縣縣城72公裏,享有“隴上小華山”之譽。其主峰海拔2340米,峽穀地帶海拔1700米,高差達640米。貴清山群峰奇立,三峰並秀,黛色參天,美妙疊出,仿佛鬼斧神工所雕鑿,薈北國之雄奇與南國之娟秀於一身,直逼青城之幽、峨眉之秀、華山之險。“斷澗仙橋”、“西古勝影”、“萬壑鬆濤”最為奇絕。西方勝景孤峰如削,斷澗仙橋橫穿雲巔,被稱為“貴清仙境”。貴清山山頂有始建於明隆慶年間的中峰寺遺址,現佛教寺院建築群保存完整。沿千層石階百丈天梯而下,龍川河橫穿山境,形成長達16公裏的貴清峽穀,空碧而清幽。南穀瀑布高達百米,潑水崖瀑布如霧如雲。峽穀裏秀峰陡插雲天,陰翳蔽日,流泉曲澗怪石夾岸,如龍如虎,如象如牛,有“四季景不同,半裏欠陰晴,一步觀十景,景景不相同”之謂。1996年被命名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為隴上遊覽勝境。
遮陽山
東有貴清,西有遮陽。遮陽山由秦嶺西端的岩壑和岩洞構成西溪、東溪、夷門山三個奇麗景區。西溪景區由金家溝為主組成7.5公裏長的峽溝,遍布溪泉潭瀑,奇峰與峭壁依次相連,或如怪獸凝視,或如石筍插天,千姿百態,驚險絕倫。北溝寺為清康熙大帝敕建。東溪景區全長10公裏,以鋪溝為主組成。崖頂雲杉挺拔,崖間鬆柏俯瞰,蒼翠如畫。夷門山景區以岩溶混合型洞窟大王洞為中心,相銜頗具喀斯特地貌的奇峰秀石,引人入勝。其大王洞深410餘米,內有大量的石鍾乳和鍾乳石形成的石佛、石鍔、石瀑、石乳、花燈等,色彩豔麗,蔚為壯觀。有詩讚曰:遊得大王洞,感慨到桂林。
蓮峰山
俗稱“馬鹿山”。總麵積約10平方公裏,屬秦嶺山係岷山支脈,處於渭源、隴西、漳縣交界地帶,整個山區覆蓋在鋪天匝地的針闊交混林、喬灌交混林之中,是一座天然植物園。其大山、二台、三台、四台、五台、後五台、皇洞、釋迦庵、老君山九峰獨峙,狀若開綻的蓮花,自古就是隴右一座名山。蓮峰山高寒陰濕,生態良好,清泉時現,小溪橫流,又有豐富的鹿、獐、麝等野生動物資源,是一處絕好的避暑勝地。
天井峽
傍依渭源縣石門水庫,是一處橫亙十裏、純樸自然的史前峽穀,因兩座並峙的陡峭崖壁間隻開一縫,仿佛大鋸解開的一條板縫,故以“解板溝”享譽隴右。天井峽中一峰一崖一洞一窟一瀑一湖無不造就神工鬼斧般的奇景絕境。其石峰險崖有的獨撐一柱,有的並肩相依,從穀底仰望驚險絕奇,從山頂俯視千姿百態。群峰環繞之中,一處寒泉飛躍而下,垂成千尺水練,彙合兩崖空間奔來的溪流,將穀底衝刷成數米深的石槽,旋出明鏡般的深潭,清澈見底,泛綠映藍,五彩繽紛。
鳥鼠山
名曰鳥鼠,形同蒼龍,昂首起伏,蜿蜒東去。位於渭源縣城西南10公裏處,海拔2423米,因《尚書·禹貢》中記載大禹“導渭自鳥鼠同穴山”而相傳千年。山南側有一綠陰覆蓋、爽氣宜人的山坳,三眼清泉從密林深處噴湧而出,形成“品”字泉。據傳唐太宗李世民曾用馬鞭探其深淺,不慎鞭子掉進水中,霎時不見,待他回到長安時,馬鞭競在下遊出現。品字泉邊存有始建於周朝、重建於清代的禹王廟,至今香火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