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議(1 / 2)

公元前361年,周顯王八年。朝陽率軍進會稽後,在越國周邊經過數次的小規模的流戰,收回越勾踐時所封的各家族領地、封邑,而不再將土地賞給有功之臣。此時朝陽以全部控製越、吳國所有領地及吳王夫差時所占領的楚、宋、魯的一部份領地,越國的領土此時北起淮河流域,南靠黃海、東海。西與楚接壤,於時越王號稱霸王。而此時楚國一路大軍占領漢中以東,折而向南,兵鋒指向巴、黔中,與強大的秦相抗。而楚大將邵陽率另一路軍,十萬之眾屯於居巢。

會稽!越王宮,此時正值早朝。近衛頭戴紅翎手握美軍式軍刀,肅立殿外。大殿中墨柱銅獸,布簾隨風而動,殿中香霧繚繞,群臣立於兩旁,越王王石與居王位而坐,其右首坐有越國首輔大臣---公孫雄。而此時的越大司馬施造早以帶大軍返回姑蘇,將越地所有政務留與公孫雄執掌。

公孫雄道:“今日早朝有三件大事要與眾位商議,第一:大司馬回姑蘇時特別囑下臣改革土地政事,第二:越國初定,如今擁有兩國之地,周王派使者送來祭肉承認我諸侯霸主地位,現今各國都有使者來賀,唯不見楚國來賀,不知眾位大臣有什麼意見?第三:楚王在居巢屯兵十萬本為是支援我越國,如今越國以定,此事如何處理,望大家都獻計獻策。”公孫雄說到這裏,見眾大臣都默不作聲續道:“這用兵之事本有大司馬,但居巢之兵卻是因為我越地而起,平息這事我等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眾位大臣以為如何?”

大夫商澤道:“微臣本無寸功,承蒙左相國看重委以我越大夫職。如今楚國自持兵多將廣,兩路用兵,邵陽乃楚名將,屯兵居巢威脅我姑蘇,雖至今未有進兵之像,實是因楚北方有強秦,又在巴蜀、漢中用兵實無暇再兵進姑蘇,如就此退去又恐無由而返,麵子上過不去,臣請出使楚國,願憑三寸之舌退楚十萬兵,以解大司馬之憂,越之困。”

顏祖道:“大夫要去楚國,楚王會因你一言而退兵嗎?”

“微臣想楚王定會退兵,楚王是因大王危難才發兵,如今大王仍為我越之國君,加之楚國現今是三麵環敵,隻要微臣再進一言,楚軍必退!”商澤侃侃而談。

上卿胡諸道:“微臣以為,此次楚將邵陽屯兵居巢並非是楚王不願進兵,而是邵陽估兩國形勢不願倉促進兵,楚王曾有幾次下令邵陽,邵陽都以各種借口推托,如此看來,楚國君臣早有兼隙,不如派人去楚國散布謠言,說邵陽擁兵自重,楚宣王多疑必會換統軍將領,在他換將之時,到時大司馬隻要率精兵攻進居巢,楚必敗,郢都就空虛,楚漢中之兵來不及回援,必可大敗於楚,越國今後數十後就可安定矣!”

公孫雄道:“上卿言之有理,諸位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顏祖道:“我覺得胡諸之言可行,楚越之戰早晚必打,如今不如趁楚國兩地分兵之際打他個措手不及,,,,,,永解越國後患!”

公孫雄道:“這國之大計,一切都待我稟大司馬後再作決定,如今越國還有一件大事,必須盡快施行,那就是關於土地改革,如何做到農者都有田可耕。另廢除奴隸製,改奴隸為平民,鼓勵各地通商,發展生產技術,這些都是大司馬為天下所做的大事,首先要在越地施行,,,,,,,”

楚國都城——郢都。楚都郢處於漢水長江之間,在長江中遊,郢都也一度被孫武所領的吳軍占領過,如今時過境遷,戰爭痕跡在這都城早以不在,代之的是繁榮,街上商人川流不息,到處是一片叫賣吆喝聲,吳音柔軟,楚音粗曠。楚地也素以多才聞名,越國的名臣,伍子胥,文種、範蠡就都是楚國人,楚軍更是英勇善戰,楚國本身也是人口眾多,單以軍隊人數就有近百萬之眾。在中原諸國中,除秦以外,就以楚國為最強。

楚王宮,此時宣王上朝,群臣齊唱。

殿令官奏道:“稟大王!今日有越國使臣、及蘇秦以在殿外候見!”

宣王起身道:“這蘇秦乃中原名士,數日前到寡人楚國,寡人以讓人好生接待不敢怠慢,今日叫大家早朝就是要讓眾位愛卿,都來聽一下蘇秦之言是否對寡人有利,有利則納之,不利則驅之,還請眾愛卿多多執言!”

眾臣齊聲道:“唯尊大王之言!”

宣王道:“那就有請蘇秦、越使上殿!”

殿令官即出殿宣道:“有請蘇秦晉見,越使晉見!”聲音遠遠地傳了出去。

兩旁群臣都早有聞蘇秦之名,見蘇秦候見,都齊刷刷身殿外看去,少時蘇秦上殿,隻見他足飾珠璣,腰金佩玉,寬衣博袖、衣裘冠履,高冠如雲聳,直是切雲之崔嵬,一副雅人賢士之風,一身寬袍更繡有楚地特色的大花紋織繡,讓人一看就有一種親近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