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埃及散記(1 / 3)

開場白

外國我去過幾個了,外國的風光,風俗,以及在異國的感受,我這支拙筆倒是寫過幾篇小文。我很佩服有的作家,人家到國外轉一圈,回來差不多能寫一本書。人家的心是有準備的心,每到一處,不僅忙著往小本子上記,往照相機裏照,還注意搜集有關資料。回頭把幾樣東西一攢巴,一本書就出來了。我不行,我出去飽飽眼福,新鮮新鮮就完了,壓根兒沒打算寫什麼長篇大論。也有的報刊編輯知道我要出國,提前向我約稿,讓我給他寫點紀行或遊記之類。我說我不敢答應,因為這類東西我寫得很少,擔心找不著感覺。回來後果然什麼都沒寫。外國有些東西是不錯的,看過的確能給人留下一些印象。比如馬來西亞的熱帶自然風光,比如日本人的生活特別注重細節,再比如俄羅斯海參崴的漂亮姑娘等等,寫寫都是可以的。我之所以沒寫,一是覺得看到的都是浮光掠影的東西,和自己的心沒什麼聯係,缺少必須書寫的內在動力。二是打開國門這麼多年,人們出國越來越方便,對外國的東西已不像開放之初那麼稀罕。

這次去土耳其和埃及,我卻要寫點感受了。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倒也沒什麼,除了清真寺和聖索菲亞教堂規模宏大一些,皇宮特色獨具一些,加上這座城市橫跨歐亞兩大洲,民族交融使人種(據土耳其人稱,他們是我國的遊牧民族突厥人的後代)顯得剽悍一些,別的方麵和許多城市大同小異,無甚可記。我主要記述的是在埃及的所見所聞,是這個國家的古代文明、悠久曆史和罕見的文化形態,給我留下了一些難忘的記憶。

木船

2004年3月13日,我們在埃及的首都開羅參觀了這個國家的博物館。博物館麵積很大,裏麵陳列的各類文物有數萬件。我們先看到了一條木船,船的形狀和現在的大型帆船差不多,都是中間寬,兩頭尖,船體兩端都有些上翹。乍一看,我對這條船並不重視,不就是一條船嘛!聽了有關該船的介紹,我心裏才有些驚歎:乖乖,了不得!你猜怎麼著,這條看似不顯眼的船距今已有四千六百年曆史。四千六百年,這是個什麼概念,一閉眼,是一個久遠得讓人眩暈的時間。這麼長時間,是一塊鐵也該化了,是一塊石頭也該爛了,可這條木船竟赫然存在著,使我不得不對它刮目再看。船體是白茬木的,木質堅實,木紋清晰可見,有的地方還閃著骨膜一樣的亮光。船的完整程度,似乎一把它投放進尼羅河裏,或紅海裏,它仍可續寫破浪航行的輝煌曆史。這條船向我們證明,埃及早就把船作為水上交通運輸工具,而且有著相當精湛的造船工藝。有一點我沒弄明白,這條船為何保存得這麼好呢?是不是與埃及的荒漠性幹燥氣候有關係呢?

黃金

我在博物館裏看到了大量黃金製品,黃金的用量逐步升級,甚至用噸位來衡量。我先看到了一條金眼鏡蛇,眼鏡蛇在法老時代被尊為神,是專伺保護快樂女神的神。接著看到一隻張開翅膀的金鷹,鷹也是神,是專門保護法老國王的。連保護神都是用金子做成的,法老國王本身更得使用大量黃金來塑身。我看到了法老的金麵具,和法老等高的金身,還有兩個金棺。金棺方方正正,大得像一間房子。據介紹,金棺不是用純金做的,裏麵是木頭,表麵用了一層貼金,光貼金就用了不少黃金。金棺做工精細,稱得上金碧輝煌。

想起在北京的故宮,我也看過不少黃金製品,有金印、金盆、金塔、金如意、金筷子等。我們的金製品比較精巧,規模也比較小。我想,大概因為我們國家過去比較窮,黃金葆有量比較少的緣故。世界的貨幣製一直是金本位,哪個國家的黃金儲備多,就表明哪個國家比較發達,比較富強。法老時代那麼多黃金,足以證明古埃及多麼富裕和強大。

關鍵還不在這裏,我想說的是,埃及的物質文明史要比我們中華民族的物質文明史早得多。須知埃及的這些黃金製品,都是在公元前兩千多年前製造出來的。而在同一個時間段,我們中國的新石器時代剛過去不久,大約才進入青銅時代。我不知道中國那時候有沒有金子,反正就當時中國的冶煉技術和國力來說,還遠遠達不到大量擁有黃金的程度,更談不上有什麼黃金製品。

以前,我也聽說過古羅馬和古埃及文明,但有些夜郎自大,覺得中華民族的曆史才是最悠久的,中華民族的文明才是最古老的,不願承認人家的文明。這次看了埃及的博物館,才使我打開了眼界。數不清的實物在那裏擺著,你不想承認也不行。

木乃伊

去埃及之前,我聽說過木乃伊,但從沒有看見過木乃伊。我參觀過中國的古屍,那不是木乃伊。據說我國的新疆地區有木乃伊,那也不是真正的木乃伊。木乃伊是一個專指,特指古代埃及人用特殊的防腐藥品和埋葬方法保存下來的沒有腐爛的屍體。這就是說,木乃伊是製造出來的,製造木乃伊需要特殊的條件和特殊的工藝。如果木乃伊也有專利的話,專利應當屬於古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