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少年時候的印象裏,挑水對我們家來說是個很大的負擔。
我們院子裏住著好幾戶人家,共用一副水筲。水筲是堂叔家的。誰家需要挑水,把水筲取來,挑起來就走。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知道水筲是堂叔家的,還以為是我們家的呢。水筲是用柏木做成的,上下打著好幾道鐵箍,筲口穿著鐵係子。加上水筲每天都濕漉漉的,水分很足,所以水筲本身就很重,一副水筲恐怕有幾十斤。水筲裏盛滿了水就更重,一擔水至少要超過百斤,沒有一把子力氣是挑不動的。
挑水的擔子是特製的,兩端鑲有固定的鐵鏈子和鐵鉤兒,它不叫扁擔,叫鉤擔。用鉤擔和水筲挑水,對人的身高也有要求,如果達不到一定的高度,就不能把水筲挑離地麵。
我們家離水井也不近,水井在村南,我們家在村北,挑一擔水要來回穿過整個村街。
水是必需品。做飯,刷鍋,喂豬,都用水。洗菜,洗衣,洗臉,也離不開水。我們家每天都要用一擔到兩擔水。
父親活著時,我們家用水都是父親挑。父親挑水當然不成問題。父親挑著空水筲往院子外麵走時,水筲的鐵係子咿呀咿呀響。父親挑了重水筲回家,鐵係子就不響了,變成了父親的腳響。父親的大腳踩在地上嚓嚓的,節奏感很強,像是在給忽閃忽閃的鉤擔和水筲打拍子。父親去世後,我母親接過了挑水的擔子,母親挑水就不那麼輕鬆,每次挑水回來,母親都直喘粗氣。後來生產隊為了照顧我們家,就讓母親參加男勞力幹活,以多掙工分。繁重的勞動每天都把我們的母親累得筋疲力盡。有時母親還要出河工,吃住在挖河的工地。家裏還有年邁的祖父,還有我們姐弟六人,日子還得過下去。於是就輪到我大姐試著挑起了挑水的擔子。
那時大姐不過十三四歲,身子還很單薄,那樣大的水筲對大姐來說是顯得過於沉重了。可我們家沒錢買小鐵桶,瓦罐子又太容易破碎,隻能用水筲挑水。我們那裏把鉤擔兩端的鐵鏈子和鐵鉤兒叫成鉤擔穗子。鉤擔的穗子長,大姐的個子低,大姐挑不起水筲怎麼辦呢?大姐就把鉤擔穗子挽起來,把鐵鉤倒扣在鉤擔上,這樣大姐才能勉強把一對水筲挑起來。用鉤擔把水筲係進井裏打水也不容易,技術上要求很高,需要把水筲在水麵上方左右擺動,待筲口傾斜向水麵,猛地把水筲扣下,才能打到水。這全靠手上的寸勁兒,擺得幅度不夠,水筲就隻能漂在水麵。擺動太大,或往下放鬆太多,鐵鉤會脫離水筲的鐵係子,致使水筲沉入井底。那樣麻煩就大了。大姐第一次去挑水,我擔心她不會擺水,擔心她會把水筲丟進井裏。還好,大姐總算把水挑回來了。大姐走一陣,停下來歇歇,再走。水挑子壓力太大,大姐繃著勁,繃得滿臉通紅。大姐把前後水筲的平衡掌握得不是太好,前麵碰一下地,後麵碰一下地。水筲每碰一下地,水就灑出一些。等大姐把水挑進灶屋,滿筲水隻剩上半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