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除了寫小說,我還寫了一些散文。我寫的散文多發在《文彙報》的副刊上,平均每年都有三四篇。文章是一篇一篇攢起來的。單年度看,我寫散文並不多。時間一長,攢起來看就不算少。我出的小說集多一些,迄今已有三十多本。而散文集隻有薄薄的一本,排版、裝幀、校對也不盡人意。我一直在想,什麼時候再出一本散文集就好了。
我寫了懷念母親的散文,想拿給姐姐、妹妹和弟弟看。如果把單篇文章寄給他們,顯得我過於著急,他們看完後也不便於保存。要是出一本書收進這樣的散文就好了,他們看完可以保存下來,並可以介紹給他們的孩子看。
應文學雜誌之約,我寫了一些創作談。這些創作談涉及到寫作經曆、創作態度,以及想象力、細節、語言等諸多方麵。有一次,一位研究我小說的在校研究生跟我要創作談之類的文章,我隻好翻出雜誌,把此類文章各複印一份寄給他。倘是有一本書,收有此類文章,我隻需寄他一本書就行了。
由於長期做煤礦作家協會的組織工作,我還為作家朋友們的書寫了不少序言,加起來恐怕有幾十篇。我敢說,我寫每一篇序言都很認真,從不敢有半點敷衍。有朋友對我說:你應該把你所寫的序言出一本書。我說出書當然好,可誰給我出呢?
我知道百花文藝出版社對散文比較重視,他們出的散文集也多一些。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我給董兆林先生寫了一封信,把想出一本散文集的願望說了出來。說來我跟兆林是老朋友了,他在《小說月報》當副主編時,選了我不少小說。後來他到《散文》雜誌當主編,我們仍保持著聯係。現在打電話很方便,但我沒有給兆林打電話,而是給他寫了一封信。我覺得寫信顯得鄭重一些,在時間上也可以給朋友留一些考慮的餘地。
兆林接到我的信,似乎沒有等多久,就給了我答複。於是,就有了這本散文集的麵世。
看別人書後麵的後記,除了記述出書的緣起,還要說一些感謝的話。我想,感謝的話我就不說了,還是存在心裏吧。
劉慶邦
2010年7月28日於北京和平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