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壯心不已(1)(1 / 3)

一二0三年的春天雖然姍姍來遲,但它畢竟降臨到了人間,給人們帶來了新的氣息和新的希望。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雨後初晴的大地,麥田,樹林,曠野,山岡,到處是一片嫩綠。柳絲在微風中蕩漾,黃鶯在枝頭上婉囀:多麼明媚的春光啊!

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窗外的鳥語吸引著,在家裏再也呆不住了。他換了一身春裝,興致勃勃地向村外走去。雨後的空氣是這樣清新,這樣沁人心脾,辛棄疾貪饞地吸了幾口,仿佛生怕它很快就會消失似的。

走著,走著,不知不覺走到了當年他同陳亮分手的那座小橋上。

橋下,溪水在汩汩地輕唱,橋頭,一枝紅杏正含苞欲放。看著這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埋藏在辛棄疾心底裏的抗戰願望,又象春天的腳步一樣,跳躍著,奔馳著,任憑什麼力量都不能阻止它前進了!

時間過得真快,同陳亮在這兒一別,已過了十五個年頭。十五年前的景象還曆曆如在眼前,然而七年前陳亮卻不幸病逝了。那是陳亮在進士考試中得了第一名後不久的事情。噩耗傳來,辛棄疾悲痛欲絕,因為他曾把多大的希望寄托在陳亮的身上啊!從此以後,每當辛棄疾走到橋頭的時候,總不由得觸景生情,緬懷起這位誌同道合的老友,並且暗暗發誓說,同甫啊同甫,隻要我一息尚存,我就要盡一切努力,實現咱們恢複中原的壯誌!

然而現實卻與辛棄疾所期望的相反。這些年來,朝廷換了幾個皇帝,都在屈膝求和的泥坑裏愈陷愈深。辛棄疾這樣堅持抗戰的誌士自然被愈拋愈遠。除了在福建做過一兩年地方官外,他幾乎完全被朝廷所遺忘。他先是住在上饒的帶湖,後來又移居到鉛山的期思,雕弓掛壁,寶劍生苔,前後巳有二十年了。

最近,從臨安傳來消息,說當今皇帝趙擴的叔嶽韓侘胄(音托咒tuōzhòu)執掌了朝政,準備起用一批老臣,說不定自己也還有再度出山、轟轟烈烈做一番事業的機會呢。想到這裏,他忍不住興衝衝地抬腿揮臂,施展了一個招式。好啊,腿腳靈便,腰板硬朗,自信還不減當年!頓時,曹操“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詩句,又在他的心底響起。他抬起頭來,仰望長空,隻見一隻蒼鷹從遠處山岡後麵衝天而上,搏擊著高天的飆風,翻動著舒卷的白雲……

一陣“得得”的馬蹄聲傳入他的耳鼓。他沒有回頭,仍然凝望著翱翔藍天的雄鷹,好象要從它那兒獲得更多的力量。

馬蹄聲在橋前戛然而止。騎馬的人走到辛棄疾身邊,輕輕問道:“請問老大爺,辛公棄疾的府上在哪兒?”辛棄疾猛然一驚,反問道:“你找他幹什麼?”

“有聖旨到。”

辛棄疾怔了一下,自我介紹道:“我就是辛棄疾。”使者高興地說道:“辛公,請原諒我的失禮。恭喜您,皇上有旨任命您擔任浙江東路安撫使,請趕快收拾入朝吧!”

辛棄疾向前一指:“既是聖旨到,請到我屋裏坐。”使者跟隨辛棄疾來到家中,宣讀了趙擴的聖旨以後,催促道:“公事急迫,就請準備起程!”

辛棄疾笑道:“這麼急迫?”

“是的。目下韓相公執掌朝政,求賢如渴。辛公是前朝老臣,德高望重,韓相公久仰得很,所以特地敦請您出山參政,以便共商軍國大計。”

辛棄疾興奮地說道:“既然韓相公這樣看得起我,我一定竭盡全力為國效勞!”

一二0三年的夏天,辛棄疾正式被任命為紹興府(今浙江紹興)知府兼浙江東路安撫使。

紹興西九裏有一個地方叫三山,當時著名的愛國詩人陸遊就在這裏閑居。陸遊比辛棄疾大十五歲,他的愛國思想和愛國詩篇早已為辛棄疾所景仰,因此辛棄疾到紹興任上不久,就去拜訪這位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