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皮影戲的造型類別(2 / 3)

在人物臉譜中,人的麵部器官的比例是把握個性描寫的關鍵,比例決定特征,也決定著誇張、變化的尺度。眼、口、眉、鼻、耳的關係因人而異,千人千麵,從五官的比例關係上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氣質、感情。對麵部的刻畫也集中在這一方麵。如眉頭的皺與展、額頭的寬與窄、眼睛的大小與形狀、嘴唇的薄與厚、耳朵的尖與垂,都說明著多種特質、心情、感情等。各種臉型及其誇張的表現也都說明一定的性格與人品。因此,藝人在製作上有“眼睛平,屬忠誠;眼睛圓,性必凶;線線眼,性情柔;豹子眼,性情暴;若要笑,嘴角翹;若要愁,鎖眉頭”等講究。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不同的人物形象也就有了相對統一的程式化特征。例如對於文雅秀麗的生、旦等正麵人物角色,一般都雕成陽刻鏤空臉型,彎形環勾眉眼,通天鼻梁,顯得俊朗、白淨,這種脫化菩薩神像麵形的通天直鼻梁,彎月形環狀細眉的造型,幾乎成為北方影人形象的典型代表特征。反麵人物則突出陰險狡詐的嘴臉,將眉目誇大,一副老奸巨猾的壞樣兒。對花臉、醜臉角色,則多采用陰刻實臉臉型,以利於勾勒麵部各種形態和色彩。有時也采用實空結合的臉型,這樣可以使麵部造型在影窗上顯出更大的色彩反差,從而得到更為突出的藝術效果。醜角在眼睛上加畫一個圓圈兒,表示詼諧輕佻,也有設計成七分臉的,這樣可露出雙眼,加大刻畫麵孔的餘地,擴大臉部的表現範圍。對於發型、頭飾、巾帽和服裝,都是按人物不同行當、年齡、身份等來設計的,均有固定樣式。“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醜形,蓋以寓褒貶於其間耳”。這樣的人物造型,既符合人們傳統的道德評價標準,又符合其直觀欣賞的習俗,看臉譜就可知角色的好壞,十分直觀,一目了然。

傳統影人的造型可謂豐富多樣,包羅了社會各階層的芸芸眾生,各種形象中無不寄托著藝人和觀眾的愛與恨,所謂“寓褒貶,別善惡”,這正是民情、民願在皮影造型上的反映。

皮影人物的頭飾有發飾和帽飾,主要以帽飾為主。發飾有披發、抓髻、花旦、辮子旦等;帽飾有冠、帽、盔、巾等,它是用來區別不同人物身份和官階的重要標誌。冠的種類有皇冠、鳳冠、都督冠、駙馬冠、束發冠等;帽有王帽、相帽、紗帽、金雕羅帽、雪帽、氈帽、紅纓帽等;盔有高盔、帥盔、霸王盔、太子盔;巾有包巾、硬紮巾、軟包巾、員外巾、文生公子巾、醜公子巾等。

與人物臉譜一樣,人物頭飾也體現了強烈的程式化特征。皮影人物的頭飾都有定製,以便明確戲中人物身份、性別。一般來說,女性人物中閨閣少女梳辮子,已婚婦女梳盤頭,平民婦女隻有簪環和一兩朵貼花,青衣人物不貼花,地位較高的婦女戴珠鳳插珠花,貴妃娘娘、公主都戴鳳冠。戎裝婦女有包巾子、抱龍盔、帥盔等。武行人物不分男女,帽前都有英雄翅。外邦異族人物多采取漢族人物的冠戴,但在頭後都有較長的狐狸尾巴,用來和中原人相區別。官帽的等級很嚴格,知府以下帽子上不刻壓梁子(帽沿上的裝飾圖案),部府官員要刻壓梁子,品位再高的官員還要配上龍紋圖案。文武官帽在帽翅上也有明確的區別,文官用圓帽翅,武官用尖帽翅。另外靈怪神異多以擬人的形象造型,都有明確的標誌。如神仙頭頂蓮花圖案,仙女頭頂樹葉,妖怪頭頂象征性的物象(如狐狸頭上頂狐狸形象)。天宮地府人物的冠戴和帝王將相一致,但也有固定的標誌加以區別,如有的冠上帶有佛牌,有的纏紅色長巾。在靈怪神異裏也有直接用原本形象造型的,如豬八戒、牛頭、馬麵等。

(二)身段

皮影人物的身段即服飾,又叫戳子。如果說那些誇張變形的臉譜化頭茬,使形象更典型、個性更突出,那麼服飾的選配同等重要,使人物體現的藝術美感更趨完整化、一體化。服飾的造型采用了與頭臉的正側麵造型(五分臉)不同的半側麵造型,也叫“七分身子”。這種處理手法便於對服裝的鈕扣、帶結、胸花等服飾完整表現和對人物所佩戴的各種器物如刀劍、玉帶等的刻畫,美化了人物造型,彌補了“剪影”造型的單調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