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住宅結構的安排(1 / 1)

住宅結構分為大結構和小結構,大結構指住房和周邊環境的關係,小結構指住房本身的內部結構。這是每個消費者都應密切關注的問題,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首先我們的居住區要安全,區內氡元素檢測符合居住要求,供水、供電、排水、交通等基礎設施均能滿足項目要求。室外環境從救災方麵考慮,設計標髙合理,不存在低窪地,能防止水害的影響,附近無汙染源,無異味,無噪聲場。區內有大麵積的回所,中央綠地,花園。步行道路高差處設坡道,踏步設扶手,公共場所入口,有無障礙通道,並有較寬的回轉空間。這是環境的基本要求,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生活質量,不可不察。

內結構有利於抗震,抗震按8度設防,設計單元要有利采光通風。空間尺度適宜,舒適性較好,戶內居室充分考慮家具的布置要求和習慣。空間關係明確,無穿堂、對視問題,戶間隔牆,隔板做隔聲處理。居住空間視線好,戶戶明廚明衛。

光源在不同場所的使用很有講究。比如,飯店的光源處理就與其他地點有所不同。飯店的照明需要有層次感和引導作用,使客人保持愉快的情緒,以保持回頭客和入住率。因此,大堂絕不能采用含汞熒光燈,否則臉色顯得很蒼白,彼此看上去,情緒會受到很大影響。

人們在商場時經常會不自覺地產生購物衝動,而且商品看上去要比在家裏漂亮許多,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奧秘就藏在燈光裏。大商場往往采用高顯色性、高色溫的光源,在這種環境裏,人們不禁要產生緊張感和購物衝動,同時看到的商品顏色也顯得很豔麗。

在居室中,光源選擇也不可忽視。例如,距離小的房間用高色溫就可以產生清潔感和增加空間距離感的效果。不同場所需要的照明也要有區分。例如在書房照度太低時,人的情緒就很懶散。於是人們紛紛更換大功率的台燈,但人眼需要的照度是變化的,照度也不是越大越好。

室內照明的優劣取決於幾個方麵,首先要有好的光源質量,再匹配優質的照明技術,兩者觸一不可。照明技術的好壞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麵。第一,眩光小。凡是感到刺眼的光就是眩光,極易使眼睛發生調節痙攣,嚴重時可損傷視網膜,導致失明。優質的照明技術必須在燈具上裝有消去直射和反射眩光的特殊技術措施,盡量將光源做漫射處理,同時使光能損失最小,成為人們常說的十分柔和地光進入人的視野。第二,照度分布均勻。自然光的照度分布最好,在人的視覺觀察範圍內,從中心至邊緣,均勻度為100%,因而不僅視覺效果好,而且長時間觀察不易疲勞。當人工光的照度分布均勻性達到60%以上時,對人眼適應性及視覺效果影響不大,當其均勻性小於50%時,人眼的視覺效果和視覺疲勞會明顯變差和加重。照明的色彩直接影響室內的色彩,應根據室內的裝修格調合理調配顏色,做到和諧自然。

光是室內生活的必須條件,良好的照明是居住的保證。自然光和人造照明之間的關係沒有一個確切的模式,需要因地製宜。大的原則是保證室內有充分的照度,盡量合理的利用自然光,白天自然光比較充足,可以在門窗上做文章,最大限度的引入光線,並且利用室內各種材質的反射作用,保證亮度適合。但要注意防止眩光等光汙染。人造光應配合使用,做到沒照明死角。晚上是人造光的世界,燈的合理排布,主次分明,是主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