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仿佛就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從地圖上看來,奧地利的地形就如一把小提琴。18至19世紀,這裏更成了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和舞蹈音樂的發源地。在這其間,諸如莫紮特、貝多芬、舒伯特、海頓等揚名全球的偉大音樂家,都曾經居住於此並從事音樂工作,難怪人們給維也納冠以“音樂之都”的美譽。
維也納的名字自始至終都是和音樂連在一起的。許多音樂大師,如海頓、莫紮特、貝多芬、舒伯特、施斯特勞斯父子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過多年音樂生涯。海頓的《皇帝四重奏》,莫紮特的《費加羅的婚禮》,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月光奏鳴曲》、《英雄交響曲》,舒伯特的《天鵝之歌》、《冬之旅》,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的多瑙河》、《維也納森林故事》等著名樂曲均誕生於此。許多公園和廣場上矗立著他們的雕像,不少街道、禮堂、會議大廳都以這些音樂家的名字命名。音樂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為人們參觀和憑吊。維也納擁有世界上最豪華的國家歌劇院、聞名遐邇的音樂大廳和第一流水平的交響樂團。
如今,維也納的“音樂之都”氣氛仍然濃厚,每當夜幕低垂,不少穿著高雅的紳士淑女正趕著出席觀看被認為是歐洲的上流社會夜總會的歌劇,整個維也納也就消融在華爾茲、交響樂的樂聲中。
在維也納,無論是奧匈帝國留下的皇宮、教堂、古堡、博物館,還是美麗的維也納森林、迷人的多瑙河,好像到處都蘊藏著音樂的源泉,回蕩著動人的旋律。自18世紀以來,維也納就成了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莫紮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父子……群星閃耀,譜寫了眾多人類曆史上最優美的樂章。
樹木蔥蘢的中央陵園名人墓地,堅立著這些音樂家的墓碑。1791年,一代樂聖莫紮特,音樂的源泉正在噴湧而生命的源泉卻過早地枯竭,猝然病逝。因無錢為他辦理喪事,幾位窮朋友隻好找來一輛馬車,拉上靈柩,冒著細雨,在維也納城郊的一個專埋窮人的亂葬崗裏,為他尋找了一處長眠之地。百年之後,他的墳墓才被移到中央陵園名人墓地。
當年莫紮特在維也納租過很多房子,但在城內至今還保存完整的莫紮特故居隻有一處,即多姆街5號,在聖·斯蒂芬大教堂的後麵。莫紮特在這所公寓裏經曆了他一生中最快樂和最成功的時光,並創作了著名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展覽廳共六層樓,約1000平方米,將為公眾更全麵、更深入地展示這位200多年前歐洲最偉大的音樂家豐富的一生。參觀者除了能親耳聆聽部分莫紮特的作品以外,還能通過展覽,了解莫紮特在當時巴羅克晚期的維也納的家庭生活與社會活動,以及他的朋友和對手的情況。
坐落於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旁邊的阿爾貝蒂娜博物館,在舉辦有關莫紮特生活和工作方麵的展覽,著重展出這位偉大作曲家的思想及其本人持久的影響,並通過虛擬現實設備,按時間順序介紹莫紮特從一個六歲的神童成長為世界著名藝術家的過程。
舍恩博隆宮是幼年莫紮特在歐洲宮廷內一舉成名的地方,但大多數展示主題卻都圍繞著茜茜公主。宮外庭院裏有一家木偶劇院,常年上演莫紮特的《魔笛》的木偶戲版本。在莫紮特的幾部歌劇中,維也納人最鍾愛的似乎一直是《魔笛》,當年在維也納國家劇院建成慶典上演出的也是這部歌劇。
啤酒,還是啤酒
恐怕沒有人不知道慕尼黑“啤酒之都”這個名號,德國人愛喝啤酒,慕尼黑人尤甚。這座位於阿爾卑斯山北麓、瀕伊薩爾河畔的城市,依山傍水,景色秀麗,是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的文化中心兼首府,是德國第三大城市。
我們所熟悉的慕尼黑啤酒節,其實是我們自己的叫法,當地人稱之為“十月節”——幕尼黑的一個傳統的民間節日。因為在這個節日期間主要的飲料是啤酒,而且消耗量驚人,所以中國人喜歡把他們的這個節日簡稱為啤酒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