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Canal Grande)像個大問號般,蜿蜒在數百年來的宮殿之間。幾百年來,詩人與作家探索著“謎樣的威尼斯”,多半的人在碰觸這個謎時,都像親近女人一般——驚豔、讚美、戀慕。在詩集與長短篇小說中,這份感受各有不同的風情。
關於威尼斯的魅力,世界各地的文人不隻侃侃談過,也留下了批評的文字。由於每個人都以十分獨特的方式觀察水都,這座城市的文學麵貌便不斷翻新。如此一來,仿佛再有任何的洪水,威尼斯都不會下沉。
挑選書中的作家,自然主觀——除此之外,亦無他法選出這許多寫過威尼斯的男女作家。讀者在這會見到許多大名鼎鼎的人物,當然也有一些名氣不大的作家。而一些特別知名的,則未選入,像托馬斯·曼(Thomas Mann)或卡薩諾瓦(Giacomo Casanova),他們經常在媒體上曝光,以致他們和威尼斯的關係,幾乎再也找不到任何新的切入點。一些標有年代的章節也編入書中,那是我個人在威尼斯的記錄與觀察,是多年來的“親身經曆”。
這裏,我再舉出兩位今天的威尼斯文人,名氣已跨越自己居住的城市與國家:皮爾·瑪麗亞·帕西內提(Pier Maria Pasinetti),在意大利與法國都曾得獎(已是退休的文學教授),他的許多小說中,威尼斯都扮演著關鍵角色;他早期的一本書《威尼斯紅》亦被譯成德語。至於在聞名遐邇的聖馬可圖書館工作的文學研究者安娜莉薩·布魯寧(Annalisa Bruni),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最新的短篇小說選《書癡的故事》(Storie di Libridine),利用“Libridine”(書癡)一詞玩弄著“Libido”(性欲)與“Libri”(書)的文字遊戲,可以譯成“按捺不住的書欲”——這種癮頭也給了本書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