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寫作內容與語言的重要來源。寫作的素材、語言的積

累、習作的技巧唯有通過大量閱讀才能獲取。主題閱讀為學生進行習作創造

了極其有利的條件,因為主題閱讀與隨意讀、泛泛而讀效果是不一樣的,有

主題的閱讀首先是主體的提煉與確立,在一個主題的統領下,讓學生閱讀相

關的文章,積累了大量的語言,豐富了情感體驗,並從中習得方法,是解決

學生作文時不再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的有效途徑。

一、美國的地理位置

美國的全稱為美利堅合眾國,總麵積93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和中國,居世界第四位。

美國地處北美洲中南部(另外兩個州中的阿拉斯加州在北美西北角,夏威夷州在太平洋中部),北鄰加拿大,西南接壤墨西哥,陸界長約9 080千米;東瀕大西洋,西濱太平洋,東南臨墨西哥灣,海岸線長約22 680千米。美國地圖二、美國的氣候美國的東北部沿海地區和北部的五大湖區屬溫帶濕潤大陸性氣候,冬季較冷,夏季溫和多雨。東南部為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冬季溫暖,夏季暖熱,降水豐富。中部屬大陸性半濕潤、半幹旱與幹旱氣候。西部大部分地區屬半幹旱和幹旱氣候。太平洋沿岸北段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南段屬地中海型氣候。阿拉斯加屬亞寒帶大陸性氣候,終年氣溫低、降水少。夏威夷則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暖濕潤。

三、美國的人口和民族

美國的人口中,白人占總人口的84%,黑人占12%,其餘為拉丁美洲移民和華人、印第安人等。美國人口分布呈現出極不平均的現象,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五大湖、密西西比河及大西洋沿岸附近,但人口繼續向西部和南部的“陽光帶”遷移,其中西部落基山脈各州的人口猛增,1990年比1980年增加了22.3%,南部的人口增加了13.5%,加利福尼亞、德克薩斯和佛羅裏達三大州的增長率最高,其中佛羅裏達州1980-1990年間人口增長了33%;加利福尼亞州增長了26%;德克薩斯州增長了20%。美國總人口中約有77%居住在城市地區,其中近半數集中在37個大城市,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就業機會的驅使。由於新移民湧向大城市,大城市的居民向郊區搬遷,郊區人口的增加快於市區。

美國人口構成變化顯著:(1)人口趨於老齡化。1990年人口普查表明,美國的老人愈來愈多,青年人的比例急劇下降。(2)男性人口增長率首次高於女性。1980-1990年,美國男性增加了1 055萬,女性增加了1 044萬,這在20世紀尚屬首次。(3)少數民族人口增長速度驚人,亞裔增長率最高。

20世紀80年代美國少數民族人口增長的速度幾乎為70年代的兩倍,其中亞裔人口的增長率為107.8%,為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民族。其他少數民族人口增長速度也很快,西班牙語係的拉美移民人口過去10年間增加了770萬人,預計到2015年,其人口總數將超過黑人,成為美國第一大少數民族。

四、美國的語言與宗教

美國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由於地理的阻隔、時間的流逝,美、英兩國語言已產生了很大的差異,美國人通常講話較慢,語調較平緩,整個句子的語調、重音也不同。美國人在講話時也不過分遵守語法,例如常把介詞省略,或把名詞變成動詞使用,使整個句子顯得簡練、隨便。

此外,在一些習慣用法、詞組甚至詞的構成與拚寫都與英語不同,這就演變出了具有美國特色的美式英語。此外,有些地區和民族還使用其他語言,如法語、西班牙語等,印第安人用美洲印第安語。

美國語言學者將美國英語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美國人創造的新詞”,如schooner(有篷、四輪大馬車,美國“西進運動”中的主要交通工具)、cafeteria(自助餐館)等;第二類是“被美國人賦予了新的含義的英國舊詞”,如corn(英語中指穀類,美國人往往專指玉蜀黍)、cracker(英語意為“崩潰”“破產”等,美國人又用它專指南方的窮苦白人);第三類是“已被英國人淘汰的美國常用詞”,如offal(垃圾)、adze(手斧)等;第四類是“來自印第安語和其他非英國移民語言的外來詞”,如canyon(峽穀)、hominy(玉米粥)等。

美國是一個沒有國教的多宗教國家,宗教信仰極為普遍。其中信奉基督教者居多數,羅馬天主教占總數的24%,為第二大宗教,猶太教是美國第三大宗教,有教徒約600萬,此外還有東正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等。另外,美國還有各種稀奇古怪的教派,如魔鬼派、耶穌頹廢派和人民聖殿教等。

五、美國的曆史

(一)英屬北美殖民地的建立(1607-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