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原始居民為印第安人。16-18世紀,正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西歐各國相繼入侵北美洲。法國人建立了新法蘭西(包括聖勞倫斯流域下遊大潮區,密西西比河流域等處);西班牙人建立了新西班牙(包括墨西哥和美國西南部的廣大地區)。1607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個殖民據點——詹姆士城,此後在大西洋沿岸陸續建立了13個殖民地。到達殖民地的大多數是西歐貧苦的勞動人民,也有貴族、地主、資產階級,以英國人、愛爾蘭人、德意誌人和荷蘭人最多。移民中有逃避戰禍和宗教迫害者,有自願和非自願的“契約奴”以及乞丐、罪犯;還有從非洲被販運來的黑人。

(二)獨立戰爭(1774-1783)

它是英西為爭奪海上霸權和掠奪殖民地而進行的七年戰爭,以英國勝利告終。英國在北美接管了加拿大,控製了密西西比河以東的新法蘭西,對北美殖民地全麵加強控製,宣告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為王室產業,禁止殖民地人民染指。並征收重稅,嚴厲緝私,限製經濟活動,嚴重損害了殖民地各階層人民的經濟利益。從1619年弗吉尼亞建立議會起,各殖民地相繼成立議會,與英國相抗衡,1765年9個殖民地舉行抗議印花稅大會,掀起了反抗怒潮。

18世紀70年代英國進一步執行高壓政策,1770年波士頓慘案發生。1773年通過了茶稅法,引起波士頓的“傾茶事件”。1774年頒布了5項不可容忍的法令(諸如封閉波士頓港,增派英國駐軍,取消馬薩諸塞自治權,確立英國對殖民地的司法權等),從政治上軍事上加緊對殖民地的控製與鎮壓。

1772-1774年,各殖民地普遍成立通訊委員會,領導抗英鬥爭。1774年9月5日,除佐治亞外的各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了第一屆大陸會議,通過了同英國斷絕一切貿易關係的決議,繼而通過“關於殖民地權利和怨恨的宣言”,向英王呈遞請願書。1775年4月18日,在波士頓附近的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殖民地愛國者打響了反抗的槍聲,揭開了獨立戰爭的序幕。5月,第二屆大陸會議召開。次年7月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

獨立戰爭開始時,雙方實力懸殊,戰爭進行了8年。到1781年10月,美、法聯軍攻下英軍最後據點約克鎮,獨立戰爭基本結束。1783年英美簽訂巴黎和約。

獨立戰爭時期湧現出一批傑出的政治家,如大陸軍的總司令華盛頓、《獨立宣言》的起草人傑斐遜、外交家富蘭克林、文化戰士潘恩。

(三)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的建成(1781-1814)

在戰爭過程中,大陸會議製訂了邦聯條例,1781-1787年13州組成了邦聯國會,宣布成立美利堅共和國。1787年,在費城召開製憲會議,大州和小州的代表經過爭論,同意每州均選出兩名參議員;在蓄奴製問題上,北部對南部作出了重大妥協,默認奴隸製存在,在征稅及分配眾議員席位方麵,南部黑奴均以3/5的人口計算。會議最後製定了憲法草案。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1788年6月由9個州批準生效。根據憲法,美國建成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相互製衡的聯邦製國家。後又增加了憲法前10條修正案(後即以“權利法案”著稱)。該法案於1791年12月,經11個州批準生效。

1789年聯邦政府成立。4月,華盛頓就任美國首屆總統(1792年連任)。在國內外政策出現分歧的過程中,財政部長漢密爾頓派組織了聯邦黨,主張中央集權,外交上親英,控製了聯邦政府的權力。國務卿傑斐遜派主張維護國內人民民主權利,同情法國革命,組織了民主共和黨。1793年華盛頓在歐洲列強聯合幹涉法國革命時,采取中立政策。次年11月,聯邦政府和英國簽訂了損害美國主權的傑伊條約。親英和親法成為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在外交政策上的分野。在內政方麵,聯邦政府製定關稅條例,建立銀行,穩定經濟。

1801年,民主共和黨傑斐遜出任總統。傑斐遜政府廢除上述4項法令,削減開支,減輕稅收,取消酒稅,鼓勵農產品出口。1803年從法國手中購買了麵積達200多萬平方千米的路易斯安那。英國一直不甘心喪失北美殖民地。英艦在公海上繼續攔截美國船隻,強製征用美國海員。為維護航海自由,1812-1814年美國進行了第二次對英戰爭。除海戰外,優勢在英軍方麵。1814年8月,英軍曾攻占華盛頓首府,焚燒總統府。但隨後美國取得勝利。1814年12月,英美在今比利時的根特簽訂和約。這次戰爭使美國得以擺脫英國政治上的控製和經濟上的滲透,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

(四)南北戰爭前南北經濟的不同發展(1814-1861)

19世紀上半葉,美國領土逐漸由大西洋沿岸擴張到太平洋沿岸。經濟發生了顯著變化,北部、南部經濟沿著不同方向發展。北部發展海上貿易,擴大航運業。進行大量的資本原始積累。早在1790年就在羅得島建立了第一座棉紡廠。此後,陸續出現其他工廠。從19世紀初期起,大量資金投放於工商業,工業生產得到發展。在大力引進西歐科學技術的同時,鼓勵創造和發明。50年代,工業化迅速推進。1860年,美國工業生產居世界第四位。2/3的製造品由東北部生產。西歐移民大批湧入,並向西遷移,為發展經濟提供了自由雇傭勞動力。但在南部,以奴隸勞動為基礎的棉花種植園經濟不斷擴大,由大西洋沿岸各州擴展到德克薩斯境內。在西部新開辟的地區,是推廣自由勞動製還是奴隸製,南部和北部的代言人爭執不休,成為全國政治鬥爭的主題。1820年北部對南部作出讓步,達成《密蘇裏妥協案》,雙方爭執暫時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