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茶與聖(4)(2 / 3)

西施王嬙古之美女也,一為複國,委身夫差——敵國之君;一為安國,出塞和番。若論她們的功績,都是永垂千秋萬世而不朽的。

杜甫詠明妃(即王嬙王昭君)的詩寫道:

“群山萬穀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家向黃昏。

書園省識春風麵,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怒恨曲中論。”

王維的《西施詠》如下:

“豔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知稀。邀人傳香粉,不知著羅衣。

君能益嬌態?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容安可希。”

離江五裏許,有一香溪,源—出昭君村,水色如黛,其味清美,終屬“水晶”,陸羽在此煮茶品飲,果然名不虛傳,確屬好水。

陸羽又訪問屈原故裏的古跡,戰國時代楚大夫屈原也是秭歸縣人,既被流放,突然暫歸,其姐亦來,後人遂名其地曰秭歸,因姊與秭二字同音之故。接著陸羽到宋玉的故宅探訪;宅在秭歸縣東,屋址尚存,旁有石刻“宋玉宅”三字。宋玉是屈原的弟子,為楚大夫,悲其師被放逐,作《九辯》述其忠,又作《神女》《高唐》等賦,皆寓言托與之作。

陸羽在屈原和宋玉故裏都憑吊一番,然後離開秭歸,繼續旅程,出巫峰門,過天慶觀,暫留須臾,參觀天寶元年石碑。碑載明皇夢老子事,為巴東太守劉所立,字頗清逸。三日後,陸羽暮抵巴東縣,此處地勢高峻,江山雄麗,勝於秭歸。次日,他精神抖擻,一鼓作氣地攀登巴山,登臨極頂,縱目四望,但見天下幽穀絕境,群山環抱,層疊不窮,古木森然,白雲飄浮於樹梢,真奇觀也。

當時的季節在天寶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清明之前,正是采摘清明茶葉的好季節。陸羽在這裏試煮“真香茗”,果然色香味俱屬上乘,確是不同凡響。他邊飲邊讚,讚不絕口,其樂無窮。此處真茗茶樹達五、六丈,其幹之粗也有達到二人合抱者,傲然屹立於疊壁亂崖之間。如此龐然大物,村民隻能攀上樹枝,采摘茶葉,有時毅然不顧損害茶樹,動用利斧,把生長著茶葉的枝條連枝帶葉一齊斬了下來,這種暴殄天物,糟蹋佳木的行為,使陸羽看了覺得非常心痛,欲哭無淚,隻好連連皺眉搖頭,歎息不已。

當然陸羽很想把這種名貴佳木的茶籽,移植於平地的茶圃,使茶農們采摘方便,可是他們不會依照陸羽的話去做,因為在這個地區,到處都有茶樹,品質也好,另有許多僻地的茶樹終年無人去采,讓它生長下去,自生自滅,而且當地的茶價也不太貴,誰肯多此一舉,去幹勞力多而收益少,采籽移植的傻事呢?所以他隻得自己采摘了若幹,又收集茶葉和標本,並將所見、所聞以及所思的事情和感想,一一記錄下來,以防遺忘。

不久之後,陸羽又起程前進,二日後抵巫山。

巫山是四川峽中的壯縣,此處有巫山十二峰,而所能望見者不過其中的七八峰而已。若論其山形之纖麗奇峭,峰巒之高矗雲霄,山腳直插長江的邊岸作為襯托,則天下名山雖多,有此奇景者可謂絕無僅有。

當然,陸羽在巫山縣逗留時期內,決不會放過考察茶事和收集標本的機會。當地茶樹與巴東的茶樹相似,幾乎株株都是參天古木,或分散於群岩峭壁,或集中於高嶺峻坡,樹幹既高且粗,遠望猶如條條青龍爭勝蒼穹。他觀賞良久,不忍離去,心裏恨不得帶一株回去,移植於竟陵本鄉。

陸羽又謁訪巫山附近的凝真觀和妙用真人祠,即世俗所謂“巫山神女”,也是宋玉“神女賦”裏所指的神女。祠對著巫山,相傳為仙真所寄托之處,峰上常有白雲飄浮,終日不散,飛鳥數百飛往空際,送迎客舟,祝史雲:“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旦方止。”因此其峰稱為“神女峰”,確為巫山群峰中最美麗奇妙的。

瞿塘峽水勢逆折,航行艱苦之極,陸羽發覺蜀道危險難行,真可謂難於上青天,也不禁雄心頓挫。他本想勇往直前,遍曆彭、綿、蜀、邛、雅、瀘、眉諸州,搜尋茶種水源,隻是蜀道難行,水途艱險萬分,更兼攜帶驢牛不便航行,所以他躊躇不進,且思忖了數日之後,方才最後決定中止前進。目前他雖已踏入蜀地的邊境,卻限於天然的環境,未能深入腹地,心中不無耿耿。

蜀水如此險惡,江心又多雜亂無章的明礁和暗礁,阻礙流水,使波濤洶湧激流,除了拉纖駛船之外,舟人稍不小心,往往失手把船隻撞沒。人命貨物損失不計其數。曆代官府和客商也曾多次整治水利,但都被明阻暗擾,以致工程難奏全功,原因是當地有許多壞人貪圖利益,希望行舟撞毀覆沒,以便他們搶取敗舟的木板和貨物,所以千方百計去破壞水利工程的進行。

當然,在唐朝的陸羽時代,政治腐敗,官府或有治理水利之心,卻無此能力。所以水路交通,沒有像現在那樣,可用輪船,那時惟一的交通工具便是木船。因此,陸羽當年受阻於巫山,亦非奇怪的事。

言歸正傳,陸羽收拾行裝書箱茶種標本等,乘舟循著長江的激流,順水航行。順水易航逆水難,舟人也樂於載運驢牛於船尾後艙,乘客們則在中、前艙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