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服飾成為人類生存的需要(1 / 1)

服飾一詞,常常被用作服裝的代名詞,這是有道理的。在遠古時代,人類用樹葉、獸皮等物品遮蔽身體的最初目的應該是為了保暖,而不是為了美觀。但是,自從人類有了審美能力,即使是最原始簡陋的服裝也必定會體現當時某一特定人類群體的審美情趣。所以,服與飾,可以說從一開始就是不能截然分開的一個整體。這裏的飾,不僅僅是指佩帶在服裝之上或人體未被服裝所遮蓋的頭、頸、手、腳等部位上的各種佩飾、首飾、也包括服裝本身所含有的裝飾美化人體的功能。

人是從猿猴進化來的,猿和其他動物一樣,本來都是靠自身的皮毛抵禦冬季嚴寒的,北京周口店發現的“北京人”在進化為原始人之後,開始了較為固定的穴居生活,而後又學會了用火。穴居的生涪方式和火的使用增強了原始人抵禦風雨寒冷的能力,加速了他們的進化過程。但由於廢退用進的緣故,他們原來賴以禦寒保溫的一身厚的皮毛逐漸退化,自身的禦寒能力大大降低,於是,產生了借助“身外之物”彌補這一不足的需求。最初的服裝就是這樣產生的。

最初的服裝究竟是什麼樣字,現在已無從知道。據先秦典籍記載,古人用羽毛、獸皮遮蔽身體,這是可信的。原始人類靠采集、漁獵來獲取食物,有豐富的羽毛、獸皮來源,當他們看到禽獸比自己更能抵禦寒冷時,很自然地會想到借助禽獸的毛皮來為自己保暖,這可以說是古代服裝的萌芽。

在1萬年前左右,原始人已學會了磨製骨針。有針就有縫紉,盡管這時的縫紉材料可能僅僅是用石器分割的各種形狀的獸皮片,但這已經可以說是真正的服裝了。

原始人在進化的過程中,相互間的交往越來越複雜,任意披散的頭發、不僅遮蓋視線,妨礙活動,而且由於麵部常被遮擋,也不利於相互間語言、表情的交流。於是,他們把原來散披的頭發束起來,產生了最初的發型。由於頭發被束起來,耳部和頭頸部分裸露出來,冬季難免感到寒冷,於是,他們又用獸皮覆蓋在頭上抵禦風寒,從而產生了最原始的帽子。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出土文物中有陶笄、骨棄和骨簪等頭飾,這些是用於固定發髻的,說明在和衣服的形成差不多的時代,人類學會了束發挽髻,出現了最初的發型和頭飾。帽子出現的時間也應與此大致相當。

原始人在有了相對固定的住處之後,跋涉跳躍的需要大為減少,足底的耐磨性能逐漸退化,在學會用衣服來遮護身體的同時,大概也學會了用鞋來保護腳部。最初的鞋子所用材料應與衣服差不多,主要是用草、麻編成,或用獸皮連綴而成。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