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服裝產生之前,原始人就已經知道用飾物來美化自己的身體了。從出土實物來看,原始佩飾大多是用各種不同的物質材料磨製而成的有孔的小塊飾料。北京周口店山頂洞穴出土的飾品以穿孔的獸牙為主,此外,還有骨珠、石珠和海蚶殼等,其中有些用赤鐵礦粉染成了紅色。這些飾料成堆成組地分布在人骨周圍,顯然是一種佩飾,原來大約是用線穿起來套在脖頸或手腕、腳腕上的。內蒙古呼和浩特新石器時代墓葬出土的一具人骨的腓骨和臂骨之間,發現有5件頂端鑽孔的新月形牙飾,顯然是裝饞頸部用的串飾。在新石器時代的古墓葬出土物中,常常有一些圓珠形的用不同材料加工成的小塊飾料,這種飾料多為用鳥獸的肢骨磨製而成,也有的是用鬆綠石和孔雀石等磨製而成。安徽潛山曾出土一批陶珠,製作精美,珠體中間多被挖空,內裝小陶丸,搖動時可發出響聲,珠體表麵還有美麗的紋飾,有的甚至鏤有幾個圓孔,玲瓏剔透,精巧美觀。蚌、貝、螺、蚶等水生軟體動物的介殼因其美麗的花紋和光澤以及小巧輕便的特性,常常被用來製作飾物。有的是打孔後直接製成項鏈等飾物,有的則經過磨製,加工成圓形或扁圓形的珠子。從北京門頭溝的古墓葬中發現,在一女性骨骸的頸部,有規律地排列著50多顆螺殼,無疑這是一條原始的螺殼項鏈。二、各個朝代服飾的形製與特色
自從原始人學會用“身外之物”來保護和裝飾自己的身體之後,服飾便成為人類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服飾的形製伴隨著人類文明史的發展呈現出不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