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標準化安全措施布防在掌政220kV變電站智能化改造工程中的應用(3 / 3)

黃燈:定義為班組處於滿載的85%~105%滿負荷工作的區域,此時個別工作小組人員可能出現配置不是十分合理,並且班內沒有備用力量,個別配置弱的工作小組,安全風險可控在控能力下降,出問題的概率上升,工作安全風險加大。此時應啟動預警機製,對薄弱的工作小組采取加強監護、調配人員等措施。

紅燈:定義為班組大於滿載的105%超負荷工作的區域,各工作小組人員配置捉襟見肘,安全風險可控在控能力嚴重下降,出問題的概率大幅上升,工作安全風險陡升。此時應啟動幹預調控機製,車間應加大調配力度,必要時削減相對不重要或不緊急的工作安排,使安全風險亮起黃燈或綠燈。

班組承載力量化得分通過以下公式取得:

班組承載力量化分數={(A/An-X)×0.9+(B/Bn-X)×0.1}×100

A:班組某日工作所需A類人員個數

An:班組A類人員總數

B:班組某日工作所需B類人員個數

Bn:班組B類人員總數

X:班組某日工作人員修正係數

在進行班組承載力分析時,檢修二班針對各班組的不同情況,特別是人員配置情況的不同,設置了不同的安全管控閥值,從而對各班組的工作進行有針對性的管控。

(四)結合“三量化”統籌工作計劃

一是根據工作人員能力、工作任務、班組承載力3個量化結果,以月、周工作承載能力為平衡點,精心編製月、周、日各項生產計劃。通過這個階段,盡力平衡每日生產任務,避免出現生產任務紮堆現象。原則上優先安排工程及大修技改項目,其次安排一般性工作,最後安排不停電工作,盡可能將班組麵臨的安全風險照在綠燈區,留出後備應急空間。

二是安全風險預控原則是:月度計劃控製在綠燈區,不達到黃燈區;周計劃控製在黃燈區,不達到紅燈區。如平衡調整後達到黃燈區時,不同時安排係統中有直接電氣連接變電站的工作,以降低係統風險,同時對主動安排的周期性計劃工作作適當調整,將月停電計劃控製在綠燈區。

三是每日進行安全風險精細管控。在周生產計劃的基礎上,每天根據變電運行上報缺陷情況和外部需配合的工作計劃調整情況(比如新設備驗收、新間隔投運、消缺等),要對次日工作計劃進行細化安排,同時進行承載力核定,判斷本班組承載級別。若本班組次日承載力上升到紅燈區,應采取從外班組調控臨時作業人員等措施,降低到黃燈區;若外班組工作負責人都不適合擔當該班工作負責人,則應請示相關部門,削減個別不重要工作,降到可控區域。

四是每日召開工作班前會議。按照本班“5W6S7C”的班組管理原則,班組每天下午開碰頭會,總結當日生產工作情況,安排次日生產計劃,以及各工作組工作負責人及工作人員的配置情況,安排部署次日工作,重點加大對工作組和工作負責人配置相對薄弱的工作小組安全監督力度,確保現場工作安全有序進行。

(五)閉環管理 落實無違章現場

一是現場作業無違章現場申報表的執行。按照省公司及本局風險管理係統應用有關要求,各項工作的工作票使用現場作業無違章現場申報表,從工作組織、人員配置、車輛安排、材料機具準備、作業流程、危險點預控等幾個方麵進行分析,使班組安全生產管控更加精細和規範,使現場作業風險分析規範化、標準化。由工作票負責人填寫,本單位主管生產的領導審核,安監部領導評價,形成現場風險管控閉環管理。

二是現場安全管控小看板的繪製。工作負責人根據工作票要求並結合現場情況,繪製符合現場實際的一次接線圖,並標注安全措施、危險點,用於嚴格、直觀地反映現場工作範圍、內容。

四、結果成效

一是通過完善組織建設、夯實基礎工作,超前預控,合理量化班組工作人員工作能力,量化工作任務,使得本班安全評價得分能夠亮起“綠燈”,所有工作小組人員組成搭配合理,班組留有適當備用力量,安全風險可控在控的措施落實有保證,工作相對比較安全。

二是該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能夠長周期保持無違章操作、檢修作業零返修,安全生產狀況始終處於公司領先水平,班組多次受到自治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寧夏電力公司和銀川供電局的表彰獎勵。截至2012年8月15日,班組安全運行天數27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