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實施“小省區要辦大文化”戰略 推動寧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血脈、靈魂、品格,積澱著一個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是人類生命繁衍、財富創造的物質文明發展史,更是人類文化積累、文明傳承的精神文明發展史。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鐫刻著人類文化進步的烙印。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為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支撐力量,成為國家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顯著標誌。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樹立民族自信,振奮民族精神,必將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強大思想保障和精神動力。
在我國現代化建設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黨帶領人民從新的曆史起點出發開始新的征程的關鍵時刻,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上向全黨發出了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號召,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的總體戰略布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從世界經驗看,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000美元,文化消費會快速啟動,人均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文化消費則會持續增長,而當接近或超過5000美元時,會出現文化消費的倍增態勢。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人均生產總值正在由3000美元向5000美元攀升。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越來越豐富,文化需求的多方麵、多層次、多樣性日益顯現。在新的發展機遇麵前,自治區黨委審時度勢,把握大局,在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上確定了推動寧夏跨越式發展的奮鬥目標,其中之一就是大力實施“小省區要辦大文化”戰略,推動寧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集眾木方成大廈,合群力乃就偉業。黨的十七大作出興起文化建設新高潮的重大戰略部署,這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曆史機遇。寧夏悠久的曆史、豐厚的文化底蘊,為實施“小省區要辦大文化”戰略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為寧夏文化建設營造了深厚群眾基礎和巨大社會需求。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兼備,我們正在步入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寧夏文化建設已站在新的起跑線上,蓄勢待發。
當然,推進一個地方的文化建設,畢竟不是一帆風順、一勞永逸的事,需要“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拚勁,需要激情幹事、用心推敲、“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鑽勁,需要獨辟蹊徑,更上高樓,“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闖勁。譬如發展繁榮寧夏文化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客觀、曆史、唯物、辯證、求實的認識,那麼,如何正確地繼承和弘揚、挖掘和整理、提升和推出?如何振奮幹部群眾精神、凝心聚力、構建和諧社會、推動跨越式發展?如何在地區文化軟實力的競爭中提出科學的應對之策,打造民族的、區域的、大眾的特色文化品牌?就難以很好地解決。應當充分看到,自治區成立以來,我區在文化建設的各個領域,做了大量艱苦卓絕的工作。但是,當前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製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文化領域又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大量工作仍處在探索、實踐過程中,對寧夏文化建設的實踐,進行全麵摸底盤點,及時進行升華總結,自覺地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論思考,這對於少走彎路,進一步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