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早在史前時期,這裏已經有人居住。奧地利在中歐的中心地理位置使她經曆了所有的曆史發展過程。從一個邊陲屬國孕育出一個強大帝國,一個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而分崩離析的多民族國家。1918年,小小的奧地利共和國才艱難地在歐洲環境裏尋找到了自己的歸宿。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所有與之相連的慘痛事件使一個在自己的生存中感受到安全的國家應運誕生了,並且堅定地占據了她在歐洲的地位。

1.從史前時期到邊陲屬國

早在公元前80000到10000年間的舊石器時代,多瑙河地區就已經有人居住。克雷姆斯地區出土的“女舞”和“韋倫多夫的維納斯”是早期文化第一手重要的見證。1991年,在約茨塔爾阿爾卑斯山冰川地區,發現了一具震驚世界的石器時代的男子木乃伊。在早期鐵器時代(公元前800—前400),生活在奧地利這片土地上的是克爾滕人,他們已經在歐洲範圍從事鹽鐵貿易。基督誕生前後,羅馬帝國占領了當今奧地利絕大部分。作為邊陲屬國,拉埃茨恩、諾利庫和班諾尼省成立了。羅馬人建立了許多營地,位於維也納以東的班諾尼營地是羅馬人在奧地利這片土地上建造的最大城池。公元2世紀,基督教開始傳播。民族大遷徙導致了羅馬帝國的勢力走向衰亡。隨著羅馬帝國的終結,拉丁生活方式和文化也從這個地區消亡。從6世紀起,巴伐利亞人又開始陸續來這裏定居,並且與從東方挺進的斯拉夫人和阿瓦爾人相逢。這片土地上教會組織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紀。法蘭克統治者查理大帝(747—814)在今天的奧地利土地上建立了位於恩斯、拉普和德拉奧河之間的“加洛林東屬國”。然而,與馬紮爾人交戰失敗後,這個東屬國也於907年解體了。直到955年,奧托大帝才戰勝了馬紮爾人,又奪回了這片土地。976年,恩斯和特萊森河之間的地區封給了出身於巴伐利亞顯貴家族的萊爾波德·馮·巴本貝格。

2.巴本貝格王族統治

這個邊陲伯爵屬國的新統治者起先把統治中心建在邁爾克。1156年,公爵亨利二世最終選定維也納為都城。巴本貝格統治者繼續向東和向南擴張他們多瑙河以北的領地。在千年轉折之前,也就是996年,前阿爾卑斯山地區就已經在一個文獻中被稱之為奧地利。

1156年,巴本貝格統治者受到皇帝弗利德裏希·巴爾巴羅薩的恩賜,邊陲伯爵屬國升為公爵屬國,這意味著相對皇權可以具有更大的獨立性。1192年,巴本貝格統治者萊奧波德五世通過聯姻爭得了公爵屬國施泰爾馬克。1246年,當膝下無後的公爵弗利德裏希二世在對匈牙利人的萊塔戰役中陣亡後,他的封地成為鄰邦權力政治爭奪的對象。奧地利貴族最終站到了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普萊米西爾一邊,他與最後一個巴本貝格統治者的妹妹聯姻,從而確保繼承了這片領地。奧托卡二世很快就成功地恢複了國內的秩序,重新奪回了施泰爾馬克,又通過繼承條約也把凱恩藤置於自己統治之下。然而,羅馬帝國新當選的國王魯道夫·馮·哈布斯堡認為波希米亞國王不臣服於帝國法令,因此不願意承認他的權力。於是,戰爭衝突爆發了。1278年,奧托卡在多恩克魯特戰役中陣亡。1282年,魯道夫加封兩個兒子為奧地利和施泰爾馬克公爵,以此為哈布斯堡王族勢力的擴張奠定了基礎。

3.600年哈布斯堡王族統治

從13世紀末到15世紀中葉,哈布斯堡統治者先後獲得了公爵屬國凱恩藤(1335),伯爵屬國蒂羅爾和邊陲屬國溫蒂(1365),擴大了他們的領土。在瑞士的領地損失,他們依靠購買當今聯邦州福拉爾貝格區域的封地得到補償。她的創始人,即聰明絕頂的魯道夫四世不僅建立了維也納大學,而且能夠通過偽造“特權”文獻加強其家族世世代代的地位。魯道夫的繼承人,勤勉的公爵阿爾布雷西特五世與皇帝西吉斯蒙德的女兒聯姻,成為波希米亞和匈牙利國王。在其嶽父去世後,阿爾布雷西特成了第一個再次被選為羅馬德意誌國王的哈布斯堡統治者。在1439年對土爾其人的一次征戰期間,他英年早逝。來自蒂羅爾一係的弗利德裏希五世(皇帝弗利德裏希三世)接替了在奧地利和帝國的統治權。通過左右逢源的結盟政治,他為強大的哈布斯堡帝國奠定了基礎。他讓兒子馬克西米利安與勃艮第的繼承人瑪麗結親。馬克西米利安又通過聰明的聯姻政治確保了孫子費迪南和卡爾在波希米亞和匈牙利以及西班牙的繼承權。此後,哈布斯堡王朝分成兩係,即奧地利德意誌係和西班牙荷蘭係。1526年,最後一個亞蓋洛統治者路易二世在莫哈奇戰役中死亡,隨之,波希米亞和匈牙利與奧地利聯成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