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奧地利科學院

奧地利科學院成立於1847年,是奧地利大學之外最大的科學研究機構。作為研究機構,其重點在基礎研究方麵,科學院是一個獨立的,選舉自己院士的團體;科學院分為一個數學自然科學學科和一個哲學曆史學科;院士分為三類:名譽院士、正式院士和通訊院士。國內國外的學者都可以被選為院士;科學院以各個委員會的形式負責管理一係列研究項目和研究院,其中有幾個具有悠久的曆史,科學院的研究活動要定期接受評估,國際上不少享譽極高的研究機構在奧地利科學院的組織框架內從事研究工作,如康拉德·勞倫茨比較行為研究院、錄音研究檔案館、奧地利傳記詞典研究所、許多物理研究所、一個航天計劃研究所或者國際應用係統分析研究所(IIASA)。科學院為科學研究成果頒發15個獎項。

2.圖書館和檔案館

皇家圖書館——當今國家圖書館的前身——的開端可以追溯到歐洲中世紀時期,當時除了寶石、珠寶和珍品以外,書籍屬於國家寶庫的珍藏之一;曆史文獻證實,在14世紀後半期哈布斯堡統治者阿爾布萊希特公爵三世統治時期,已經有了珍藏書籍的國家寶庫。從這個珍藏中,國家圖書館今天依然保存著證實是1368年撰寫的約翰·馮·特羅保的新約四福音書;皇帝弗裏德裏希三世(1440—1493)下令在維也納諾伊施泰特城堡裏存放了110本珍貴書籍,其中有第一個德語聖經譯本“聞采爾聖經”,一部插圖豐富的著作,以及帝國基本法的抄本“金公牛”。他的兒子馬克西米利安通過繼承勃艮第珍貴的圖書寶藏豐富了這筆遺產,並且明確下詔保護這些書籍。在後來數百年裏,珍藏書籍不斷增加,許多哈布斯堡統治者也是偉大的圖書愛好者。1723—1726年,卡爾六世讓約翰·貝恩哈德·菲舍爾·馮·艾爾拉赫在約瑟夫廣場建造皇家圖書館,他的兒子約翰·厄曼努埃爾最終完成了建造。圖書館的豪華大廳是世界上最富麗堂皇的巴洛克大廳之一。1918年,皇家圖書館更名為國家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總共藏有580多萬件冊,其中圖書約為280萬冊,其餘是手稿、音樂資料、照片或者紙莎抄本。奧地利國家檔案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曆史檔案館之一,除了擁有一個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和一個廣泛的地圖收藏館以外,主要由5個曆史發展而來的館室組成。最老的館室是宮廷財務管家檔案室。早在1578年,人們就開始收集宮廷財務管家,也就是哈布斯堡王朝中央財政局的重要文獻。最著名的皇家財務管家的檔案員是奧地利19世紀劇作家和詩人弗蘭茨·格裏爾帕策。1711年,在將軍和政治家歐根·薩沃因王子的倡導下,建立了軍事檔案館。家庭、皇室和國家檔案室是瑪麗亞·特蕾西亞管理改革的一個結果;1749年,瑪麗亞·特蕾西亞規定把一個檔案室作為存放所有對曆史以及哈布斯堡家族和國家財產具有重要意義的文獻收藏地。普通管理檔案室和共和國檔案室是後來建立的。

3.奧地利的研究格局

在組織研究範圍內,聯邦教育,科學和文化部占主導地位。她依靠自己的協調權限,負責法律上的一攬子規定和戰略發展。她是整個大學研究的上級服務機關。較大一部分實質性研究是在大學範圍以外完成的,要麼是作為聯邦部委的委托研究項目,要麼是在像科學院及其下屬許多研究所一類專門研究機構裏進行的。有很一大部分研究也是由經濟部門實施的,在奧地利,約有3.1萬人工作在約2 700家研究機構的研究與開發領域,由於研究項目不同,各個研究機構的組織千差萬別。除了國家專門研究機構以外,還有像塞貝斯多夫奧地利研究中心一類的協作研究機構。為了使奧地利的科學研究在東歐開放和加入歐盟以後達到最佳水平,建立了作為總組織的“奧地利科學研究中心”,其中成員有塞貝斯多夫研究中心和施泰爾馬克州的大型研究機構約安諾姆研究股份公司,作為國際上知名的研究機構,還要提到的是克裏斯蒂安·多普勒協會、奧地利經濟研究所(WIFO)和高級研究院(IHS),國家對研究的資助為推動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究領域的研究工作創立了準則。對基礎研究來說,確立了青年科學家啟動計劃;在得到承認的尖端研究領域,金額很高的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獎提供了最大可能的自由和靈活,計劃5年期限的研究重點和資助期限可達10年的,覆蓋麵大的專門研究領域以及職能部門研究領域的主導性研究重點使這個綱領更加完善,作為2000—2003年度的典範,值得提到的重點是:基因組研究、歐洲一體化過程中的民主發展研究、大眾對科學的認識研究、地球環境問題觀察、文化狀況研究、性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