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國際研究協作
像奧地利這樣的小工業國家需要同其他國家的夥伴進行全麵和密切的合作。過去數十年裏,奧地利簽訂了一係列關於科學和技術合作協議(如同保加利亞、中國、法國、以色列、羅馬尼亞、俄羅斯、斯洛文尼亞、西班牙和匈牙利);對奧地利來說,積極參加歐盟研究和開發框架計劃是挑戰和機遇。這有利於改進質量水平和提高競爭能力,無論是雙邊還是多邊合作都符合奧地利的期望。奧地利以1 350個研究項目參加了第5個歐盟框架計劃(1998—2002)。歐盟計劃資金中劃撥給奧地利參加者的額度為2億8千多萬歐元。奧地利共同參與製定了第6個歐盟框架計劃(2002—2006),並且也能夠對計劃作出重要的強調,2001年12月,歐盟成員國研究部長統一簽署了總預算為175億歐元的第6個歐盟框架計劃。這個計劃包括下列專門項目:基因研究和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納米技術和科學航空學和航天食品安全可持續性發展經濟和社會科學同樣,奧地利也參加了COST(歐洲科學技術研究合作)項目(如通訊、交通、氣象學、生物技術等)和EUREKA(市場主導的工業研究與發展網絡)計劃,作為核心谘詢點,1993年就設立了一個國際研究和技術合作辦公室(BIT),除了已經提到的奧地利科學院作為基礎研究的核心合作機構以外,國際應用係統分析研究所(IIASA)、國際信息處理合作機構(IFIP)、國際自動化控製合作機構(IFAC),或者國際埃爾文·施羅丁格數學物理研究所(ESI)也是國際研究者在奧地利的會聚之地,並且在專業世界裏享有很高的聲譽在社會科學領域裏,與之並駕齊驅的有國際文化學研究中心(IFK)或者人類科學研究所(IWM),她們把主題重點首先放在中歐和東歐的政治和經濟思想領域以及性別研究方麵,麵對歐盟的東擴,奧地利研究合作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與中歐和東歐國家的合作,除了框架計劃以外,歐盟還提出了一係列計劃和倡議。這些計劃和倡議並沒有確立在框架計劃的法律結構裏,因為它們要麼是屬於另外的研究主題範圍,要麼就是力圖對最新的技術發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資助需要作出快速的反應;在1996—1999年期間,屬於其中的有INFO2000(發展歐洲多媒體計劃)或者MLIS(多種語言信息交流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