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讓誌書活起來——《誌書擷英》序(1 / 1)

這是一本展示北京地域文化的知識性寫實散文集,也可以說是《修誌人眼中的北京——誌說北京》的姊妹篇,是北京市地方誌辦公室和北京晨報合作,由晨報編輯記者撰寫,陸續在晨報《誌書擷英》專欄發表,經兩年多的辛勤勞作,在專欄刊出100期後,集結而成。

《誌書擷英》顧名思義,就是從豐富多彩的誌書寶庫中,探采北京地域文化點點滴滴的“花瓣”,經過剪修裝飾,排列組合,添枝加葉,形成100株生機蓬勃、各具特色的林木,展示於大庭廣眾之中。也就是說,這部書中每篇文章的主要資料都是來源於誌書,但其內容和寫法又不同於誌書。在內容上,堅持誌書的存真求實,但突破了“述而不論”的原則,常常根據作者的認知,對史實進行合理的引申發揮,褒貶評議,表達其見解,抒發其情感,盡管常常是一家之言,甚至存在某些偏頗,卻使問題更加明確,史實更為引人;在文章的結構上,從誌書的橫分門類不缺要項,從縱述史實不斷主線的框架中跳出來,隻截取其中一枝一根、一葉一花,以“北京的怪”、“北京的吃”、“北京的絕”、“北京的錢”、“北京的樂”為題,寫成不足千字的短文,讓敘述對象和自己的認知緊密結合,自然流淌於筆下,盡管對有些人、事、地、物的記述並不那麼全麵、係統,像一個個糖葫蘆被幾根線串起來,擺在那兒,使讀者更方便即食,從而更大眾化;在文字上,誌書的語言特點是嚴謹平實,這個文集卻在不違背真實的前提下,力求生動活潑,使用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特性的語言,有的編成故事,有的展開聯想。盡管在嚴謹上略顯不足,但大大加強了趣味性、形象化。總之,誌書裝上了翅膀,使藏於館庫,傳於少數專家之手的珍貴誌鑒性著述,得以解放,亮出來、飛起來,進入社會大眾之中,使其潛能得以釋放、固有形像得到實現;它為北京地域文化,揭開麵紗,使人們看得見,摸得著,想得到,就像在不同時期,以不同角度,從不同方位展北京文化的一百張麵孔,讓你很快認出來,了解他,親近它,使北京文化更能凝聚人心,優秀文化得以發揚光大;它為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文化自覺提供了生動活潑、易學易懂,感染力很強的教材,也為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基礎性素材和創新發展的啟示。

感謝北京晨報開辟《誌書擷英》這個欄目,為傳播和挖掘北京地域文化打開了一扇廣受讀者歡迎的窗口,也感謝為這個欄目撰寫文稿的同誌,他們在浩如煙海的古今誌書中,披沙揀金,選擇當前群眾最關心、最需要了解的內容,製作成“小品”或美味快餐,參與到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潮流中,為把北京這個世界文明古都建成現代化的國際文化中心,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辛勞和心血,也殷切期望《誌書擷英》這個欄目越辦越好,在第一本文集出版後,陸續推出質量更高、特色更鮮明的第二本、第三本……文集。

段柄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