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位唐堯――即後世堯舜禹湯中的堯帝。其當政初期,天文曆法還不是很完善,百姓經常耽誤農時,因此堯就祖織專門人員總結前人的經驗,令羲、和兩族掌天文,根據日月星辰運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來推定時日,測定了四季,又以月亮一周期為一月,太陽一周期為一年,一年定為三百六十六天。(這是有記載的我國最早的曆法,奠定了我國農曆的基礎)。
堯當政之後,其生活依然非常儉樸,住茅草屋,喝野菜湯,穿用葛藤織就的粗布衣。並且,最為難能可貴的是這唐堯,時刻注意傾聽百姓們的意見,在簡陋的宮門前設了一張"欲諫之鼓",誰要是對他或國家提什麼意見或建議,隨時可以擊打這麵鼓,堯聽到鼓聲,立刻接見,認真聽取來人的意見。甚至!為了方便邊遠之人,言得通達。他還讓人在交通要道設立"誹謗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木柱旁有人看守,民眾有意見,可以向看守人陳述。
堯執政之時,雖然建立有統治機構,但卻始終都很簡陋,鬆散。更多的,則依靠於德製,民心。直到這唐堯,在累了一定的施政經驗後,終於,正式,完整的,開始建立起了真正的,“國”的,政治製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按各種政務任命官員,在我中華,目前所發現的,乃是曆史上第一次建立較為係統的政治製度,為奴隸製國家的產生奠定了基礎。(至於沒發現的或是被他人銷毀的……)
第四位是舜,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項的後裔,但五世為庶人,處於社會下層。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父親為盲而心術不正,繼母兩麵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家裏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
而麵對如此惡劣的環境,這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係。以至於在這舜二十歲時,他的名氣就很大了。可謂是孝德洪荒。
過了十年,堯向四方諸侯之長征詢繼任人選,四嶽就推薦了舜。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麵都表現出卓越的才幹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曆山,曆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隻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他到了哪裏,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築了倉房。
舜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占這些財物。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於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後來堯讓舜參預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經受各種磨煉。舜不但將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在用人方麵有所改進。
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愷”管教化;還有“四凶族”,即帝鴻氏的不才子渾敦、少?氏的不才子窮奇,顓頊氏的不才子?杌、縉雲氏的不才子饕餮,雖然惡名昭彰,但堯未能處置,舜將“四凶族”流放到邊遠荒蠻之地。這些措施的落實,顯示出舜的治國方略和政治才幹。
舜執政以後,乃實行了一係列的重大行動,一派勵精圖治之象:新修曆法,祭祀先聖。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改績,明定賞罰,著實的,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
這洪荒人族,到了舜之時,即乃已然的,形成一較為完整的社會體係。所謂中華文明五千年,但這完整,完備的文明,是突然的就從天而降的嗎!
――――――――――――――――――――――
有頭無腦,要之何用。有父不親反甘外犬,禽獸不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