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十四、陶王氏的宿命(一)(1 / 2)

孤身終老的陶王氏越到老年越古怪乖戾、喜怒無常。她從常人難以理解的視角來觀察問題,用常人無法駕馭的邏輯推理來考慮問題,更用常人難以揣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每天忽悲忽喜、忽孬忽好、忽笑忽氣,戲法般花樣繁多變化無窮極,可著勁兒地使喚孫媳,訓斥孫子重孫,使盡了老婆婆兼奶奶老奶奶的厲害威風,對家裏人各種刻薄苛刻,真是難以盡述。直把一家人折騰得蔫頭耷腦,小心翼翼,見了她恨不得低著頭、溜著牆邊走路,更沒一個敢大口喘氣,開懷暢笑的。

但讓人納悶兒的是,一出家門,陶王氏立即就跟變了個人似的:見誰都笑臉迎送,和聲細氣老遠打招呼,真是不笑不說話;對誰都滿麵春風,隨和有禮,可謂不笑不搭腔。更兼她是大家閨秀出身,在娘家也念過幾天書,因此跟鄰親百家說起話來,既風趣爽朗,又親切豁達,真叫一個通情達理;跟四鄰八舍泛起事來,更是件件活泛周全,樣樣四麵光滑。總之,陶王氏在老少爺們兒、娘們兒的心中,印象分不是一般的高,是個出了名的“說話明理,慮事周到,做事敞亮”的明白人兒。

同是這一個人,家裏外頭這表現的差距,委實大了些。

有時許惠蓮被老婆婆的喜怒無常憋氣狠了,偶爾跟大隊裏說得上話來的小媳婦露出那麼幾句老婆婆平日裏古怪做法的話,她們全都驚訝無比,並且表示難以置信:“不對呀,恁老婆婆見了麵說話老好了,不笑不說話,說起話來還那個明白呀……”把許惠蓮鬱悶得不輕,明明是老婆婆不對,怎麼讓她們這一說,反倒成了自己撒謊誣陷了。

平心而論,陶王氏並不壞。見鄰親百家有難處,她借米借糧熱心相幫;看到逃荒要飯的可憐人,她也趕快遞幹糧送衣物,出手相助。她能急別人所急想別人所想,但就是不願考慮一下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的感受,甚至,以把他們降住了、拿下來為榮。她心裏明白,明明是她與孫子孫媳相依為命互相幫襯——孫子孫媳給她洗衣做飯,照顧她的飲食起居一應生活,她給孫子孫媳照看孩子,看顧家院;明明是身邊這些最親近的人照顧她更多,給她出的力更大,但她卻總是不受控地以傷害這些最親近最值得依靠的人為代價來顯示她的威風八麵。

她有她自己的道理:對孫子一家好一些,就立不起自己做家長的“威兒”來了,自己說話就沒有分量,甚至就說了不算了。小輩們自然就不聽話、不受使喚了。在這個家裏,她的地位就下降了,甚至更嚴重的是,她就沒有地位了!這不就直接削弱了自己做家長的權威了?這還了得,這不反了天了?!

如此一想,再看看孫子孫媳兼兩個重孫在自己麵前那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小心翼翼,壓根兒就不算個事兒了。與自己這個一家之主的大家長活得有地位有麵子相比,小輩們那些不痛快算得了什麼?誰不是打從那時候過的?慢慢兒熬受吧!陶王氏想,與自己受的那些苦、遭的那些罪相比,你們這就算掉進福窩裏了!知足吧,小鱉羔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