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般人比起來,推銷員要承受強度更大的心理壓力。壓力是由很多原因產生的,通過日常生活的各種有節製的訓練,如生活習慣、飲食營養、休息等方法,可以很好地緩解壓力,保持心理健康。
(1)用日記發泄壓抑情緒
也許你的壓抑情緒不願意向任何人傾訴,那麼就把心裏的怨氣全部都寫出來吧,這是一個排解壓力最穩妥的辦法,你可以對著日記一吐為快。
(2)運用語言和想象放鬆
通過想象,訓練思維“遊逛”,如“藍天白雲下,我坐在平坦的綠茵草地上”、“我舒適地泡在浴缸裏,聽著優美的輕音樂”,在短時間內放鬆、休息,讓自己得到精神小憩,你會覺得安詳、寧靜與平和。
(3)分解法
請你把生活中的壓力按一、二、三、四……羅列出來,一旦寫出來,你就會有驚人的發現:隻要你“個個擊破”,這些所謂的壓力便可以逐漸化解。
(4)想哭就哭
醫學心理專家認為,哭能緩解壓力。心理學家曾給一些成年人測驗血壓,然後將血壓正常的人和高血壓的人分別編成兩組,詢問他們是否哭泣過,結果87%的血壓正常的人都說他們偶爾有過哭泣,而那些高血壓患者卻大多數回答說從不流淚。由此看來,讓人類情感抒發出來要比深深地埋在心裏有益得多。
(5)一讀解千愁
在書的世界中遨遊時,一切憂愁悲傷便付諸腦後,煙消雲散。讀書可以使一個人在潛移默化中逐漸變得心胸開闊、氣量豁達、不懼壓力。
(6)擁抱大樹
在澳大利亞的一些公園裏,每天早晨都會看到不少人在擁抱大樹。這是他們用來減輕心理壓力的一種方法。據稱,擁抱大樹可以釋放體內的快樂激素,令人精神爽朗,而與之對立的腎上腺素,即壓抑激素則會消失。
(7)運動消氣
在法國出現了一種新興的行業:運動消氣中心。中心均有專業教練指導,教人們如何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頭、捶沙發等一些運動量頗大的“減壓消氣操”。在這些運動中心的房間裏,上下左右皆鋪滿了海綿,任人摸爬滾打。
(8)看恐怖片
英國專家認為,人們感到工作有壓力,是源於他們對工作的責任感。此時他們需要的是鼓勵,是打起精神。所以與其通過放鬆技巧來克服壓力,倒不如激勵自己去麵對充滿壓力的情況,例如去看一場恐怖電影。
(9)嗅嗅香油
在歐洲和日本,流行一種芳香療法。特別是一些女孩子,都為這些由芳草或其他植物提煉出的香油所醉倒。原來香油能通過嗅覺神經刺激或平伏人類大腦邊緣係統的神經細胞,對舒緩神經緊張和心理壓力很有效果。
(10)吃零食
吃零食的目的並不僅僅在於滿足填飽肚子的需要,還在於緩解緊張和消除內心的衝突。當食物與嘴部皮膚接觸時,一方麵它能夠通過皮膚神經將感覺信息傳遞到大腦中樞而產生一種慰藉,使人消除內心的壓力;另一方麵,當嘴部接觸食物並咀嚼和進行吞咽運動的時候,可以使人對緊張和焦慮的注意力得到轉移,在大腦攝食中樞產生另一興奮灶,從而使緊張興奮區得到抑製,最終使身心得到放鬆。
(11)穿上稱心的舊衣服
穿上一條平時心愛的舊褲子,再套一件寬鬆衫,你的心理壓力不知不覺就會減輕。因為穿了很久的衣服會使人回憶起某一特定時空的感受,並深深地沉浸在緬懷過去如夢般的生活中,這樣人的情緒也為之高漲起來。與此同時,當人們穿上自己認為非常“順眼”的衣服,自我感覺良好時,就會重新鼓起麵對現實的信心和勇氣。
(12)養寵物益身心
一項心理學試驗顯示,當精神緊張的人觀賞自養的金魚或熱帶魚在魚缸中姿勢優雅地翩翩起舞時,往往會無意識地進入“榮辱皆忘”的境界,心中的壓力也大為減輕。東京一家電腦公司的老板為消除雇員的緊張,每個月花2500美元請人定時牽來憨態可掬的牧羊犬,讓公司雇員放下手中的工作來逗弄牧羊犬,以緩解因工作緊張而帶來的精神壓力。
(13)遠離香煙
很多男士緩解壓力時必然要吸煙。雖然煙中的尼古丁在一定程度上會刺激大腦興奮,但同時尼古丁也會對肺部產生巨大的損害,導致人體氧氣攝入量不足,從而使血液中的含氧量不足,因此產生焦慮。
(14)控製飲酒
煙酒是一對親兄弟,“借酒消愁”也是很多人采取的減壓方法。但是“借酒消愁愁更愁”,酒不但對肝髒產生破壞作用,導致肝硬化,而且還可以麻痹人的神經,使人的反應遲鈍。
控製自我情緒的訓練技巧
在推銷員的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由於暴怒、過於激動、恐懼、生氣而引起推銷業務受挫的情況。久而久之這些不良情緒會引發心血管疾病,甚至導致冠心並高血壓病人的死亡。所以,金牌推銷員首先應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可以實踐以下控製自我情緒的訓練方法。
(1)改變不利環境訓練法
當你心情煩躁時,可把鬧鍾移到一個角落去;頭腦錯亂時,先把桌上雜亂放著的書、用具整理一番,再去看書;心情沉重、壓抑時,換件舒服、柔軟的內衣,穿上漂亮的外衣;頭痛腰酸心情不佳時,聽聽音樂、做做健美操、打打球;內心憂鬱時,可去讀讀幽默小說、看看漫畫及相聲表演;比賽過分緊張不能放鬆時,可暫時離開競技場地。擁擠、繁亂或危險的環境會使人緊張、心煩,陰森、陌生、孤寂的環境會使人驚恐不安,而郊外的田園風光則會使人心情舒暢、神誌安詳。這是由於環境因素作用於人的感官和神經,產生生理反應而導致情緒上的變化。
(2)應付傷心訓練法
人們每有所失(例如失去友情、愛人和自尊心受損等)就會覺得傷心。當你覺得傷心時,應設法找出失掉的是什麼,這種喪失對你有什麼影響,所喪失的曾經滿足了你的哪些需要,失掉了以後能在哪裏得到補償。你覺得傷心,而且知道是誰令你傷心,那該怎麼辦?如果可能,就去找那個人,當麵直說他傷害了你,怎樣傷害的和你為什麼有這種感覺。為什麼要告訴他?因為不論你是否願意,你的情緒一定要以某種方式發泄出來。倘若不向使你情緒惡劣的人發泄(向他發泄是應當的),這些惡劣情緒就會隨時隨地發作,而且往往發作的地點與時間都不對。最好是情緒開始惡劣時就向引起你有這種情緒的那個人說明。
(3)動作訓練法
身體的放鬆會導致精神的放鬆;腳步輕快,心胸也會隨之開朗,進而影響中樞神經的平衡。根據這一原理,推銷員改變一下動作方式,就可調節情緒。例如極度焦躁不安或憤怒時,可使勁地搖晃身體,或到室外瘋跑一會,或打套長拳,或摔打一些不貴重的東西,這樣,內心的焦躁和憤怒就會轉化為身體能量排出體外,心境就會平穩。內心憂鬱、愁苦時,到野外散散步,並試著把步伐放輕鬆些,或邊走邊跳,胸中的愁悶就會散失;心慌意亂時,試著抱緊胳膊,或緊握雙拳,下蹲馬步做防衛姿勢,就可穩住情緒。
(4)言語訓練法
言語是最有效的刺激物,它通過感官作用於人的大腦,經大腦的認知加工和指令,從而調節人的情緒,支配人的行為。根據這個原理,推銷員可以這樣做:
推銷中臨陣怯場時,可自言自語暗示自己:“我做不好的事,別人也未必做得好。”“好好想想就會做成功。”這樣心情就會慢慢平靜。
與陌生人見麵心裏膽怯時,一見麵便可向對方袒露心扉:“不瞞您說,我見您之前,心裏很緊張啊!”這樣膽怯的情緒就會奇妙地消除。
感到恐怖、害怕時,可大聲朗讀高爾基的散文詩《海燕之歌》,或幹脆大罵自己一頓,這樣就可以給自己壯膽。
焦急、煩惱時,把原因找出並逐條寫出,使之躍然紙上,把心中焦急、煩惱的情緒化為書麵語言,心情就會平靜。
思維零亂,而不能集中注意力閱讀或思考時,可大聲朗讀,或大聲把思考過程說出來,使內部語言化為口頭語言,就可望理清思路。
(5)應付焦慮法
人們在唯恐受傷害或有所喪失時就會變得焦急(憂慮,恐懼,緊張)。如果你感到焦急,就應設法確定你恐怕喪失的是什麼,是別人的愛或照顧,是你對境況和自己本身的控製,還是你自己做人的自尊心和價值感?想一想有什麼能幫助你防止損失,或幫助你準備應變。不要因為想來太可怕而把它撇開,回避你所怕的事。這樣隻能把事情弄得更糟,問題更難解決。
(6)應付內疚法
憤怒不能適當發泄,就會掉轉過來進攻自己。一個人對自己發怒時,他就會發生內疚而把每一件不順遂的事都歸咎於自己。例如,有時他可能以為自己未臻理想而使人失望,可能會私下認為別人對自己期望高而自己的低能感到憤恨,而且把這種憤恨變成內疚鬱積於心。你怎樣對付內疚?隻要記住大多數內疚來自壓抑的無法排解的憤怒,而憤怒又是因心靈受傷害而產生的,那麼解決的辦法就是查出心靈所受的傷害,並找出造成傷害的原因,再把憤怒引回原來它應該發泄的地方。
推銷員樂觀性格訓練
推銷是一個濃縮人生和加速成功的生意,因此必定會麵臨很多挫折和困難,有時候,你會存有挫折感,有時候你會消極和悲觀。因此,如何保持一個樂觀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下麵的這些小故事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1)樂觀者的啟示
有人問樂觀者:“假如你一個朋友也沒有,你還會高興嗎?”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我沒有的是朋友,而不是我自己。”
“假如你正在行走間,突然掉進一個泥坑,出來後你成了一個髒兮兮的泥人,你還會快樂嗎?”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掉進去的是一個泥坑,而不是無底洞。”
“假如你被莫名其妙地打了一頓,你還會高興嗎?”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我隻是被打了一頓,而沒有被某人殺害。”
“假如你在拔牙的時候,醫生錯拔了你的好牙而留下了患牙,你還會高興嗎?”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他錯拔的隻是一顆牙,而不是我的內髒。”
“假如你正在打瞌睡時,忽然來了一個人,在你麵前用極難聽的嗓門唱歌,你還會高興嗎?”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在這裏號叫的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匹狼。”
“假如你馬上就要失去生命,你還會高興嗎?”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我終於高高興興地走完了人生之路,讓我隨著死神,高高興興地去參加另一個宴會吧。”
人之所以會感到不快樂是因為看不到讓自己快樂的希望和遠景,而看不到的原因是因為眼前的障礙遮住了我們的視線。
許多人在經營推銷事業的過程中,剛開始的時候信心百倍,熱血沸騰,告訴自己絕對要在這次成功。然而,當遇到一些挫折和打擊的時候,眼前看到的都是因暫時挫折所造成的“濃霧”,盡管上司和成功者不斷告知前景有多麼美好,可是他已經看不到了,因為他不願意將頭向外看去。
海倫·凱勒說:“當你麵向陽光,就看不到背後的陰影。”要想成功,就要越是在低潮的時候,越要有勇氣和動力將頭探出去,看看成功的景象,將會發現前途仍是一片美好,仍是值得我們用心付出和去追求的。
(2)國王與宰相的故事
國王問宰相:“宰相啊!你說下雨是好事嗎?”宰相說:“好事!陛下正好可微服私訪。”
又有一年,天下大旱,國王又問:“宰相啊!你說大旱是好事嗎?”宰相說:“好事!陛下正好可微服私訪。”
又有一天,國王吃水果時不小心切掉了小拇指,又問:“宰相啊!你說缺少手指是不是好事?”宰相說:“好事!”國王大怒,將宰相關入地牢,自己獨自去打獵了,不想誤中土人陷阱,被捉,好在因為不是全人(缺手指),免去被吃掉的噩運。
死裏逃生的國王回想起宰相的好,趕緊回宮將宰相從地牢裏放出來,又問宰相:“我把你關在地牢裏好不好啊?”宰相又答:“好!好極了!要不是陛下將微臣關在地牢,微臣恐怕就陪陛下打獵被捉,被土人吃掉了。”
人要善於從積極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樂觀處世。記住這樣的一段話:“太棒了!這種事居然發生在我身上,又給了我上升的空間。每件事的發生必有其目的,必有利於我!”
樂觀精神的自我訓練方法:
美國著名教育家卡耐基對樂觀這一不可缺少的情商(EQ)有許多精辟的看法:生活的快樂與否,完全決定於個人對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如果我們想的都是歡樂的念頭,我們就能快樂;如果我們想的都是悲傷的事情,我們就會悲傷。
因此,推銷員必須通過訓練擁有樂觀的心態。
1.樂觀是心胸豁達的表現
“比大地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廣闊的是人的心靈。”心胸豁達的人是真正的強者,樂觀則是他們的情緒體驗。樂觀者能應付生活險境,掌握自己的命運。鄧小平的心胸就很博大,在他80歲高齡時,聯邦德國總理科爾問他的“長壽秘訣”,鄧小平回答說:“天塌下來我也不怕,有大個的頂著。”樂觀的人即使事情變糟了,也能迅速作出反應,找出解決的辦法,確定新的生活方案。樂觀的人不會對事業表現出失望、絕望,正如EQ中所說:悲觀的心態泯滅希望,樂觀者則能激發希望。
(2)樂觀是生理健康的法寶
有項研究結果顯示,人類壽命的自然極限應為130~170歲之間,但大多數人都未能活到這個年齡。科學家的研究,還表明人的疾病與壽命除了“生物模式”之外,還存在著“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中東地區一位150多歲的長壽者就把自己長壽的秘密概括為一句話:“快樂地生活。”
(3)樂觀是人際交往的基礎
你給予別人歡樂,自己就會得到歡樂。在人與人相聚時,你快樂的心情、微笑的表情,詼諧的語言會像春風溫暖別人的心,引發他們的笑聲,驅除他們心中的煩惱。當人們從你這裏得到這些美好的心靈享受之後,一種感激之情就會油然而生,人們會覺得你有一種“精神引力”,從而願意與你交往。這樣,你就會加倍地得到別人帶給你的歡樂。
(4)樂觀是工作順利的條件
“知足常樂”指的是心平氣和地對待當前的各種境遇,不要有過高的奢望,也不要過低看待自己,而是確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可望可即的追求目標。樂觀地對待推銷工作是工作順利的條件,期望過高或總是感到不如意,其工作也會不順利,進而產生悲觀失望之感,使自己處於一種情緒與行為惡性循環之中。樂觀與自信一樣,可使人生的旅途更順暢。
(5)樂觀是避免挫折的手段
所謂的樂觀是指麵對挫折仍堅信形勢和情境必會好轉。從EQ角度看,樂觀是讓困境中的人不致流於冷漠、無力感、沮喪的一種心態。美國堪薩斯州大學心理學家史耐德研究發現:學生的心態是否樂觀對其成績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當你設定某科的目標成績為80分而實際隻考了60分時,對樂觀的學生而言會更加用功,並想得到補救的方法;次樂觀的學生也想到一些方法,但缺少實踐的毅力;最悲觀的學生則宣布放棄。
美國濱州大學心理學教授馬釘沙裏曼在研究樂觀心態激勵人心的重要性時發現:對推銷員的業績來說,一些樂觀的推銷員比悲觀型推銷員的測試成績第一年多出21%,第二年多出57%。在一次次被拒絕後,悲觀的人可能在心裏告訴自己“這一行我幹不了”,而樂觀的人多會告誡自己“可能我的方法不對”或“隻是碰到一個情緒不佳的客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