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所勾勒的黨項羌人的曆史蹤跡說明: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確曾是黨項羌人生息、繁衍的故鄉。作為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他們在這裏放牧,在這裏耕種,在這裏征戰,從而不斷地遷徙,以至他們的足跡遍布了青藏高原。應當說,在青藏高原上聳立的許多高山和雄踞的許多大川,都留下了黨項羌人風塵仆仆的身影。青藏高原是造就黨項羌人“高原品格”和“高原氣質”的搖籃。我們若要了解西夏黨項羌族精神世界的淵源,就應該首先對青藏高原的狀貌,加以必要的觀照,並引發相關聯的思考。
青藏高原位於我們偉大祖國的西部和西南部,它是一片極為遼闊而充滿神秘的土地。它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平均4000米)、麵積最大(約230萬平方公裏)的內陸高原。
據藏文古籍記載,這裏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海麵上有被風吹起的沉渣凝結,狀如新鮮酥油。”這裏的一切,“均淹沒於大海之中。後因觀音菩薩為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眾生祈禱,熱海始而冷卻、平靜,並像注入桶一般,經貢布之曲拉消逝”。
據現代地質科學研究推斷,在距今大約1.6億年至1.4億年的侏羅紀早期和中期,青藏高原確曾是一片瀚海。後來,由於歐亞大陸板塊與岡瓦納古陸板塊的碰撞和擠壓,造成了地殼的運動,才使之逐漸上升為陸地。
有的科學家推斷說,在距今2億年前的“海西-印支運動”,首先使昆侖山-可可西裏山一帶退水為陸;然後,伴隨著一次次劇烈的地殼運動,一片片新的陸地便自北而南地不斷出現;即便在4000萬年前的早第三紀,喜馬拉雅山地區依然是風光秀麗的海灣;一直到3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運動”,才最終將青藏高原全部地推出了水麵。④
透過科學家在青藏高原考古發現的多種古生物和古脊椎動物化石,人們追尋著青藏高原曾經擁有過的亞熱帶風光:在那一時段中,青藏高原還處於低陸狀態,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氣候和暖、濕潤,年平均氣溫為10℃左右,遍布山川的是各種針葉林、闊葉林、灌木叢,到處自由奔走的是三趾馬、長頸鹿、大唇犀……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認為:在地質年代的上新世晚期至第四紀更新世初期,也就是在距今1000萬年前到200萬年前那段時期,青藏高原才大麵積、大幅度地逐漸抬升到了現在這樣的高度。
當我們宏觀大氣磅礴的青藏高原時,但見自北而南,聳峙著一排排峻峰綿延、巍峨龐大的山脈。
祁連山,背倚河西走廊,雪峰眾多,冰川廣運,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東西綿延1000公裏,西北接阿爾金山,東南接秦嶺、六盤山,主峰有冷龍峰(4843米)、祁連山(5547米)、疏勒南山(5808米)。
昆侖山,橫空出世,雪峰崢嶸,冰川漂浮,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東西綿延約2500公裏。西段高峰有慕士塔格山(7546米)、公格爾山(7719米);東段北支是祁漫塔格山,中支是東延為布爾汗布達山和阿尼瑪卿山(積石山)的阿爾格山,南支是東延為巴顏喀拉山(黃河源地)並與岷山、邛崍山相連的可可西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