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陝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黃土背負著它,黃河擁抱著它,秦嶺巴山拱衛著它。

當你打開中國地圖,從烏蘇裏江到帕米爾高原,從漠河到雷州半島,中國大地的“原點”在哪裏?——陝西。陝西是名副其實的“天下之中”!

當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向全世界播報“北京時間”由哪裏發授?——陝西。北京時間就是西安時間!

中國曆史特別眷顧這片土地。

走在這裏的田野上,隨便踢起一片磚瓦,說不定它就是周秦漢唐的遺物——這裏是隨便踢一腳都可能踢出文物的地方!

藍田猿人從這裏站起來,走過了數十萬年的曆史時空;半坡人在這裏生活繁衍,描繪了他們最美的圖畫;華夏文明從這裏撕開蒙昧的黑幕,讓文明的曙光照臨大地;周秦漢唐在這裏興起,寫出了中國古代史上最為光輝的篇章;中國共產黨從這裏邁開大步,把自己領導的革命推向全國勝利。這裏是號稱“天然曆史博物館”的地方——地上地下共有文物點35750處,其中古遺址10500多處,古墓葬4500多座,古建築(遺址)700多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5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55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多個,國家級文物123件(組)。這裏的古遺址、古建築、國家級文物數量之多,列全國之首。這裏是號稱“自古帝王都”的地方——西周、秦國、秦、西漢、新莽、東漢(獻帝)、西晉(湣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和大夏曾在陝西建都,延續時間達1500年之久——在中國所有古都中,西安建都的曆史最長;在世界四大古都中,西安是東方古都的代表;“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陝西省的黃土埋皇上”——中國曆史上70多位帝王埋葬在陝西黃土中,使這裏成為中國埋葬帝王最多的地方。這裏是中華民族精英薈萃之地,走出過千千萬萬叱吒風雲的人物:中華之祖炎黃二帝、創造文字的倉頡、教民稼穡的後稷、禮賢下士的周文王、製禮作樂的周公旦、傳道著經的老子、千古一帝秦始皇、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鑿空西域”的張騫、“千秋太史公”司馬遷、造紙的蔡倫、藥王孫思邈、一代英主李世民、女皇武則天、佛學宗師唐玄奘、“詩聖”杜甫、“詩仙”李白、“新樂府”倡導者白居易、字如其人的大書法家顏真卿、理學家張載、大文豪蘇軾,以及毛澤東、周恩來、張學良、楊虎城。

外國人說,到中國不看西安等於沒到中國;中國人說,看五千年不到陝西等於滅燈觀史、黑夜行遊!

大自然特別厚愛這片土地。

它把全世界最大的風成高原——黃土高原的中心給了陝西;它在這裏推湧出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第一嶺——秦嶺;它牽引著黃河以驚天動地之勢在壺口給中華民族塑造了一個雄偉壯觀的象征;它以鬼斧神工鑄就“中華”萬年不移之根基——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華山”;它給中華文明特別開辟出一片沃野千裏的“天府”之地——關中平原;它獨讓陝西聚塞上風光、黃土風情、平原景色和江南意趣為一體,讓這片土地物產豐饒而風情萬種;它在這片土地下埋藏了中國最多的煤和天然氣,給陝西經濟騰飛準備了無與倫比的能量資源;它讓這裏成為中國最大的生物物種基因庫之一;它給這裏造就了號稱“天然地質博物館”的第四紀冰川遺跡……現代正密切關注著這片土地。

這裏有全國領先的科研機構和軍工企業;這裏產生了眾多國內頂尖、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這裏有全國著名的“飛機城”“紡織城”“農科城”;這裏有眾多的高等學府和全國最大的民辦大學;這裏有一支名震全國的作家隊伍;這裏製作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電影作品,這裏的秦腔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這裏的腰鼓名聞天下,這裏的蘋果香飄全國,這裏的西鳳酒譽滿海內外;這裏有全世界唯一的朱鸚自然保護區,這裏是川金絲猴最大的生息繁殖基地;秦兵馬俑成為名傳中外的世界第八大奇跡,佛指骨真身舍利讓這裏成為佛教旅遊的聖地;這裏有中國最現代化的曆史博物館,這裏有中國公路第一隧道……這就是陝西,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