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從駝鈴悠遠到大道通衢——晉中精神“明禮誠信”淺析(上篇)(2 / 2)

對經商的熱愛與尊重,對“明禮誠信”的認同與堅守,讓“晉商”雄踞中華,享譽歐亞。

晉商興起於明,繁盛於清。在晉商發展到清代時,已成為國內勢力最雄厚的商幫,這一時期晉商雄踞中華,享譽歐亞,輝煌業績中外矚目。其稱雄過程中打造的駝幫、船幫和票號成為三座豐碑。其中,票號又最令晉商後人驕傲稱道。

把沉重的銀兩從駝背、馬背上卸下來,不去計較平幫、祁幫、穀幫誰捷足先登,當時的“東家們”為已經完成原始積蓄的商業資本打開了又一個突破口,以既有的商業網點為依托,特別是以“信”為本,在金融業曆史上立起一座意義深遠的裏程碑。

日升昌票號,具備著中國現代銀行業鼻祖的地位。當今天從事金融工作的旅行者以朝聖的心態來膜拜時,以專業的眼光細細地品咂其一整套運行模式,仍然會深深著迷。

在全國51家大的票號中,晉商開設有43家,其中,晉中人開設的有41家。當時,金融信托事業缺乏管理約束、懲處機製,信譽是唯一的依仗。無一例外,以日升昌為代表,41家晉中商人秉承誠信篤義的經營原則、科學完善的管理機製、舉賢任能的用人之道,堆積起強大的、彌足珍貴的可靠感。祁縣的第一家票號“合盛元”,於1907年時,遠涉重洋,在日本的東京、大阪、橫濱、神戶以及朝鮮的新義州等地,設立了票號分莊,從事國際彙兌業務,開設了我國金融機構向海外設莊的新紀元。

塞外荒漠上,駝鈴載著的夢想,祖祖輩輩延續,終於走出了一條彙通天下的通衢大道。

經商雖以營利為目的,但凡事又以道德信義為標準,“利是商家之血,信為商家之命”,對於這樣深刻的認知,餘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定義為:“給中國商業文明增添了不少人格意義上的光彩,也為中國思想史上曆時千年的‘義利之辯’增加了新的思考方位。”

誠信以明禮為前提,明禮以誠信為標準。每一次對晉商曆史的回溯,都是一次蕩氣回腸的激勵。重走晉商路,市工商聯副會長白選奎從那些偉岸的身影中汲取睿智、大義的營養,找尋著今天企業長久不衰的支點。“誠以致遠,興達天下。回憶是為了喚醒,商有商道,企業有自己的社會責任,沿著老祖先的路走過,我們更應該珍惜這塊土地上的道德資源。”

是的,和深埋地下幾萬年的煤炭一樣,這樣的道德資源經過晉商幾百年淬煉,經過後人們的代代傳承、揚棄,已經成為晉中大地的又一種豐厚資產和經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