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現代馬球運動(2 / 2)

3.球員不可用球杆有意觸擊另一球員以及他的坐騎。比賽中規定右手持球杆。

4.每匹馬最多可在一場比賽中參加兩局。

(二)比賽暫停規則

以下情況中,比賽鈴聲會示意暫停:

1.犯規。

2.人、馬摔倒或者受傷。

3.馬具設備斷開,球員頭盔撞落,球滾出邊界。但是,球員在比賽中換馬、以及球杆折斷更換時,比賽繼續進行。

(三)馬球的參賽球員

馬球比賽兩隊對抗,每隊四人,1號和2號為前鋒,3號、4號為後衛。一般來說,1號是主要的射門手;2號球員要求擊球準確,主要負責組織進攻,傳球給1號得分,也可以自己射門得分;3號球員一般比較強壯,在阻止對方傳球的同時還要傳球給隊友,所以必須攻防兼備;4號球員是場上的組織後衛,主要通過用球杆幹擾對方球員射門得分。對於經驗豐富的球員來說,這些隻是一些基本的戰術與策略。當然,在具體比賽中,每個隊員的角色必要時要進行替換,以保證準確把握戰機,射門得分。

運動員頭戴馬球帽,腿著皮製護膝,腳蹬棕色皮靴,身穿白色馬褲和本隊顏色的上衣。比賽以中線爭球開始,運動員用球槌擊球,每個人在場上不受位置限製。在爭球過程中,對方隊員必須與領先搶球隊員的跑動方向保持一致。如形成角度或迎麵而來則判犯規。由於馬球運動對抗性強,故規則細而嚴格。裁判員可根據情況判罰點球。比賽過半或每攻進一球(點球除外)雙方交換場地。球進入兩球門柱之間即得一分。一場比賽為八小節,每節七分鍾。節間休息三分鍾,半場間休息五分鍾。馬球場地長275米,寬183米。兩端線有白線和旗子做標誌,各設一球門。門柱高3米,用布包裹,以確保安全。兩柱間距為7.3米。球槌為木製,柄長1.2米—1.4米,厚1.9厘米。槌頭呈雪茄狀,長22.8厘米,直徑5.1厘米。球為柳木製成。最大直徑8.3厘米,重120克—135克。馬的身材和年齡不限,但需具備良好的速度、耐力和靈活性,特別是脾氣溫順,否則易在激烈對抗中受驚、失控而引發事故。比賽設兩名裁判員,一名仲裁,一名記錄員。重大比賽在兩個球門旁增設兩名裁判員。

(四)馬球運動裝備

馬鞍:馬球的馬鞍與綜合馬術的馬鞍有所不同,馬球的馬鞍比綜合馬術的馬鞍多一條固定帶,以加強穩定性。另外,馬球馬鞍的腳蹬是彎的,讓運動員的腳更舒服、靈活。

馬腿:馬球比賽中,參賽用馬的小腿都要用布纏起來。因為在混戰中球杆經常會打到馬腿,這樣做可以減少馬受傷的幾率。而且正規馬球比賽也要求選手的腿要用布纏起來。

馬靴:馬球靴是專用的高筒皮靴,靴長一般到膝蓋,靴子裏麵有防護板。

頭盔:頭盔的殼用硬塑料製成,外層包著的是皮革,裏部則是柔軟的棉織物。頭盔配有一個金屬質的防護網,這主要是防止球打到臉上造成傷害。球杆:球杆的柄既不是木頭的也不是竹子的,而是用藤幹製成。杆頭也不是一般的木頭,是由硬雜木做成錘形。球杆的杆頭一般都標有號碼,這個號碼表示該球杆適合多高的馬。馬越高,球杆的號碼就越大。球杆的頂端是護繩,握杆時要先把大拇指放在護繩裏,護繩繞過手背後再握住球杆。

護膝:馬球比賽中,球員的腿部與球杆或球碰撞的情況並不少見,而厚厚的護膝則會讓球員免受皮肉之苦。馬球護膝是皮質的,要比一般的護膝厚得多。護膝的正麵有一個凸出來的圓形小墊,其直徑與球的直徑大小相仿,也是針對馬球運動專門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