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古代民間幽默(1)(2 / 3)

後來,那小吏因事得罪縣官,縣官要處決他,他連聲哀求道:“請看家兄的麵子,饒我一次吧!”

縣官說:“你家兄也太不明智了,知道我喜歡他,但自從那次去了以後,再也不來和我相見。”

身短袍子長

李恕雖身材短小,但卻喜歡長袍子。盧詢祖長得肥胖腰粗,褲帶卻連連告急。李恕笑盧詢祖:“盧郎腰粗帶難應。”

盧應聲道:“李郎身短袍易長。”

李恕又說:“盧郎聰明必不壽。”

盧詢祖說:“詢祖蒼蒼兩鬢,已足以自慰的了。”

吞蠅吐肉

夏侯彪性毒辣,一年夏天,他獨自吃肉。手下人很饞,趁他出外送客之際,偷吃了一點。他發現後大怒,就到處捕捉蒼蠅,逼手下吃下,說:“讓你嘔吐,還我那肉。”

拿白還紅

廣州錄事參軍(官名)柳慶,性貪小刻薄。他獨住一室,不論什麼小東西都不肯放在屋外,惟恐失去。一次,有個下屬,私下裏拿了他的一撮鹽,他一定要追還。這人沒有,被鞭打得鮮血淋漓。柳慶惡恨恨地說:“拿白還紅。”

煮肉粥吃

晉惠帝在華林園裏,聽到蛤蟆的叫聲,就問身邊的人說:“這叫喊的東西是官家的,還是百姓私人的呢?”

侍中賈胤回答說:“在官地上叫的就是官家的,在私地上叫的就是私人的。”

當時天下鬧饑荒,老百姓餓死了許多,晉惠帝聽說後說:“他們也太無知了,沒有糧食,為什麼就不能煮肉粥吃呢?”

漸至佳境

顧長康吃甘蔗,總是先吃甘蔗的上端,再慢慢地往下端吃,別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吃,他說:“這就叫漸至佳境。”

烏豆長尾

隋朝時有個愚人,用車裝了烏豆到京城去賣。到水邊上時,車翻,烏豆也翻到了水中,這人就回家喊人撈豆。

離開後,水邊上人就把烏豆全撈走了。等這人回來,河中隻有許多蝌蚪在遊動。他以為是烏豆,想到水中去撈,蝌蚪見人逃散而去。這人哀歎了好大一會,說:“烏豆呀!你不認我,見了我逃走,大概是一時長了尾巴,怕我不認識你吧!”

隻管剝皮

隋朝的張榮跟朋友在一起聚會,講定各自嘲說。

有一人先嘲道:“嘲,抽你皮作馬鞭梢。”

張榮即續嘲:“嘲,剝你皮作被袋。”

旁人問張榮:“所嘲為何不同韻?”

張榮說:“隻管剝皮多少,哪還管它同韻不同韻!”

嘲諷淡酒

隋朝,有人入店飲酒。灑味很淡。那人嘲諷道:“酒,何處漫行來,騰騰失卻酉。”

旁人問:“什麼麼意思?”

他答道:“有水在。”

煮熟石榴

隋朝山東的鄭元昌,是個有權有勢的人,平素喜歡不懂裝懂。一天,他參加宴會,高踞首席,宴席很豐盛,還有許多水果。他不識石榴,但又不肯放下架子問人,裝出內行的樣子,連皮啃,隻覺得又酸又澀,就對主人說:“這個饃饃,好像還未煮熟,你們得把它再煮一煮。”

以經製經

隋朝薛道衡出使南地。有個僧人十分善辯,薛道衡拜見,僧要他在佛堂外誦讀經文,並向寺廟禮拜後方可進入佛堂。薛道衡尊重僧道,一一照辦。

待他來到佛堂門邊時,僧人大聲引讀《法華經》道:“鳩(惡鬼名)荼鬼,今在門外。”

道衡立即應聲還對《法華經》之句道:“呲舍鬼,乃往其中。”

僧人被折服,塒薛道衡再不敢惡語相待。

縣令缺齒

唐時,安陵人嘲嬉出名。凡任縣令者,沒有不被嘲弄的。有個縣令新到安陵,隻因口無一齒,怕被嘲弄,就訓誡下官說:“我早就聽說安陵人喜嘲弄,你等不得重複前例,若有發現,定當追究。”眾官一口答應。

第一次上堂判案,佐史立於縣令身後,見縣官揮筆疾書,說:“明府書處甚疾。”縣令不知嘲弄,隻以為稱讚,心中很是快樂。

隔數月,一個與佐史有仇的人告訴縣令:“佐史所講的‘明府書處甚疾’是嘲弄您哪!”

縣令不解地問:“有何憑據?”

這人說:“書處甚疾即‘奔墨’,‘奔墨’音變為‘北門’,‘北門’即‘缺後’,‘缺後’音通‘口穴’也,這不是嘲弄您大人無齒嗎?”縣令才恍然大悟,把佐史鞭打了一頓。

抽筋倒腳

唐時,甘洽與王仙客很要好,常常嬉笑取樂。

一日,甘洽說:“王,你本應是姓田;為你麵不正,抽去你兩邊。”

王仙客笑應道:“甘,你本應姓丹,為你頭不曲,倒腳向上披!”

反譏和尚

唐時,有個和尚叫法軌,長得醜陋短小。某日,在寺廟前宣講僧經。有個叫李榮的人,前去跟他辯說。

法軌和尚高坐於台上,見李榮不施禮就辯,誦詩說:“姓李應須李(禮),名榮又不榮。”

李榮應聲反譏:“身材三尺半,頭毛還未生。”

隻問刀子

唐時,崔行功與敬播行路,敬播腰佩著棕櫚木柄的刀子,走得較慢。

行功問:“這是什麼木?”

播說:“棕櫚木。”

行功說:“我隻問刀子,不是問誰佩的。”(嘲譏敬播像木頭一樣。)

官躲賊兵

唐時,有一年賊兵犯境,把定州城包圍了。州官孫彥高嚇得魂不附體,急急關照手下封閉州衙,躲在家裏,前後門都上了栓,遇有緊要公文,隻從一個小窗口裏遞進遞出,不幾天,賊兵攻上城頭,孫彥高聞報,慌忙鑽進衣櫃裏,然後命令管家:“給我牢牢鎖上櫃門,賊兵若是打進來,你可千萬要記住,說什麼也別給他鑰匙!”

留了一手

隋末有個叫咎君漠的人很會射箭。即使閉上眼睛也能射個百發百中,絲毫不偏。有個叫王靈智的人跟他學射箭,自以為已經把他的高超技巧盡數學到,就想射死師傅,獨享善射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