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帝王皇權政治體製(6)(1 / 3)

唐代皇帝的早膳有一種叫“玉尖麵”,用“消熊棧鹿”為肉餡,就是今天的包子,玉尖麵指的是饅頭,熊之極肥者叫做“消”,鹿以倍料精養者叫做“棧”,所以這種包子的餡用的是熊和鹿肉,主要是肥肉:古人以肥肉為美味,“熊白”便是一項,取用熊背部的肥肉。

唐禦膳中有很多食樣,世人從未見過、嚐過。禦廚的絕藝也秘不外傳,人們隻能從皇帝恩賜的食樣中管窺其豹。如唐懿宗的女兒同昌公主下嫁時,懿宗所賜的禦饌中有靈消炙、紅虯脯,頗為奇特。靈消炙是從一羊上取下的四兩肉烤製成的,經酷暑而終不見腐敗。虯脯大概是用牛或其他牲畜筋做成的,佇於盤中健如虯,紅絲高一尺,按倒可再彈起來。沒有人能看得出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唐代禦食中很多食品是製好後可以久存的熟肉,調料中有較多的鹽和糖,經燒烤去掉大部水分,因此可以久存,炙的品種很多,其中有一樣逍遙炙,不知用何種原料,逍遙炙用九龍食盛袋,一定是炙中的佳品。

其實炙這種熟肉製品先秦就已有之。

唐代皇帝為了廣攬美食,製定了一項新規定,凡新升任的公卿大臣,都要向皇帝獻食,稱為“燒尾”。燒尾之意,意為新羊入群,多有不願,必火燒其尾,才可竄人群中。燒尾本是士人新登第或升遷時的賀宴,被皇帝取用來,可見皇帝之貪婪饕餮。

韋巨源拜為尚書以後,大獻燒尾,留下一本食賬,可供後人一睹當時飲食之盛。《清異錄》中轉載了其中奇異者,今再加轉載:

“單籠金乳酥”(餅但用獨隔通籠,欲氣隔)“曼陀樣夾餅”(公廳爐)“巨勝奴”(酥蜜寒具)“婆羅門輕高麵”(籠蒸)“貴妃紅”(加味紅酥)“七返膏”(七卷作回花)恐是羔子)“金鈴炙”(酥攬印脂取真)“禦黃王母飯”(遍鏤印,脂蓋飯麵,裝雜味)“通花軟牛湯”(胎用羊膏髓)“光明蝦炙”(生蝦則可用)“生進二十四氣餛飩”(凡形餡料各異,凡二十四種)“生進鴨花湯餅”(廚典入內下湯)“同心生結脯”(先結後風幹)“見風消”(油浴餅)“金銀夾花平截”(剔蟹細碎卷)“火焰盞口謎”(上言花下言體)“冷蟾兒羹”(冷蛤蜊)“唐安談”(鬥花)“水晶龍鳳羔”(棗未蒸破見花乃進)“雙拌方破餅”(餅料花角)“玉露團”(雕酥)“漢官棋”(錢能印花煮)“長生粥”(進料)“大花畢鑼”(九練香)“賜緋含香粽子”(密淋)“甜雷”(密監太例麵)“八方寒食餅”(有木範)“素蒸音聲部”(麵蒸像蓬茉仙人凡七十事)“白龍霍”(治鱖肉)“金粟平健”(魚子)“鳳凰胎”(雜治魚白)“羊皮花絲”(長及尺)“逡巡醬”(魚羊體)“乳釀魚”(完進)“丁子香淋膾”(醋別)“蔥醋雞”(入籠)“吳興連帶酢”(不發缸)“西江料”(蒸彘肩屑)“紅羊枝杖”(蹄上裁一羊得四事)“升平炙”(治羊鹿舌拌三百數)“八仙盤”(剔鵝作八副)“雪嬰兒”(治蛙豆英貼)“仙人臠”(乳淪雞)“小天酥”(鹿雞糝拌)“分裝蒸臘熊”(存白)“卯羹”(純兔)“青涼碎”(封狸肉夾脂)“筋頭春”(炙活鶉子)“暖寒花釀驢蒸”(耿爛)“火鑠犢炙”(盡火力)“五生盤”(羊兔牛熊鹿並細治)“格食”’(羊肉腸髒纏豆英各別)“過門香”(薄治群物沸治烹)“纏花雲夢肉”(卷鎮)“紅羅釘”(臂血)“遍地錦裝鱉”(羊脂鴨卵脂副)“湯浴繡丸”(肉糜治,隱卵花)“蕃體間鏤寶相肝”(盤七升)不僅大臣們“燒尾”,皇室貴族也爭相獻食,以博取皇帝的歡心。唐玄宗對獻食的接收尤為認真,專門派宦官袁思藝為檢校進食使。中書舍人竇華某次退朝時,正逢公主獻食的隊伍擁來,道路之為堵塞,竇華心懷不滿,按轡在其隊中穿行,宮苑小兒數百人舉捧向前,竇華隻得快速逃走。

在食品上鏤刻,是隋唐以來(或許更早)禦膳製做中的一道手藝,使膳品藝術化。隋代大業年間晉陽進獻的鏤金鳳蟹,美味又賞心悅目,被認為食品第一,宋代禦食上鏤刻龍鳳圖案十分常見。

五代十國中的後蜀隻存在了三十一年,而尚食機構卻有食典一百卷,可見該國君主對玉食的講求已經到如火如荼的程度。

也有在飲食上注意儉德的皇帝,當然不可能想象哪位皇帝能始終粗茶淡飯,偶一為之,就已經被臣民讚歎,被史家記述了。例如南齊明帝某次在進食“裹蒸”(有餡的蒸餅)時,對侍者說:“我食此不盡,可四片破之,餘充晚食。”唐德宗初即位時,曾召韓王與他共進馬齒菜羹,不加鹽酪,宋仁宗在一次內宴時,見饌中有新蟹一品二十八枚,便問:“吾尚未嚐,枚值幾錢?”旁人回稱一枚值一千錢。仁宗生氣地說:“數戒汝輩無侈靡,一下箸為錢二十八千,吾不忍也!”置蟹於一旁不食。宋仁宗的儉與仁確實難得,他曾告誡內臣不得烹製活著的動物,等於減少了自己飲食上的一大享受。明太祖初定天下時,每早晚的膳桌上必列豆腐,以示不敢奢侈。這種作法子孫無法繼承,不知從何時開始,豆腐換成了百鳥腦漿,成為珍味一品。宮詞有道:“來其舊晶何時換,鳥腦新蒸玉一盤。”

宋代的上等禦膳食樣,可以從某次宴請金國使臣的膳席上略窺一二:第一盞,肉豉;第二盞,爆肉雙下角子;第三盞,蓮花肉,油餅骨頭;第四盞,白肉胡餅;第五盞,群仙炙、太平畢羅(有餡麵食稱畢羅);第六盞,假圓魚;第七盞,柰花索粉;第八盞,假沙魚;第九盞,水飯,鹹豉、旋鮮瓜薑,看食棗、錮子髓餅、白胡餅、環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