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世界上有不少國家用$作為本國貨幣的簡寫符號,但是還要加上代表本國的文字。如:美元為US$,新加坡元為S$等。
把人物肖像鑄在貨幣上是從何時開始的?
今天,對紙幣上有偉人的肖像,人們已習以為常,可把肖像鑄在貨幣上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古希臘在公元前7世紀下半葉就有了錢幣,但錢幣上出現肖像卻是在兩百年之後。
有趣的是,最早出現在錢幣上的肖像,不是雅典的九執政官或十將軍會成員,也不是其他城邦的專製君主,而是各城邦的保護神。
公元前197年,羅馬執政官費拉米奈斯在錫那塞夫利戰役中擊敗馬其頓王菲利浦五世之後,曾鑄造印有自己頭像的錢幣。然而,直到公元前44年,古羅馬元老院才正式同意把活人的頭像鑄在錢幣上。愷撒是第一個享有這種榮譽的人。
逐漸地,以國家首腦的側麵像作為錢幣圖案的做法,成為羅馬帝國的一種風尚。
當時的鑄模匠人手藝高超,為後世留下許多精美的錢幣肖像:大獨裁者愷撒形象奇特,細長的脖子上頂著一顆瘦骨嶙峋的小腦袋;殘暴的尼祿頸粗如牛,頸背上毛發叢生;自命不凡的奧索戴著假頭套,自以為沒人能認出他來……羅馬帝國後期,從戴克裏先起錢幣上的肖像開始趨於簡單化。到拜占庭時代,錢幣上的頭像全都簡單化,麵部線條僵直、呆板,缺乏個性。
在歐洲中世紀,錢幣上基本沒有人物肖像。後來,隨著文藝複興運動的興起和發展,人物肖像才重現在錢幣上。它首先出現在意大利,而後各國君主都效法之。現在世界上各國主要是把頭像印在紙幣上。不過,一些國家的硬幣上仍刻有肖像。
超級市場是怎麼來的?
超級市場源於美國,美國建立的第一家超級市場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曆史。剛開始,它的名字並不叫超級市場。
美國伊利諾伊州赫林區一位叫麥克古倫的商店經理是超級市場的創建人。當時他為了節省人力物力,想出了一個自動出售商品的辦法。他改裝一間廢棄的車庫,四處收集各類貨物,把五光十色的貨物擺在貨架上,或分類放在貨箱裏,讓顧客隨意挑選。
這就是當時的“超級市場”。開張後,由於貨物齊備,價格低廉,選購方便,而且節約了顧客的時間,深受人們歡迎。許多顧客聞訊趕來購物,生意十分興隆。
但古倫卻沒有使用“超級市場”這個詞。最早使用“超級市場”命名的商店是美國阿爾巴茨超級市場,而進一步發展的人是克拉倫斯·索思達斯。
克拉倫斯·索思達斯在田納西州孟菲斯的傑法遜大街開辦了皮革裏·微格無人售貨的食品商店,並開始使用回轉式入口和出口支付櫃台。這種新方式取得極大成功,索思達斯在以後的七年中,在美國開設了2800多個皮革裏·微格連鎖的自選市場。
後來,受古倫商店的影響,其他各地的超級市場便在美國紛紛出現。美國現已有近4萬家超級市場。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後,也逐步興建起超級市場,像國美電器、華聯超市等,都具有一定規模,且不斷發展壯大。
你知道夜市的由來嗎?
夜市由於其獨特的氛圍,深受百姓喜愛,成為人們休閑、購物的好去處。
我國的夜市在很早以前就已出現。西漢時,長安及洛陽、邯鄲、成都等大城市,商業都已經很發達。東漢時,興起了“夜糴”,這是夜市的萌芽。不過,當時的官府對這些城市的夜市嚴加看管,開市和閉市都規定具體的時間。
到了唐代中期,隨著農業、手工業的不斷發展,商業出現了新的繁榮局麵,單靠白天的市場交換商品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於是夜市正式出現。長安不論白天抑或夜晚,集市貿易都相當發達。
《新唐書》卷四十八的《百官誌》中有這樣的記述:“凡市日中擊鼓三百以會眾,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而散。”並說“有衛士50人,以察非常”。這不僅說明唐代日中擊鼓三百開市、日暮前七刻擊鉦罷市,且有衛士50人進行督促檢查,可見當時市場交易中對時間的限製是非常嚴格的。
而真正由統治者發布明令,提倡夜市,是在北宋。《宋會要稿》中曾記載:“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4月13日,召開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半夜)已來,不得禁止。”北宋時,都城汴梁的夜市已粗具規模,十分熱鬧,達到了“車馬闐擁,不可駐足”的程度。夜市的時間要三更盡才歇。買賣的內容以各種時令食品、風味小吃為主。
現在,我國很多城鎮的夜市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地方人文旅遊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