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電影”在發展中,嚴肅成分和娛樂成分互相滲透的傾向,使電影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另一方麵,也出現了一些引起尖銳爭論的電影作品。如費雷裏《饕餮》(1973),卡瓦尼的《夜間守門人》(1974)。這些電影雖然表現了反資產階級和反法西斯的意向,但同時卻也存在著自然主義的表現手法。隨著各種不同樣式互相滲透和新的樣式的出現,60年代電影創作中的許多現象、流派和樣式,也逐漸在意大利電影中消失。

70年代中期的衰落

從70年代中期開始,意大利在政治、思想和經濟各方麵出現的普遍不穩定,使電影工作者中的一些人對社會、人的信仰喪失了信心,這反映在他們創作的一些影片裏,如費雷裏導演的《最後一個女人》(1976)和《再見,色欲之徒》(1978),費裏尼的《樂隊在排練》(1978),康曼西尼的《堵塞》(1979)。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生產的影片中屬於這類的影片有斯科拉的《露台》(1979),貝爾托盧奇的《一個可笑的人的悲劇》(1981),費裏尼的《女人城》(1980)和《船行駛了》(1983),羅西的《三兄弟》(1981),塔維亞尼兄弟的《聖洛倫索之夜》(1981),安東尼奧尼《一個女人的辨認》(1982)。

當代電影狀況

《美麗人生》海報(1997年,意大利著名導演羅貝爾托·貝貝尼編、導、演作品)意大利電影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景氣,原因很多,諸如國產電影得不到國家支持、美國資本越來越多地滲入意大利電影生產和影片發行係統、電視的競爭等等。此外,很多主要導演,如維斯康蒂、羅西裏尼,德·西卡、捷爾米、帕索裏尼等人相繼逝世。1978-1979年,製片生產規模壓縮了,影院數也減少了。觀眾1975年為5.1億多人次,1978年減少到3.1億多人次。外國影片占全國發行量的70%,其中主要是美國電影。意大利影片的水平也在普遍下降,一些製片人和墨守成規的導演為了尋找出路重新拾起老一套辦法,拍攝喜劇片、偵探片和音樂片,期望以此滿足觀眾。

意大利的電影生產一直很分散,1976年全國大約有150家電影公司。它的中心是羅馬、都靈、米蘭、威尼斯、比薩等城市也都有一些製片廠。很多意大利影片是靠好萊塢壟斷組織的資金拍攝的。影片發行機構也很分散,而且這些機構與美國資本有著密切聯係。天主教會和梵蒂岡對電影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他們通過自己的出版物控製每一部影片在信徒中間的推薦或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