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代裏,社會喜劇片中較受歡迎的是意大利式喜劇片,這種樣式影片將喜劇和悲劇兩種成分相結合,力求表現現代的重大問題。很多著名導演拍攝的“意大利式喜劇片”受到觀眾的好評。如德·西卡的《昨天,今天,明天》(1963)、《意大利式的結婚》(1964),捷爾米的《意大利式的離婚》(1961)、《被誘騙被遺棄的女人》(1964)、《女士們和先生們》(1966)、《不道德的人》(1967)、《六翼天使》(1968);利齊的《艱難的生活》(1961)、《爭先恐後》(1962)和《進軍羅馬》(1962)、《“聖一月”行動計劃》(1966);藏巴的《大街上的調度員》(1960)、《保險局醫生》(1968)等。
60年代中期,導演萊翁內拍攝的“意大利西部片”獲得了聲譽。如影片《為了多餘的幾塊錢》(1964)、《好人,粗暴漢和無賴》(1966)、《從前在西部某地》(1968)等。
60年代下半期,意大利出現了一批稱之為“叛逆電影”的影片。青年導演貝洛契奧的影片《怒不可遏》是代表作品,它以離奇的形式表現了青年對資產階級生活習俗、家庭倫理的極端個人主義的反抗。屬於“叛逆電影”的還應提到塔維亞尼兄弟執導的幾部影片:《打倒者們》(1967)、《在天蠍座標記下》(1969)。在西班牙培養成長的導演費雷裏作品也有一定影響。他的《蜂後》(1963)、《猿猴女人》(1964)、《迪林傑死了》(1969)、《接見》(1971)等影片運用諷刺和怪誕手法表現了反教權主義的社會批判的內容,嘲諷了資產階級家庭關係和虛情假義。
70年代,在意大利電影中,出現一個被稱之為政治電影的派別,它們在反法西斯主義,社會批判的激情和在藝術原則方麵接近新現實主義。在意大利國內外贏得了評論界的注意和觀眾的讚許。如凡奇尼的影片《馬梯奧蒂謀殺案》(1973),貝爾托盧奇的影片《蜘蛛的戰略》(1970年,電視片)、《國教教徒》(1971)和《二十世紀》(1976)利滋尼的《聖巴比倫廣場,下午8點鍾,無法理解的謀殺案》(1976),蒙塔爾多的《阿妮絲和死》(1976)等都是以反法西斯為主題的。喜劇樣式的政治影片有莫尼塞利的《我們要上校》(1973)、斯科拉的《我們曾如此相愛》(1975)和心理描寫片《不平常的一天》(1977)。這個時期的一些具有反殖民主義和國際主義意義的影片有《代號“惡魔”行動計劃》(1979年,意大利與西班牙合拍,導演蓬戴科爾沃)、《右邊坐著的人》(1968年,導演朱爾裏尼)、《薩柯和萬塞蒂》(1971年,導演蒙塔爾多)。這一時期表現工人題材的影片也有新的提高,如《工人階級上天堂》(1971年,導演佩特裏);揭露國家機關貪汙受賄,揭露法官、警察、檢察機關與黑手黨互相勾結的電影也占有重要位置,其中,一些新的政治偵探片在國內外獲得成功,如導演達米阿尼的《警察局長的自白》(1971)、《我害怕》(1977)、《跪著的人》(1979),佩特裏的《對一個絕對無可懷疑的公民的調查》(1967)和《托多·莫多》(1976),羅西的《馬台依事件》(1973)和《尊貴的屍體》(1976),藏巴的《尊敬的人們》(1975)等。
此外,反映意大利農村生活中尖銳社會問題的影片有《一家之主的父親》(1977年,導演塔維亞尼兄弟)、《木屐樹》(1978年,導演奧爾密)、根據作家萊維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基督停留在埃博利》(1979年,導演羅西)等。著名的意大利導演們也拍攝了一些“政治電影”,如維斯康蒂,攝製了《室內裝飾的全家像》(1974),影片強烈地譴責了法西斯陰謀者,同時也激烈地指責了左翼極端分子。德·西卡與柴伐蒂尼聯合拍攝了兩部剖析社會問題的影片《我們叫他安德烈》(1972)和《短暫的休假》(1973);費裏尼,拍攝了《羅馬》(1972)和《阿馬爾柯德》(1973),這位藝術家在這兩部影片裏第一次鮮明地表現了反教權主義和反法西斯的主題思想。安東尼奧尼創作也發生了急劇的轉變。他在英國拍攝了有關青年問題的影片《放大》(1966)之後,在國內導演了《職業:記者》(1975),這部影片裏既有他經常表現的主題和題材,也反映了反殖民主義的思想。導演朱爾裏尼拍攝了《塔爾塔爾沙漠》(1976年,根據布恰蒂的原作改編),影片的反軍國主義傾向吸引了人們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