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家庭的夫妻矛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於妻子采取了正確的態度和方法,化解了矛盾,保住了這個家庭。
家庭矛盾的第二個起因是家務勞動。在雙職工家庭中,兩人都要上班,家務、孩子或老人要照管,誰來幹這些事,這是工作與生活的矛盾。如果雙方因此相互指責和埋怨,那就會發生口角,引起夫妻不和,傷害雙方情感。有的人在工作單位本來就很勞累,一回家還要繼續奔忙,家庭不是給他(她)以休養生息.,反而帶來了麻煩和負擔。據調查:夫妻矛盾70%以上都起因於家務勞動問題。做不完的家務,勢必會影響夫妻感情,出現矛盾,打打鬧鬧就會影響家庭秩序,進而影響工作情緒和效率。即使不鬧矛盾,葬身於無限的家務勞動之中,休息娛樂不好,又有什麼心思和精力工作呢?還有什麼業餘時間學習、創造發明呢?所以,這是個亟待解決的家庭問題。
家庭矛盾的第三個起因是經濟開支。這類矛盾在農村、城市均有發生。尤其是在對老人的撫養提供上經常引起矛盾。在城市裏,一般老人都有退休工資,基本生活費可能自己夠用。但在農村中卻不一樣,老人全靠晚輩供養,有的晚輩根本不願意拿出錢來照顧長輩,這樣就引起很多家庭矛盾。首先,是長輩與晚輩之間的矛盾,一方要生活,另一方則不給基本生活費或物質。其次,是夫妻之間的矛盾,有的一方願意供養老人,而另一方麵反對。這些問題對於無私的人來說是很好解決的,但自私者卻執意不幹。父母和子女之間本來是不分彼此的,子女小時由父母照顧,父母老時自然應是子女供養,根本用不著爭執。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撫幼養老的優良傳統。可是,目前有的晚輩不講道德,養育之恩拋於腦後,隻圖夫妻快樂,不顧長輩死活。對於這類不孝子孫應受到道德輿論的譴責和法律的製裁。
第四個起因是一方隻顧工作,不顧家庭生活和夫妻感情。據有關方麵調查和分析,在當今這個搶速度爭時間的改革年代,隨著一批中年人走上領導崗位和成為骨幹力量,中青年家庭生活,特別是夫妻情感交往的時間和機會減少了,因此,發生的夫妻不和現象在上升,有的還因此離了婚。時代變化,家庭總是打上時代的烙印,時代步伐加快了,家庭生活的節奏也在改變,如果我們還以過去的家庭觀念來對待現實,那就會落後於時代。在現代家庭中,必須既要講求效率,又要珍惜家庭生活,盡管在可能的時間內享受天倫之樂,不能從一極端走到另一極端。大私無公是不對的,公而忘“私”也很難行得通。家庭是社會的一個細胞,你幹了工作,冷落了家庭,同樣沒有盡到社會義務,反而造成了新的社會問題。同時,社會想辦法采取措施幫助這樣的家庭排憂解難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個起因就是“第三者”插足。據有關部門統計,與“第三者”插足有關的離婚案,在全部離婚案中所占的比例,由80年代中期的10%左右,上升到了現在的20%左右,個別地方達到30%以上。在現役軍人的離婚案中,這個比例還要高得多。而尚未訴諸法院和暫時還未導致離婚的“第三者”插足行為,則是屬於無從統計的。
有人說結婚後第一年新鮮,第二年不新鮮,第三年外出找新鮮。正是這種心理造成了第三者插足的現象。實際上,第三者現象在生活中是複雜的,隨時都會影響到已經建立起來的家庭,如果不引起重視,夫妻不及時調整家庭生活,不斷地更新愛情,家庭就會被第三者顛覆。
第六個起因是夫妻個人需要的喪失。夫妻雙方都有不同的需要,男人接受的教育是獨立,女人接受的教育是依賴;男人在生理上需要女人,女人在心理上需要男人,當婚姻將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個性合成一體時,男人和女人必然會發生不愉快的衝撞,由此產生了理解和艱難。
通常,女人喜歡雄心勃勃的男人,為此她們得忍受形單影隻的痛苦;男人喜歡標準的賢妻良母,為此他們得忍受百般糾纏的無奈;由於男女分別處在兩種不同的世界——男人的世界是事業,女人的世界是婚姻;男人的世界在外麵,女人的世界在家裏,於是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愛情觀和兩種不同的真理;男人總想以事業的成功證明自己對妻子的愛,但是,妻子總覺得丈夫不懂得生活;妻子總想以拿手的烹飪來取悅丈夫,但是,丈夫總覺得妻子有欠高雅;男人的真理是進取,是競爭,是不斷創造,是不能落在別人後麵;女人的真理是丈夫按時回家,孩子切勿生病,洗好的衣服及時晾幹,擁擠的住房保持幹淨。人們總把婚姻悲劇歸結為愛的失落——因為沒有愛,所以彼此不能理解,其實多半是誤解造成的種種障礙吞噬了那份愛。
明確了家庭矛盾的起因,我們就能找到解決矛盾的辦法。
下麵是一些處理家庭矛盾的方法:
(1)調整各自的生活習慣,互相接受。要現實地對待家庭生活。家庭生活不像談戀愛時那麼浪漫、那麼瀟灑,各自都把自己最優秀的方麵顯露出來,而一走進家庭,人的優缺點不自覺地全都暴露無遺。應該有這樣的意識,接受一個人就是接受了他的全部,你不可能說我隻要這一部分,而不要那一部分,要學會寬容,互相尊敬和忍讓。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兩次不同的婚姻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參照。愛因斯坦的前妻米列娃因不能容忍丈夫極少的關心與體貼,而隻是一味地與原子、分子、空間、時間為伴,便時常與其發生摩擦,而兩人的個性都很強,終於分手了。而第二任妻子艾麗莎卻是一個體貼入微,懂得尊敬與忍讓的人,她深知愛因斯坦的脾氣,從不幹涉丈夫的工作。隻是幫助愛因斯坦爭取每一分鍾,讓他安心地完成事業。愛因斯坦自己也開始被感動,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陪妻子度過美好時光,甚至他在記者招待會上也曾說過:“艾麗莎不懂得相對論,但相對論卻有她的一分心血。”
(2)積極分擔家務,互相體諒。夫妻成家以後,特別是有了孩子,家務活就多起來了,雙方都應該承擔。
雖然丈夫不可能像妻子那樣對家務產生興趣,但是隻要有時間,就要盡可能地幫妻子幹點家務,如下班後回到家看見妻子做飯,千萬不要拿張報紙坐在沙發上等著享受。即使你很累、很煩,也應該摘摘菜呀、擦擦飯桌呀、拿拿碗筷,這些小小的家務不會累著你,反而會增加家庭的氣氛和情緒,這頓飯大家吃起來一定很愉快。
(3)經常交流思想,溝通感情。在結婚之後,夫妻開始了正常的婚姻生活,不再有那種富有詩情畫意的追求和被追求,不再有那種苦樂摻半的愛與被愛,也不再有那種令人擔憂的拋棄與被拋棄,一切都趨於平靜自然。此時,雙方的注意力有了很大轉移,有的轉向了工作、學習;有的恢複了婚前的興趣愛好;有了孩子後,便全部轉向了孩子。
有的夫妻認為,戀愛時,因為雙方的空間距離導致了思想感情上的距離,溝通則能縮短這種距離;而結婚以後,雙方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從兩個獨立的個體變成為一個整體,空間距離接近了,我要幹什麼你都知道,你幹什麼我也知道,因而也就用不著刻意進行溝通。所以,多數夫妻就都形成了你想你的,我想我的,你幹你的,我幹我的,誰也不管誰的狀況。
女的吃苦耐勞精神是很強的,在普通家庭中,她們完全可以在工作之餘承擔全部家務勞動。然而女人的情感又是異常脆弱的,她們需要丈夫的愛撫,需要丈夫的甜言蜜語。而且女人的情感又是非常容易滿足的,當她們做了大量家務之後,有時隻需要丈夫的一句讚揚,一個吻,甚或是一個深情的微笑,她們就會心滿意足,心甘情願。
所以,夫妻之間除了一起做家務之外,還可利用交談給勞動“配音”,用語言溝通雙方的思想感情,可消除生活中的單調無聊、枯燥乏味,又能使夫妻協調融洽、心心相印。
(4)不斷更新自己,創造家庭情趣。有些男女,婚後衣著、容顏等不再講究,也不大修邊幅。特別是男同誌,這方麵的問題更為嚴重。其實,無論夫妻哪一方,都不希望對方在別人的心目中有不好的形象。因此,注意自身形象,不但可以取悅對方,而且,也是在公眾場合為對方掙麵子的需要。
好的生活需要新鮮感,為保持新鮮需要適當地保持距離。為此相愛的夫妻最好能有意識地製造一些分離“遊戲”,比如出差和單獨度假,或和親朋好友單獨聚會。現在美國青年夫妻時興“GIRL’SDAY和“BOY’SDAY”(“女孩日”和“男孩日”),實行辦法是婚前兩人都接受彼此適度的自由條件;妻子需要適當地和女友聚會,丈夫需要適當地和男友聚會。
(5)創造意外驚喜,增添家庭情趣。出乎意料地使對方驚喜,常會起到感情“興奮劑”的作用。因此,創造一點意外驚喜,對於增進夫妻雙方的感情很有好處。如瞞著對方,將他(她)在遠方的親人接來會晤,為對方買一樣很想得到的物品,為夫妻倆創造一個對方沒有準備的活動等等,都可以使意外驚喜油然而生,從而,進發強烈的感情火花,掀起歡騰的愛情熱浪。
(6)留足歡愛時間,滿足夫妻個人需要。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競爭中,每個人的工作都是十分繁忙的,有不少人忙於公務而顧不上夫妻倆的情感生活,以致夫妻經常不能一起進餐、共眠、影響了兩人情感的鞏固和發展。所以,工作再忙,也要巧於安排,擠出時間,留給兩人共同生活,共浴愛河。
不少夫婦婚後性生活老一套,缺乏創新,並導致感情老化。所以,要善於創造新鮮的性生活方式,通過改變性生活的時間、地點、體位等辦法,並使夫妻的情感之花永葆青春。
現在有關夫妻關係的學問中,有一個很時髦的詞叫做“磨合”,即兩個不同的人,到了一個共同的家庭中生活,總有許多區別、摩擦、矛盾,需要經過一段麻煩的、甚至是痛苦的認可和互相調整適應、修理的過程,方能陰陽和諧,大致統一。但是這樣說是比較消極的,強調了彼此適應,忽視了彼此吸引。
如果,夫妻間喪失了彼此之間魅力的互相吸引,那麼磨合就會成為折磨。
誰能保持和增進個人的情感魅力,誰就握住了家庭幸福的韁繩。
因此,不斷更新自己,產生吸引力,是家庭幸福的絕招。
(7)互敬互重,彬彬有禮,是維護夫妻感情的良方。鄧路之夫人說:“我把殷勤有禮列在婚姻之後。但願年輕的太太們,對於她們的丈夫就像對待陌生人一樣有禮!如果潑辣,任何男人都會跑掉。”
不講理是吞噬愛情的癌細胞。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一點,但糟糕的是,我們對待自己的家人,居然趕不上對待陌生人那樣有禮。
盡管你采取了很多方法來維護家庭的感情,但是,矛盾還是不可避免的。這時你應該向孔子所教導的那樣做,把處理與父母矛盾的方法照搬過來,一方麵情理兼顧,一方麵恰倒好處。
[BT2]7.建立一溫馨和諧的家庭
【原文】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大意】有子說:“禮的施行,以和諧為貴。以前聖王的治理之道,好就好在這裏,不管小事大事都遵循這一原則。倡有行不通的地方,隻知一味地為求和諧而求和諧,不用禮儀來加以節製,那也是不行的。”
禮本來指的是區別尊卑貴賤的等級製度及與之相應的禮節儀式。但禮的根本目的又在於起中和作用,也是要達和諧的境界。這樣就造成了禮與和之間既相矛盾又相統一的辯證關係。按照儒家的禮治觀點,就是要人們在遵守禮法的前提下和睦相處所。所以一方麵是“禮之用,和為貴”,“和”是目的;另一方麵,一味地為和而和,不以禮來進行約束,不講原則,也是不行的。這就是和與禮的辯證法。
將這個道理用於家庭關係的處理中就是既要講團結,講和睦,家和萬事興,又不能無視家庭矛盾的存在,一味的為和諧而和諧,要敢於正視家庭問題的存在,並妥善的將其處理掉。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建立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
有人將家庭比作避風的港灣,有人將家庭比作溫暖的火爐,也有人將家庭比作溫馨的搖籃。這些都說明了一個道理:人人都關注家庭,人人都渴望擁有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
古也罷,今也罷,大凡一個人生活的樂苦,心情的好壞,乃至事業的成敗,都與家庭是否理想緊密相關。家庭,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得之不易的。
托爾斯泰說:“幸福家庭皆相仿,不幸家庭各不同。”
幸福家庭的共同特點是:
(1)夫妻恩愛;
(2)子女成材;
(3)敬老愛幼;
(4)豐衣足食;
(5)成員之間坦誠和諧;
(6)業餘生活高雅;
(7)聲望良好;
(8)睦鄰多友。
假如,你忙於工作,無暇顧己,每次總是妻子嬌嗔地拿著洗淨熨平的衣服催你脫舊換新;假如,你在外麵受了閑言中傷,回家後,丈夫剖膽傾心地勸慰你“別理它”;假如,你去學校參加家長會,一人校門就看見光榮榜上你的孩子名列前茅……
這時候你就會充分享受到幸福家庭的快樂,你會感受到成功人生的快樂。
你願意為這樣一個幸福家庭做一些事情嗎?
(1)經常舉行家庭聚會。
(2)和家人經常談論彼此的希望、誌向、生活的恐懼和煩惱,成功的喜悅和慶幸。
(3)隨時公開家務狀況,讓每個成員幫你分憂排難。
(4)設計一個全家合作參加的計劃,讓每個人都能分享成功和快樂。
(5)組織一些家庭娛樂活動,如卡拉OK大賽、遊戲比賽等等。
(6)經常陪家裏人散散步、打打球,一起鍛煉身體。
創建一個幸福的家庭,你就創造了自己的成功人生。因為,不管你在其他方麵成就有多大,有多麼成功,如果你不能使家庭生活幸福,那麼,你的成功就會黯然失色。
一定要保護好你生命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