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椿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盆聖火,點燃聖火,會令人感到生命的尊嚴與可敬,讓人積極麵對現實,創造生活。
一天,朋友告訴我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11歲的女孩,她的臂部長了東西,後來截了肢,但傷口被感染,病情惡化了。”朋友吸了口氣,眼睛裏閃著淚光,“醫生說她暫時沒什麼事,但最多活不過兩年。”
“孩子的母親得知孩子沒救時,傷痛欲絕,決心讓孩子快樂地走完餘下的不多的人生路程。孩子不能動彈,吃飯喝水都得有人喂,大小便也得有人幫忙。做母親的也能盡心盡責,但半年後,母親有點不耐煩了。母親是個基督徒,她便禱告要上帝帶走孩子。她開始時還避著孩子,悄悄地暗中禱告,後來就在孩子枕邊進行了。孩子從知道禱告內容的那一天起,就再也不理她了,並且精神越來越萎靡,吃得越來越少了,終於在一天夜裏永遠地離開了。”
朋友眼眶裏淚花在打轉,聲音也有些發抖,“母親的禱告也有客觀原因。因為,第一,太專注於那個孩子,必然會忽略了其他孩子和丈夫;第二,經常目睹孩子病痛發作,她再也不能忍受看孩子被病痛折磨了,但是……”朋友敘述的聲音陡然增高,“但孩子至少還可以再活半年,這是我做醫生的堂弟對我說的。孩子的早死,是因為母親的禱告斷絕了她生的希望。”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史鐵生的《命若琴弦》。
小說寫的是兩個瞎子,一老一小,老的是師傅,小的是徒弟。他們成年在群山中流浪,靠給山民說書換得微薄的三餐。
老瞎子的柳琴底部藏有一張神奇的藥方,是他的師傅親手為他放進去的。
那時他還年輕,眼睛忽然失明了,痛苦地想結束生命,這時他遇上了師傅。師傅把藏藥方的柳琴交給他說:“去彈唱,等彈破1000根琴弦,用這1000根斷弦做藥引,按藥方抓齊藥,就可以把你的眼睛治好了。”
“把眼睛治好。”這成了老瞎子的人生信條;彈斷1000根琴弦,是老瞎子的人生目標。老瞎子走啊走,彈啊彈,肩頭的斷弦越來越多,額頭的白發也越來越多,不知不覺中,自己也由健壯英挺的少年變成駝背的老人了。但他心中的希望從來沒有破滅,他多麼渴望再看一眼明媚多姿的世界啊。
第1000根弦終於彈斷了,老瞎子背著一捆斷弦,扶著柳琴來到藥鋪。藥鋪老板取出藥方後立刻感到驚異了,老瞎子再三催促他讀一下,他小聲地說:“這,這上麵什麼也沒寫,隻是白紙一張。”
老瞎子的身體在頃刻間倒了下去,在那一瞬間,他明白了師傅的苦心,也知道自己見不到明天的日出了。但是,他不能死在這裏,他想起了小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