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分
生活在訴說
很多已婚男人不想回家,家裏沒有溫暖,沒有精神上的安寧。他們隻想在辦公室裏。同了解他支持他的屬下們互相相守。她們才有他需要的那份溫情,那份素質。
他/她們是性伴侶,女人要結婚,男人吃醋。但她還是需要一個家。一個遮風擋雨的屋頂。
她向丈夫要婚姻、向他要性的滿足。婚姻與愛情,為何不能統一?性,真的就是一杯水?
無論人們對愛情有著怎樣的議論和評價;無論人們對愛情持有何種態度:感興趣或不感興趣,有所謂或無所謂,熱烈地追求或傷心地拒絕,由衷地讚美或徹底地厭惡;也無論人們主觀上承認不承認世界上有愛情的存在,作為一種人類思維中客觀存在的情感,它是永恒存在的。隻要人類不毀滅,愛情就不會消失。
男人需要愛情,而不僅僅是需要女人。他們的剛強堅毅粗獷,在女人的愛情中會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女人也需要愛情,男人的愛會使她們越發溫柔賢慧細膩,體現出更加偉大的女性美德。沒有愛情,人類也就將不再是人類。
沒有愛過的人需要愛情,探索追求永遠是人的天性,愛情的神秘無時不在誘惑著未曾嚐過愛情之果的男女們涉足愛情的溪流,沐浴愛情的甘露,經曆愛情的洗禮。
1.永遠並不遠
曾經愛過、失去了愛的人也需要愛情,正因為他們有過令人心醉目眩的昔日愛情,對愛情有了甜蜜美好的回憶,愛情曾給了他們搏擊人生的勇氣和力量,希望和信心。盡管失去愛情是一種遺憾和痛苦,但沒有愛情是一種更加痛苦的感情孤獨和折磨,他們會重新燃起愛情的火炬,用愛情之光照亮自己昏暗的情感之路。
處在愛情之中的人更需要愛情,巨大的幸福感給他們帶來了無數的好運,心扉中的泉水叮咚流淌,思維裏的鮮花四季開放,真想將愛情永遠凍結在這一刻,讓愛情永遠鮮活。
遺憾的是,對於每一個愛情的具體對象而言,愛情卻是變化的、易逝的、暫時的,不會永遠存在下去。這樣的說法似乎絕對,也實在令人失望和悲哀,但現實卻一再印證了它的真實性。
愛情是一種火山噴發般的情感發泄,是一種發自內心深處能量的釋放。
愛情中的男女仿佛總有一種用不完的勁,使不完的力。懶惰的人可以變得勤快,拖遝的人可以變得幹練,遲鈍的人可以變得敏捷,愚笨的人可以變得精明;肥胖的女人可以為它去拚命減肥,嗜酒如命的男人可以為它滴酒不沾,愛情可以讓小肚雞腸的女人變得腹中撐船,愛情也可以讓斤斤計較的守財男人一擲千金。
愛情讓人失去了理智,失去了思想,失去了判斷,失去平日心底最隱蔽、最牢固的防線。
既然愛情是一種能量的釋放,那麼能量總會有釋放完的時刻,火山般的噴發不會永久地持續下去……
權威人士的研究認為一對男女之間的戀愛激情,一般隻能持續兩三年的時候,如果超過這個界限,除了個例以外,絕大多數男女的愛情便會發生或大或小的變化。換言之,在一定的時期以後,男女雙方的愛情便無法保持戀愛之初的那種帶著狂熱、不顧一切、甚至連生死都置之度外的癡迷與熱烈,變得越來越沒有生氣,從表麵看像是愛情的倒退和衰竭。在前邊我們已經將這種愛情稱為浪漫的愛情,它的結束應該成為現實愛情的開始。如果這個轉變進行得比較順利,這對男女就可能進入婚姻,在婚姻中幸福地生活;如果這個轉變出了問題,或者根本沒有發生轉變,那麼他(她)們就會從此分道揚鑣,即使結了婚,也會因為發生劇烈的矛盾衝突而導致婚姻的解體。
愛情是分層次的
有人愛得深,有人愛得淺。愛得深者,愛情如潮,時時刻刻都把戀人放在心上,每天都要電話問候,十天半月便會情書一封,逢年過節要有禮品饋贈,生日或特殊紀念日又會有珍貴的信物相送。深愛的人會把對方看得比自己的一切都重要,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慷慨地奉獻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愛得淺者,愛情如絲,在情感上平淡冷漠,對方在自己心中若即若離,若有若無,三五天見一麵也可以,倆仨月約會一次也行;說馬上結婚我沒意見,婚紗照、結婚戒指,甚至洞房花燭夜也引不起多大的感情衝動,說立刻分手我也同意,從此你我各奔東西,似曾相愛之事十天半月便也忘得一幹二淨。
有人愛得超然高雅,有人愛得平庸俗氣。前者可謂是真正的成熟的完美的愛情,不僅愛對方訴形象、體態,舉手投足、言談行止,還非常注重對方的風度、氣質、道德、修養、品質、為人、秉性、才學。不僅僅給予對方物質的需要,情感上的慰藉,更重要的還注重雙方精神上的交流和滿足。男女不僅僅是生活中的有情人,性關係上的伴侶,更是精神上的知己和至交。後者則不然,他們彼此愛慕的隻是對方的英俊瀟灑、高大威猛或者美貌嬌柔、青春靚麗。愛的內容隻是注重能為對方買多少金銀首飾、多少名牌服裝、多少高級美容化妝品,或者僅限於為對方當好後勤,做好家務,管好後代,照顧好彼此的吃穿住行。久而久之,這種愛情十有七八要歸於終結,即使進入了婚姻也是流水賬般的居家度日,沒有什麼愛情質量可言。
愛情是有實實在在的具體條件的。
無論是浪漫的愛情還是現實的愛情,都不可能脫離具體的人去談論愛情。有人說,初戀是浪漫的,第一次以後的愛情便變得現實了。也有人說,學生時代的戀愛是浪漫的,不講條件的,步入社會以後的戀愛則是現實的,以種種條件為前提。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完全正確。
其實,浪漫不浪漫並不是以初戀劃界的,在此要特別強調,從現實中得出的結論是:初戀的成功率是極低的,現實中一生隻經曆了一次愛情的人幾乎找不出來,更不用說第一次談戀愛就成功並且結婚以至白頭偕老了。
愛情也是需要經驗的,沒有經驗的愛情是盲目的。本來就是非理智的近似瘋狂的愛情,再加上兩眼一摸黑的盲目,愛情中也就苦多甜少了。初戀往往是痛苦的,也往往給人留下終生難以忘懷的記憶,這並非因為初戀的浪漫,而多半是由於初戀中的無知與幼稚。
學生時代的愛情也是有條件的,彼此的身高相貌、品質學隻、能力修養、言談舉止、氣質風度、脾氣性格都會成為愛情的前提或條件。隻是這些條件與社會上戀愛時所要求的條件有些差異罷了,因為步入社會以後的愛情條件則會更貼近現實的生活,比如物質條件常常被提到前列,收人多少,有無住房,工作能力、發展潛力的大小,父母雙親的情況等等。
真正的愛情雖然少見,但是一對真心相愛的男女之間是不能沒有性關係的。這一點是判別男女是否產生了真正愛情的重要標準。在現實中,男女間發生性交關係並不意味著他們之間一定有真正愛情的存在,但是反過來,如果一對男女間產生了真正的愛情,無論這種愛情是否持久,是否能導致婚姻,隻要條件具備,那麼兩人之間的性關係是必然要發生的。
愛情的產生,是需要尋覓和追求的。
真正的愛情絕不是兒戲,也不是天上的毛毛雨,不會從天而降。愛情是兩顆心的碰撞,是兩股感情激流的交織,是兩座愛情火山的噴發與交融。但是兩個人之間產生愛情絕不意味著愛情的同步發生,男女中的任何一方都有追求的權利,這是沒有準追求誰,誰答應誰的問題,隻要是真正的緣分,就千萬別錯過這個機會。
愛情的過程是幸福的。
兩個真心相愛的人會有以至常人從未體驗過的心情,頭頂的天會由此變得更藍,腳下的路會由此變得更寬,周圍的一切會由此變得更美,生活和事業會由此變得美滿成功。愛情之中的男女會被甜蜜和幸福所包裹,這是人生旅途中最珍貴的時光。
愛情的結局往往又有不少是痛苦的。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作為一個具體的愛情個體,大多情況下都不會第一次就完成愛情由浪漫向現實的轉變,因而也就會發生愛情的結束。無論男女,對於愛情的逝去都是痛苦的、悲傷的,甚至是痛不欲生的,意誌再堅強的人也會因此傷心落淚。但刻骨銘心的愛,是不容也永遠是不會忘記的。
例證1:永遠珍藏的愛
方和婷青梅竹馬,有十多年的戀情。方後來看上了別的女孩,離開了婷,但婷仍然愛著他,與他保持著未了的關係,還有性。
婷一生都忘不了他們的初夜,那是他們上大學的時候。
他們的初夜是在一家小旅館,十幾個同學一起住,沒有多餘的房間,同學們鬧著玩,愣把他們安在一間房裏。房子很小,兩張發出可怕的吱吱聲的鐵床,他們都睡不著,又誰也不敢說睡不著,也不敢動,一動床就響,就顯得他們心懷鬼胎。後來婷坐起來,對方說我很難受;方也坐起來,婷走到他床邊,我說你抱抱我,你一抱,我就好了。方就抱婷,他哆嗦得很厲害,屋裏那麼暗,婷什麼也看不見,但能感覺到方的臉,他的表情,他的眼睛。婷吻著他的眼睛,心裏軟軟的,想哭,方將婷抱得越來越緊,然後婷心裏有什麼東西一下子就放開了,婷脫去衣服,光光地站在方麵前,那一會兒,她覺得自己特別幹淨,也特自豪。
他們就那樣好了。
第一次的感覺很怪,那張床始終在響,但感覺不到,有些痛,但也不很明顯,有一種很不真實的感覺,心裏堵得滿滿的,就想抓住他,一分鍾也不鬆手……
他很溫柔,沒有人教他,他就是那樣好,就是那樣很柔和很溫暖地進入,然後慢慢地,一點一點地,那種尖峰體驗來得特別強烈,隻能死死抓住他,在他的背上抓出一道道手印,很深。後來看好多小說和電影,那種場麵一看就激動,就想他,想跟他……做愛……
婷還有一篇日記:
“……那裏有一汪水,水是綠色的,能看到池塘的底麵。那個日落黃昏的時分,我坐在那裏,心裏非常安靜。我往池塘裏扔石頭了,看激起的一圈圈漣漪,心裏又難過起來。好像這樣的動作這樣的水紋都曾在記憶中出現過。
我呆呆地看著水,心裏抑製不住地想他,想他的身體他的唇他的氣味,想著,我覺得自己要瘋掉了。我跳起來,一頭紮進水裏,水是冰涼的,我拚命地遊,好像一個要溺死的人。
我遊累了,手扒到岸邊,眼前一陣黑暗,有什麼東西擋在了眼前,我有氣無力地抬起來……
他站在那兒,向我微笑。那些落日的餘輝直射過來,紮痛了我的眼睛,我揉揉眼,他已經蹲了下來,叫著我的名字,然後我們一起大笑。我一把拉住他,我們一同跌進水裏,我們在水中嬉戲,打鬧,互相追逐,然後,我們做愛了,就像我們從未分離過……
永遠是那樣和諧和妙不可言。
他出差路過此地,從報社知道我在這裏,他找了一天才找到我。
我們沒有互相詢問,一見麵就好像從來沒有分開過,根本用不著問,我知道他的一切,他全部的心思。
他笑,他說他在我麵前毫無隱私,也許,這件事讓他覺得有些難堪,他希望生活中有些事不那麼赤裸裸,不那麼X光。
我們一起向岸邊遊去。然後他上岸,他走,我留在水裏,沒進水裏,我不能看他離去的背影。不知過了多少秒,我在水下終於感到窒息,衝出水麵,看到他緩緩而行的身影,忍不住撕心裂肺大叫一聲。他回頭,我們遙遙相望,他擺擺手,眼中滿是惜別之情。我跳上岸,不管不顧地跳向他,撲到他懷裏,我們倆濕淋淋地相擁相抱,我說:‘要我吧,不要走吧,永遠不要分開。’
當夜,我們在一起了,我們睡得很晚,我幾乎一夜沒有合眼,我看著他,好像要一輩子記住他。
天快亮了,他睡得很沉,我先起來。
我不能忍受他離我而去的感覺。既然還是要分手,還是我走的好。我帶上門,他好像動了一下,我在門外停了片刻,似乎聽到他叫我的名字,我猛地跑起來,不知跑了多久多遠。
當天,我就離開了那個小鎮。”
這就是愛。這種刻骨銘心的愛,是不受時空條件限製的。
生活的複雜,造成了人生的複雜,而這種複雜,我們怎能訴說清楚。
2.不想回家的男人
一晃兒,凱離開單位都8年多了,從一名幹部徹底轉變成了一個商人。凱是1991年初從國家機關下海的。他1986年研究生畢業之後就進了機關,在辦公室一坐就是5年。當然也可以繼續坐下去,但很多同學在那幾年相繼跳進“海”裏,他們經常勸說凱下海,還說未來的中國非常需要受過係統高等教育的商人和企業家。凱認為他們說得有道理,因為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批已經完成原始積累的各路商海弄潮兒基本上沒有什麼文化基礎,想往前走很難;第二批的素質也是參差不齊,大多數都在掙紮;隻有第三批投身者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商人,才會在下個世紀大顯神通。
辭職遇到的阻力,家庭遠遠大於單位。在單位,級別低的人巴不得凱這個處長趕快走人騰空位置,級別高的人對凱這麼年輕就當上處長也滿懷醋意,還有凱肯定是局長接班人的消息也引起很多人的不快。所以,辭職時隻有負責組織工作的副部長用惋惜的口吻說了凱幾句之外,其餘幾乎是一片“敢作敢為”的叫好聲。
凱的主要的阻力來自妻子。
為了辭職的事情,她很長一段時間不理凱。她不願意讓凱離開機關。她知道憑凱的碩士學曆和為人很可能會在仕途上一帆風順,前途無限。她說:你是拿自己的前途和我們娘兒倆的幸福做交易,輕易放棄到手的一切。當時凱聽了很憋氣,原來她一直很功利地看待他們之間的關係,功利地看待凱,她從嫁給凱的那一天起就非常清楚自己將來會得到什麼樣的果實。如果不是凱辭職打破這種平衡,她骨子裏的深藏不露的想法是不會暴露的。凱承認一個男人應該給妻子兒女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下海無非是換一種方式,難道下海就一定失敗?她可能對凱下海的結果沒有絲毫信心。她總想到凱可能隨處翻船,而且沒有了在單位的種種保障,一切都要從頭做起,前途未卜。
她的態度讓凱傷心,感到自尊受到了踐踏。也就是說,自己一直期待的夫妻間的患難與共隨著她的反對態度煙消雲散。
或許,隱患是從那會兒埋下的,雙方都是受過教育的人,他們不會沒鼻子沒臉地指著對方大聲爭吵,但這種隱藏在心底的東西更傷人……
創業中的感受
商海中的艱難險阻讓凱永遠難忘,但更難忘的是和文英在一起相處的時光。
文英是一個很平常很普通的北京女人。公司成立先得找個會計。早下海的朋友說財務人員最重要,要找一個信得過的人,最好是自己的老婆。凱苦笑著說老婆不和自己一條心,讓他們幫忙,有合適的人給推薦過來。幾天後,朋友真的讓一個女子來找凱。她說自己叫文英,一邊說一邊讓凱看畢業文憑、會計證書和身份證。文英中等個子,長相平常,走在街上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整個人看上去很利落,很精神。凱說這兒的情況你都知道,可能會很艱苦,你跟著可要吃苦了。她沒說話,而是看著凱笑了。凱發現她笑起來時,那張平常的臉顯得異常生動活潑。平心而論,那張笑臉對當時的凱來說非常珍貴,那是一種無形的支持。
申辦營業執照時有兩種選擇:一是掛靠教育部門,頭頂“紅帽子”,可以免一些稅;二是自己真真正正挑攤單幹。凱個人傾向於單幹,文英也支持。於是凱和幾個合夥人選擇了單幹。當時沒有股份製,幾個合夥人擬定了一個規則,簽字後人手一份。規則中由凱挑頭負責經營管理,於是湊起來的注冊資金就歸凱支配。但凱萬萬沒想到公司成立沒多久,自己就先演練追債,險些全軍覆沒。資金的有去無還使得規則成了一紙空文,幾個合夥人先後撤出,倘若不是文英在一邊鼓勁,凱可能會到朋友的公司做副手,自己的公司就會淪為無數個自生自滅泡末公司之一。
自從有了那次教訓之後,不管是誰說有多大的困難,想從凱的賬麵上拿走一分錢簡直比登天都難。凱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也是被逼無奈,說起來誰都有個需要幫忙的時候,尤其是生意場,拆借個百八十萬是常有的事情。但現在凱一概不借,著不起那份急!
當初借錢的是老同學,上研究生班時的班長。他告訴凱他準備從新西蘭引進一個小型肉類加工廠投放到內蒙古,然後產品直接銷往華北地區。凱想北京冬天的羊肉片賣得那麼好,兩年收回投資肯定沒問題,何況支付的利息比銀行存款高3個百分點。可這筆錢一出去就好比“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凱找班長一問,原來他也是投資人,項目資金是從6家公司的賬麵上湊起來的。那個牽頭人上演了一出“空手套白狼”。
凱知道借出的資金無法按時歸還的消息後,急得一夜未眠,第二天早晨牙都腫了。公司剛成立,合夥人都在看著自己。另外賬麵上僅剩下500塊錢,甭說搞項目,就是支付房租水電和員工工資都沒有著落。凱一邊安撫那幾個合夥人,一邊厚著臉皮找父母親借錢。凱知道文革後期的補發工資,他們一直存著沒動。
就在凱剛剛把父母的錢挪動到公司賬上,一個合夥人就要求退出。凱二話沒說把錢退給他。後來,公司規模擴大以後,他來找凱,痛哭流涕訴說自己當初的難處。凱安慰了他幾句,但沒有答應他重進公司。
為了追錢,凱決定上內蒙古。凱讓班長和那幾個投資人一起去,但他們不是說有事就是長籲短歎。商海真是檢驗一個人品性人格的最好場所,骨子裏懦弱和猶豫不決的人是經不起風浪的。那些人不去,凱一個人也要去,但文英提出隨凱一起去。那次多虧了她,要不然,凱可能命喪荒原了,也就是在那次,凱對她有了好感。
他們在一個四麵白沙的小鎮下車之後,冬日的風從空曠的荒原上肆虐地掠過。凱覺得身上的羽絨服就跟沒穿一樣,冷得渾身打顫。可能是心裏著急上火,外邊又冷受風寒,晚上剛一住進旅店就發起燒來。文英把隨身帶的藥給凱吃了,讓凱躺下休息。第二天早晨,凱雖然身上發緊,但不燒了。而且,穿著文英跑到街上買回的棉大衣凱也不感到冷了。那時,凱隻覺得文英的心很細,辦事也很周到。後來與凱和文英一起頂著狂風去查看資金使用情況時,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跟妻子說上內蒙古追錢時,妻子的臉冷若冰霜……
經過幾天的奔波,他們發現那個項目隻是沒有找準加工地點。他們幫忙另選廠址,又把暫時用不著的冷藏車賣掉。雖然錢回來的比原來慢,但最後還是連本帶息都要了回來,而且和內蒙古那邊建立了很好的關係。J996年,他們公司投資建立了一整套集引種、養殖、宰殺、銷售於一體的肉類聯合體公司。
最初在凱往外借錢的時候,文英攔住不讓。事後,她也沒有得便宜賣乖地埋怨凱不聽勸,相反仍然全力協助凱艱難討債。這趟內蒙古之行讓凱對比自己小4歲的文英有了好感,使她成為凱除了妻子之外第一個走進自己情感世界的女人。討債的19天,也是凱和她單獨相處的19天。她事事處處關心照顧凱,但又把上下級、男女之間的關係處理得非常好。晚上,在凱住的房間裏清理白天的工作,10點鍾,她準保起身離開。閑聊中,凱問她為什麼離開原來的公司。她說看不慣千方百計鑽稅務空子的老板。她還說那個老板是學金融的,非常會鑽空子。她的善意提醒使得自己和老板的關係緊張起來,正好有個機會當然就急流勇退了。凱說那家公司已經夠規模,待遇也不低。她說了句讓凱銘記一生的話:老板的人格可以讓公司成功也可以失敗。她說自己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工業局財務處,但半年後就跳槽進了一個親戚開的計算機公司。她說在國有單位沒勁透了,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樣,一杯茶、一張報,橫看豎看混一天的人大有人在,還都是這長那長的。而且,自己當時跳槽是為了多掙錢,計算機公司的月工資是1200元,這在當時很高。她還說自己並不想學財經,但父親非說一個女孩子往辦公室一坐,風吹不著雨打不著多美,而且財務人員的位置也挺重要,於是就學了財會,幹起了財務。但她還是一心想找個有能力並且值得信賴的老板,因為財會隻不過是配角。凱說你不覺得到這個公司吃苦受累工資不高吃虧?但文英的回答卻不能不讓凱對她刮目相看,她說我隻不過是缺少經驗,憑知識和修養應該成功。下個世紀中國的商人應該是以知識階層為主,整個世界都是這樣。香港的成功人士都把子女送到世界名牌大學讀書深造,人家明白的道理我們也應該明白,像以前那樣耍小聰明抖機靈鑽空子的所謂商人都長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