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勵誌經典全集:人性的弱點全集03(2 / 3)

保羅·哈維在他的一個廣播節日《故事的結尾》講了一個故事,表明真心的賞識可改換一個人的生活。他說的是這麼一件事:

好些年前,底特律的一位老師請求斯蒂文·莫裏斯幫她去尋覓在教室裏跑掉的一隻小老鼠。事實上,斯蒂文雙目失明了,但他天生了一副機敏的耳朵。看,她真誠地賞識斯蒂文的天分,這一天分是屋裏其他人所沒有的。是作為對盲人的斯蒂文的補償,上天給了他一雙辨音極為銳利的耳朵。現在實實在在有人賞識這雙超群的耳朵。許多年後,他說這一賞識是他新生活的起點。你看,從那時起,他全力發展他的辨音天才,以斯蒂文·旺德為藝名,成為20世紀70年代最出名的流行歌星和作曲家之一。看到這裏,有些讀者會大叫起來:“哦,什麼欣賞與讚美,根本就是阿諛奉承!我試過的,沒用——有智慧的人不吃那套。”

當然,對善於明察秋毫的人而言,溜須拍馬並無多大效用。溜須拍馬是表麵的,為自己打算盤,並非出自真心。溜須拍馬應當自討沒趣,也經常如此。而現實生活裏,一些人太渴慕賞識了,他們陶醉於一切頌揚的言語,就像餓得奄奄一息的人吞吃雜草和用於魚餌的蟲子。

即便是維多利亞女皇也陶醉於諂媚。首相本傑明·德萊裏承認與女皇相見時,他極盡吹捧之能事。用他自己的話講就是“盡力巴結”。在疆域前無古人遼闊的大英帝國統治者中,德萊裏是最老奸巨猾的一位。在他的行當,他堪稱具有天縱之資。他奉承討好收到的功效,我們都不一定能做到。以長遠而計,諂媚的副作用大於益處。陷媚是虛偽的,就像假幣一樣,假如你以此付酬於他人,最終會惹上麻煩。

賞識和諂媚有何不同?很簡單。一個是誠懇的,一個是虛偽的;一出自內心。一個出於嘴皮子;一個並無私心,一個隻為自己;一個受到眾人喜歡,一個讓眾人討厭。

我最近在墨西哥城查普爾特佩克宮裏,見到墨西哥英雄阿爾瓦洛·奧布裏岡將軍的一尊半身塑像,半身塑像下鐫刻著他的一句格言:“敵人向你進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諂媚你的朋友。”

陷媚可令對方愉悅,但我並不是提倡諂媚!完全不是那回事。我隻是在討論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讓我再說一遍:我隻是在討論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英皇喬治五世在白金漢宮的書房裏貼上六條格言。其中一條是:嚴禁贈給或接受廉價的頌辭。諂媚也是廉價的頌辭。我曾見過一個諂媚的定義,這裏或許值得重複一遍:“諂媚就是明確地告訴他人他想要些什麼。”

“不管你說什麼話,”拉爾夫·華爾多·愛默生說,“說來說去,總是你內心的東西。”

如果我們隻需要諂媚,那麼人人都做得到,我們就都成了人際關係權威了。

如果我們不思考一些實際問題,那麼我們一般會用95%的時間去思考自己。現在,假加我們暫時不考慮自己,而想想他人的長處,那麼我們就不需要那種卑賤、虛偽的諂媚了。因為它們還沒出口,就讓人察覺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最缺少的美德是賞識。當我們的兒子、女兒拿著一張高分的成績單,我們懶得去讚美她或他一番;當他們初次烤好麵包或做好鳥籠,我們也不表揚一下。對於孩子們,沒有什麼比讓父母發出興趣和讚揚更興奮的事了。

下一次當你在飯店裏品嚐到一道味道不錯的菜時,不要忘記說這菜味道好極了,並把此話傳給廚師去聽。

每一位牧師、教師以及演講者,都曾碰到掏心掏肺地向聽眾傾訴但聽眾卻無動於衷的尷尬情形。就連專家都會有這種情形,那麼,在寫字樓、商場以及工廠的普通職員,還有我們的家人和友人就更多了。在人際關係方麵,我們永遠不要忘記我們的同伴也是人,也都熱望他人的賞識和讚美。人人都喜歡被人賞識和讚美。

在你的人生旅途上,多向人說一些感激的話,你會驚奇地發現,這些微弱的火星,居然點燃了友愛的火焰,當你重遊故地時,就會體會到這火焰的力量之大,它會照亮你的人生之旅。

康涅狄格州新費爾菲爾德市的帕美拉·鄧拉姆的一項職責是督察一名清潔工的工作。他的保潔工作幹得很糟,其他員工經常貶損他,並經常把廢紙片或其他東西亂扔在走廊裏,以發泄對他的工作不滿。這種方法不僅無濟於事,還使這位清潔工更加怠惰,延緩工作進度。

帕美拉用過許多招術,試圖調動這位清潔工的積極性,但都不理想。不過她注意到,這位清潔工偶爾也會把一個地方掃得幹淨。於是,她就趁他有此好成績時在大家麵前讚美他一番。接著,他的工作成績上升了,不久,他就做得很棒了。現在,他的工作無可挑剔了,其他人也衷心地讚揚起他。

誠懇的賞識富有成果,而責怪和嘲笑卻顆粒無收,讓人傷心。

不僅無助於他的改進,而且會起反麵作用。有一段格言,我把它裁剪下來,貼在鏡子邊,以便每天可以看到它: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如果能對人表示好感,不要猶豫,立刻去做。因為你不可能再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愛默生說:“我見到的任何人,總會有些地方超過我。因此,我要向他學習。”

假如愛默生都在如此行動,你我難道不更需百般努力?我們不要再想什麼自己的成果以及我們的追求。我們要嚐試去尋找別人的優點,然後戒掉陷媚的惡俗,予以誠摯的頌揚。“真誠地賞識,慷慨地讚揚。”人們會牢記你的話語,珍藏於心,時不時在心中回味——當你不再記得他們,他們還在一遍又一遍重述它。

真誠地賞識和讚美。

在這個世界上,又一條對別人產生影響的妙法是:談論他所想要的。並指導他怎樣實現。

因此,從明天開始你若想要別人做什麼事時,請記住這方法。例如:你若不想讓你兒子抽煙,你無需指責,更不必說自己的想法,隻需對他指明抽煙不能加入橄欖球隊,或不可能在百米競賽中取勝。不管你是與小孩,還是與小牛犢,或是與狒狒接觸,都理應將此事牢記。譬如:

一天,拉爾夫·愛默生和他兒子一起想將一頭小牛犢趕進牛欄裏。可是他倆犯了一個普通人常犯的錯誤——隻關心自己想要的。兒子在前麵拉,爸爸在後麵推,但小牛卻和他倆一樣,隻關心自己想要的,四腿挺直,極不願離開草地。這時,一位愛爾蘭女傭瞧見這一窘境。盡管她不善舞文弄墨。但麵對這種情況,她卻比愛默生父子更懂得牛性等基本常識。她曉得小牛的需要。於是她將她那富含母性的拇指送入小牛口中,一邊讓小牛吮著,一邊將它溫順地引進牛欄。

自從你來到世上,你的每一舉動都源於你將需要什麼。你將百元大鈔捐贈給紅十字會,這又說明什麼呢?當然,你之所以向紅十字會捐贈,是因為你想要幫助別人以顯示自己有崇高的情操,想要行善、積德、無私,總之,你想要做一件神聖的事。

要是你的那種感受不如這百元鈔票重要的話,你定然不會捐贈。不過,你或許會由於不好意思拒絕或由於某個主顧的懇請顧及情麵而捐贈。總之,有一點是確信無疑的:你的捐贈是由於你想要什麼而決定的。

哈裏·奧弗斯蒂德教授在他寫的《影響人的行為》一書中說:“一切行為皆從我們的基本欲望中產生出來……因此,贈予將來不管在社交、商業、學校、家庭、政冶中而想要說服別人的人的最佳建議則是:首先激起對方內心的迫切需要。得此道者一路順風,失之則寸步難行!”

卡耐基出生於一個貧困的蘇格蘭家庭,他最先開始工作時,每小時賺二元錢,然而他最後捐贈出去的,卻是三億六千五百萬美元。他早年便知道惟一影響人的方規則是針對別人的需求而談論。他僅上過四年學,但卻深知為人處世的道理。例如:

他嫂嫂整天思念和擔憂兩個兒子,他們在耶魯大學讀書,一直忙於自己的事情,無暇顧及家信,對自己母親急於掛念的信也置之不理。

卡耐基知道此事後,說他可得到他們的回信,而無需請求,並用一百元來和人打賭。於是,他給兩位侄子寫了封家常信,並在信尾的附注中偶爾提到各給他倆附寄了5美元。但他卻並沒有將錢裝入信中。

不反他們即回信,對叔父的來信表示感謝,至於那5美元……這後麵的句子你可將它寫完。

明日你若想要別人去幹某件事,當你要說話之前,暫且打住,自問:“我如何能使他‘想要’幹這件事呢?”

這樣可避免我們匆忙行事,並毫無希望地談說我們的需求。再舉一例。

諾瓦克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居住。有一天晚上,他下班回家,看見他最小的兒子蒂姆在客廳裏亂蹦亂叫,並吵鬧著明天不上幼兒園。通常,諾瓦克會將孩子拉進他的房間,要他下決心一定得去,但他總難以說服。可是在今晚,他意識到這樣做不能使兒子以愉快的心情開始上幼兒園,因此他冷靜地坐下思考著:假如我是他,如何使我對幼兒園感興趣,並樂意去上?

於是,他和自己的夫人列了一張表,舉出蒂姆最感興趣做的事情,例如繪畫、音樂、結識新朋友。接著,他們全部行動起來,“我和妻子,還有另一個兒子鮑勃,我們做繪畫比賽,大家畫得很高興。一會兒,蒂姆便在旁邊偷偷地瞧著,隨後,他想要加入。‘哈,你還不行!你必須先到幼兒園學習怎樣繪畫才能參加。’我充滿激情地,用蒂姆聽得懂的言語將許多好玩的事情告訴他,並讓他覺得在幼兒園裏可以獲得許多歡樂。次日清晨,我最先起床,下樓,卻發現蒂姆坐在客廳的椅子上睡著了。我弄醒他:‘你怎麼呆在這兒睡覺?’‘我怕遲到了,我等著,我想要上幼兒園。’我們的激情終於喚起了他的欲望。無論你費多少口舌或是恐嚇都無法做到這麼完美。”

這件事再次說明:我們應三思而行,有備而言,避免匆忙上陣,無功而返。

過去,有段時間,我每一季有二十個晚上要租用紐約某飯店大舞廳,以舉辦一係列講演。

在某一季開始時,我突然收到通知,要我交納比原先多出兩倍的租金。而且這通知是在我的入場券已發出,講演通告已公布之後才收到的。

顯然,我不願支付那多出的不合理的租金。但我與飯店談我所想要的又有何用?他們隻在意他們想要的。於是兩天後,我去見他們的經理,“我一接到你的通知,很是驚訝,”我說,“可我一點也不責怪你,要是我處在你的位置上,我也會這麼做。因為你作為經理的職責就是更多地為飯店謀取營利。你若不這樣做,你將會被解聘,也理當解聘。在此,說白了,你若堅持要增加租金,暫且讓我們取來一張紙寫下如此做而給你帶來的利弊。”

隨後,我取出一張紙,在其當中畫一豎線,並標明:左上為“利”,右上為“弊”。

我在“利”下寫明:“舞廳待租”。接著我說:“你可隨意招租,可當做跳舞、開會之用。其收益一定頗豐,比你出租給係列講座所得的收入要大得多。假如我一季占用你舞廳二十個晚上,那麼,你肯定會失去更豐厚的即得利益。

我們現在再來看‘弊’處:首先,你從我這再也得不到收入,你卻要減少收入。實際上你得刪除這項收入,因我不能交納你所要的租金。我不得不到另外的地方舉辦我的講演。

還有一弊:這些講演會將文化階層高的人吸引到你的飯店裏來。這對你來說,是絕佳的廣告宣傳,難道不是嗎?誠然,即使是你花五千元在報上登廣告,也絕不會像我的講演這樣,為你的飯店帶來這麼多人。這對於飯店來說是很劃算的,你說對不對?”

在我說話時,我將這兩個弊處在紙上寫明,並交給經理說:“我希望你能仔細地權衡給你帶來的利和弊。然後將你最後的決定告訴我。”

第二天,我便收到來信,告知我的租金隻增加百分之五十,而不是百分之三百。

你想到沒有,我一字不提我想要減租的事,然而我卻如願以償。我始終談對方的需要以及他如何將得到它。

假使我像常人那樣,氣衝衝地闖進他的力公室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做?你知不知道,我的門票己印發,通告已貼出去了,但你卻要增收我三倍的租金,百分之三百呀!這不是荒唐可笑嗎!簡直是豈有此埋!我絕不會交納!”

那麼結果將會怎樣?爭論將會白熱化、激烈,如同火山爆發。由此,你會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即使我能充分說明他做錯了,但他的自尊心卻不讓他折服。

至於人類關係的藝術,這裏有一句最佳諍言。“假如說成功有什麼秘訣,那就是處在對方角度來看問題的能力,從他的觀點看問題,如同從你自己的觀點看一樣。”

這話說得真妙,我要重說一遍:“假如說成功有什麼秘訣,那就是處在對方角度來看問題的能力,從他的觀點看問題,如同從你自己的觀點看一樣。”

這句活很簡單明了,無論誰都會讀出其中的真諦。但世界上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在百分之九十的時間裏將它忽略掉、想看個例子嗎?當你隨意翻一下辦公桌上的信件,你就會發現,大部分內容都在違反這一人際交流中的常識性規則。就拿下麵這封信來說,它是一家遍布美國的大型廣告總公司的廣電部經理寫的,並將此信分發給全國各地電台的台長。(我在每小節的括號內附注我的感想。)

××先生:

本公司希望繼續在無線廣播界享有廣告業務的領導地位。

(有誰對你公司的希望表示關心?我被自己的煩心事都弄得焦頭爛額呢。銀行現在要把我的房產抵債,花草正在被蟲子咬壞,昨日證券市場又狂跌不止,今早又誤了八點多鍾的火車,昨晚瓊斯辦家庭舞會卻沒請我,而我從醫生那獲知我得了高血壓、神經衰弱、頭皮屑過多等病症。隨後又遇到什麼呢?今早我煩躁不安地來到辦公室,隨手打開桌上的一封信,便看到一個紐約的臭小子在嘮嘮叨叨地說他的公司想要怎樣。這完全是胡扯!他假如感知到他的信給別人帶來什麼印象,那他就應退出廣告業而去研製消毒劑。)本公司在全國廣告的資金儲備是我們創建廣告業務網絡堅強的基礎。以後我們在播音時間上不斷地延長,會使我們年複一年地在廣告業中占居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