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快樂康泰的心情(二)
放棄報複之心
多年前,我到黃石公園觀光,有一天晚上,我和其他遊客一起坐在野外觀望台上,望著陰森森的樹林,期待著大灰熊的山現。騎在馬上的公園管理員對我們介紹,大灰熊在美國西部差不多是所向無敵的,或許隻有美洲野牛和阿拉斯加熊方可與之匹敵。但不一會,當它走到公園旅店的垃圾堆旁翻找食物時,我卻看見有一隻動物緊隨大灰熊步出森林,並在大灰熊的嘴邊分得一杯羹,它不過是一隻鼬鼠。而灰熊知道它隻需抬掌就可將它擊死,但為什麼它不這樣做呢?因為經驗告訴它,不值得這麼做。
至於這一點,我早發現。我孩提時曾在農場的圍欄旁捉列過一隻臭鼬,後來,到了紐約,在大街上也曾接觸過幾個兩條腿的臭鼬,那不愉快的經曆告誡我這兩種東兩都不值得接觸。
當我們麵對仇敵而懷著報複之心時,那我們就會付出比對方更多的精力和代價,我們的睡眠、食欲、血壓、健康和心情都會受到他的影響。假如我們的仇敵明白他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傷害,他定會興奮不已!憎恨不會對仇敵帶來絲毫的傷害,卻會使自己掉進痛苦的深淵。
在紐約警察局的告示欄上寫著這麼一段話:“假如有個卑鄙的小人欺騙了你,你可將他從你的好友名單上除名,但切勿去報複。一旦你有報複之心,那對你的傷害必定比對他的傷害大得多。”
想必你會問,報複怎麼會對自己造成傷害呢?這有幾種答案。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生活》雜誌上報道過的:“報複會損毀你的健康。高血壓患者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心胸狹窄,易於仇恨別人。而長時間的憤恨會導致慢性高血壓和心髒病的發生”
現在,我們才明白耶穌所說的“愛你的敵人”這句話是多麼高明。他不隻是在布道,而是在宣揚20世紀的醫療科學。當他說“原諒你的敵人70個7次吧”,他其實在勸告我們的身體怎樣免遭高血壓、心髒病、胃潰瘍以及過敏性疾病的侵害。
近來,我有位朋友得了嚴重的心髒病,醫生囑咐他務必臥床休養,無論遇到何事,千萬不能激動和氣憤:醫生知道,對於心髒衰弱的病人來說,任何一點憤怒都會要了他的命。真的會一氣送命嗎?幾年前在華盛頓有位酒店老板因一次憤怒而亡;警方的調查報告則說:“咖啡店老板威廉·法卡伯,因他的廚師執意用碟子飲用咖啡,而將他激怒,於是他拿起槍來追殺廚師,不料心髒衰竭,倒地而亡。”
當耶穌說“愛你的敵人”時,他同樣在告訴我們怎樣改善自己的麵貌。你我都看到過,有些人的麵貌因憤恨而皺紋滿麵,麵容可憎,再高明的美容師都挽救不了,隻有寬恕、溫柔、友愛才能使舊貌換新顏。
仇恨會使我們食之無味。正如《聖經》上所說:“滿裝愛意的粗茶淡飯遠遠勝過包含仇恨的山珍海味。”
假如我們的麵容變醜,心髒有病,整天精疲力盡,在與死神接近,而這一切都是我們的仇敵造成的,一旦讓他知道後,他定會拍手歡笑。
倘若我們實在無法愛我們的仇敵,那就至少要珍愛自己吧!我們應自愛到不使仇敵破壞我們的心情、損害我們的健康和麵容。莎士比亞曾說過:
仇恨的怒火,
將把自己焚毀。
當耶穌教我們原諒敵人70個7次時,他其實也在教我們怎樣與人交易。例如,我桌上放著一封瑞典羅納先生的來信。
他在維也納從事律師工作已有幾年的時間,直到二次大戰時,才回到瑞典。為了謀生,他必須找份工作。他懂好幾種語言,希望能在進出口公司謀得一個翻譯的工作。可是大多數公司都由於戰爭的因素而回絕了他,或說會保留他的有關資料等等。其中有一位竟然如此說道:“你對我公司的想法極為錯誤,你真是愚蠢透頂。我們這兒根本就不需要翻譯員。要是我真需要的話,我也絕不聘用你,因為你連瑞典文都寫不好,你的信中錯誤百出”
你完全想像得到,當羅納收到這封信時,是多麼的憤怒。這人居然鄙視他不懂瑞典語!而這人的信中卻滿是錯誤,真是可惡之極。他當即準備用筆討伐對方,給予猛烈的報複反擊。但當他停下時,陡然有一個念頭提醒他道:“且等等,不要急,也許他說的是對的呢?我雖學過瑞典文,但它不是我的母語,或許我犯了語法上的錯誤,我卻不知道哩。假如真是他說的,那這人不是幫了我一個大忙嗎?雖然他的表述太不中聽,但我還是應給他寫封感謝信。”
於是,他將那封沒寫完的討伐信撕掉,重新再寫一封。
“你說你根本就不需要翻譯員,是嗎?但你卻能這麼不厭其煩地給我回信,並糾正我對貴公司的錯誤判斷以及為我指出我在語法上的錯誤,這真令我敬佩。我久聞貴公司在這一行業中所處的領導地位,而你是這一行業不可爭議的領袖人物。我實在不知我的信犯了語法上的錯誤,我為此感到既抱歉又很慚愧。因此,我要努力學好瑞典文。在此,對您給予我的幫助,我深表感謝。”
不過幾天,羅納又收到了他的回信,並請羅納到辦公室見他,並贏得了工作。
羅納自己尋到了妙方:以寬廣的柔情清除憤恨之意。
我們可能很難去愛敵人,但為了我們自己的健康和幸福,原諒並忘記他們,這才是明智之舉。
有一次,我問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兒子,他父親是否仇恨過什麼人?他則回答:“不,我父親從不願花一分鍾去想他不喜歡的人。”
有句古老的諺語:“不會生氣的人是笨蛋,不去生氣的人是智者。”
前紐約州長蓋納以此為他的行為準則,他曾遭人槍擊,差點喪命。當他躺在病床上一息尚存而掙紮求生時,他還說:“每晚睡前我都告誡自己,務必原諒所有人和與此有關的事。”這是否太崇高,太天真了?我們應看看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觀點,他在《悲觀論》中將生命比作悲痛的旅途,但當人處於絕境時,他仍呼籲:“假若可能的話,所有人都不應懷有仇恨之心。”
一次,我請教巴洛克(他曾擔任美國六任總統顧問),當他遭到政敵攻擊之時,是否感到困擾?“從不,我不讓任何人欺負或困擾我,”他回答,“我不讓他們這樣做。”正如“石頭和棍棒打得斷我的脊骨,但言語卻傷不了我分毫。”
數百年來,人類始終敬佩那些以寬大為懷,連仇敵也不憎恨的人。在加拿大的一個國家公園裏,有一座壯美的山,是專門紀念英國護士卡威爾的。她於1915年10月12日被德軍殺害。她的罪名是在比利時自己的家中照料一些法軍和英軍的傷病員,並協助他們逃往荷蘭。在她行刑之前,有一位英國牧師去看她,卡威爾則平靜地說道:“我如今才知道,僅有愛國之心是不夠的,還應具有不憎恨任何人的寬大胸懷。”幾年後,她的遺體被運到英國,並在西敏寺舉辦了一場大型的追悼儀式。我曾在倫敦居住一年我時常來到卡威爾的雕像前,默默念著她那不朽的名言:“我如今才知道,僅有愛國之心是不夠的,還應具有不憎恨任何人的寬大胸懷。”
饒恕仇敵、忘掉仇恨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注意力轉移到崇高的事業上,這樣,我們就可以忘掉一切怨恨或侮辱。例如:在1918年美同的密西西比州,有一位名叫勞倫斯·瓊斯的黑人教師兼牧師,他即將被一群白人青年暴徒處以私刑。在此,我應說明的是,近幾年,我曾拜訪過勞倫斯·瓊斯一手創辦的一所現今已是全國著名的學校,我現在要說的是發生在很久以前的事。
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密西西比州中不斷有傳言說德軍將煽動黑人叛亂。瓊斯被視為叛亂的組織者並被定為即將處以私刑的禍首。當時,教堂外有群白人聽到瓊斯在教堂中傳道:“生命如同戰鬥,黑人們都應趕快拿起武器,為生存而戰,”
當站在教堂外的那群白人青年聽到“戰鬥!”“拿起武器”時,激動地叫著:“夠了!”隨即他們衝進教堂,用繩索套住勞倫斯·瓊斯,並把他拖了一公裏路,然後再把他推土絞架,要燃起木柴準備將他先絞後燒。這時,有人喊道:“讓他說話,說話,快說啊!”於是,他脖子上套著一副絞繩站在絞刑架下,慷慨激昂地談說他的人生和一直追求的理想。
他1907年畢業於愛荷華大學。他講述自己的品格、學識和受大家喜歡的音樂才能。當他畢業時,有飯店老板聘請他,有人願出資讓他在音樂方麵繼續深造,但都被他謝絕了。為什麼?因為他受到布克·華盛頓事跡的影響很深,並以教育他貧窮的同胞兄弟們為自己最大的誌願。於是,他來到了美國密西西比州一個既落後又偏僻的地方。他把自己的手表賣了一元六角五分錢,便在野樹林中開辦學校。勞倫斯·瓊斯當著那些準備絞死他的憤怒人們的麵談說自己如何為教育那些失學的孩子而努力,並極想將他們培養成對社會有益的農民、工人、廚師和管家。在他辦學的艱難過程中,他曾得到一些白人的無償幫助,並告訴人們,是誰送他土地、木材、豬、牛;是誰無私地資助或協助他完成教育事業。
勞倫斯·瓊斯的一番真誠傾訴打動了幾乎在場的所有人的心,連那些先前憤怒的暴民們的情緒也平和下來,這時,人群中有一長者大聲說道:“這個年輕人說的是真話,我認識他談到的幾個人。他確實在為我們這個社會做慈肫之事。我們錯怪闥他,我們不應該殺害他,而應多幫幫他。”說完,這位令人尊敬的長者拿起帽子,向人們募集了52美元,放在了勞倫斯·瓊斯的手上。
事後有人勞倫斯·瓊斯是否仇恨那些把他拖去準備絞死或胝死他的人?他則機答:“我當時正專注訴說比我自己羹重要的事情,根睖就沒想到仇恨誰我沒時間和誰卻爭論和計較,更沒羽人能迫使我仇恨所。”
艾匹蒂宿在19世紀前就曾說過,我們栽種什麼便收獲什麼,假惹我們犯了罪,那卷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價,這是命運使然。他說道:“囪長遠來看,我們每個人都會為自己典過錯付出代價。米白這個道理的人,就不會對人動怒、憤恨、汙辱、誹百、咒罵、傷害或哉恨他人。”
載赫登寫的《林肯傳》中談到,林肯一向都不以自己的好惡去評判人。他總認為他的仇敵也和其他人一樣富右才幹。假如有人遏他不敬或冒犯了速,但這人適合擔任某一職務,林肯依舊會摒棄前嫌委音重任,如同對好友一般毫無顧慮。他從不因為自己反敢某人或是他的政敵而撤換某個人。例如,像麥克萊倫、史瓦德、斯坦頓和切斯等人都曾侮辱、指責館他,但都被林肯委以要職。因為他認為,我們每個人稖會因受到不同的屆育和環境的影響而形成習慣,所以,我們不應對別人的言行加以責難。
林肯或許是對的,假如我們和仇敵一樣受到相同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而形成了相同的習慣和個性,那我們完全可能幹出和他們一樣的事來。讓我們謹記印第安人的禱告詞:“偉大的主啊!當我穿上別人的皮靴要行走半個月之前,請幫我不要品評和指責他人。”因此,我們應感謝天主沒讓我們和敵人一樣有著相同的經曆和人生。與其咒罵報複我們的仇敵,還不如給他們同情、諒解、援助、寬容和祈禱。
我在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家庭中長大。至今似乎還隱約聽到我父親在孤寂的密蘇裏州農舍中念著耶穌的聖言:“愛你的敵人,為那些咒罵你的人祝福,善待憎恨你的人,並為傷害你的人祈禱。”
這段話為我父親的內心帶來了一生的平安,這個世界上有權有勢的人很多,但他們都無緣享有這份平安。
若要內心的平安和快樂,切記第二條原則:永遠拋棄報複之心,因為這樣做損別人、害自己。讓我們以艾森豪威爾將軍為表率:從不浪費一分鍾去想我們不喜歡的人。
施恩不求回報
最近,我遇到一位一直為知恩不報而感到十分懊惱、憤懣不平的人。他非常氣憤地告訴我,那事發生在11個月以前,他為34位員工共發出了一萬美元聖誕節獎金,每人大約分得300元,然而,令他失望的是至今沒有一人為此感謝他。於是,他一直耿耿於鉤,總是抱怨說:伆我真懊悔,唉,我真不該發給他們獎金!”
我很彤情這位先生,為所感到惋惜。他已有60歲了,按保險公司統計的人均80髓的壽命來算,假惹他運氣好,還可活十四五年的時間。但是,不幸的是,他卻將他那所剩矝多年歲裏的一整年時間浪費在憤恨脂中而不能自拔。綻實在令人可悲、塊歎!
他實在不必總是悔恨和自憐儸他應該反省:為毼別人不感謝他,惹否因為給他們的待遇太低、工時太堡或是他們以為這口日獎金是自己應暶的一部分。或許他本人就是一個苛責、計較而不知感兢的人,所以別人捇用也不想感謝他屺……反過來伂再看員工們,或許真的是無情,又不懂禮貌。或許是租樣,或是那樣。哲之,不管是怎樣伂但我知道約翰生博士說過:“感恩昵有教養的體現,你很難從一般人那兒得到”。
在此,我要指明的是『他期望別人感恩,這是一種一般性的過錯,他很不了解人性。
假如你救了一個人的命伂你會希望他感恩嗎?你也許會。但有一位名叫列勃維痔的刑事律師,他曾把78名罪犯從電椅上挽救下來。你能猜得出會有多少人上門致謝或寄張蕝誕賀卡?想必你猜中了:沒有一人:
即使那麼偉大椖耶穌在一天下午讓10個癱瘓病人站幄行走,但你知道有幾位回來感激他呢?僅有一位。於是,耶穌基督環顧信徒而問:“還有九位呢?”他們連一聲感謝的話都沒有,早跑得沒了蹤影!試問,像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給了別人一點小恩小惠,憑什麼就奢望得到比耶穌更多的感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