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精力旺盛的六種經驗
怎樣沒有困倦
我為何在以憂慮為題的這些文章中談起消除倦意。正是由於疲勞是問題的根本,它會因為一次小小的感冒發燒,引發你全身酸痛,使你的免疫力下降,產生困倦感。心理醫生這樣說過:困倦的發展會導致心理恐懼、對煩惱沒有抵禦能力,所以對疲倦的預防也等同於對憂慮的預防。
誠然,可以這麼說:預先防止憂慮是種委婉的說法。傑科布森博士的想法更直接,為此,他還出了兩本這方而的書,經過他多年不懈的鑽研,在醫學上提出了一些看法,他這樣說:“不論憂愁、壓力及緊張,都是由於精神及情緒帶來的,這麼說吧,將大腦置於一定程度的休眠狀態,什麼壓力都將消失殆盡。”
所以,對消除憂慮的第一要素是經常休息。在甚感煩悶之前,就要利用一切間隙時間加強休息,讓緊張的心情徹底放鬆。
真有這麼嚴重嗎?正是因為困倦積累起來極為迅猛,並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美國軍方為此作過多次的實驗,在軍隊訓練過程中,每小時隻要休息10分鍾,就能發現生物鍾調整了,將行程拉得更遠,並能使人的精神更飽滿,站立起來更穩健。哈佛的教授也這麼認為:“心髒不斷地工作,將血液運往全身各個部位,好似晝夜在工作。如果它真能這樣不間斷地運作,那真是不可思議。其實不盡然,在每運作一段時間後,它都會作短暫的休息,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是在持續地工作。而是以它的正常頻率一分鍾作72次跳動,這麼計算下來,它每天隻工作9個小時,其他的15個小時是在作間斷地休息。”
下麵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一件事:年齡快70歲的丘吉爾元首,仍在指揮英國皇家軍隊同德軍作戰,並且每天工作16個小時,真是令人不可思議。這樣充沛的精力源於何處?哦!事情是這樣的,他早上都在床上躺著簽署文件和發布對敵作戰的命令,並在11點才下來吃一些食物,午餐後再小憩一小時,並在傍晚8點鍾晚餐前又休息兩個小時,這樣,他根本沒有困倦的感覺。這樣不間斷的休息以期將精力補充至最佳狀態,能夠從白天工作至深夜的秘密就清楚了。
還有一個奇人,洛克菲勒利用自己積累的經驗也創造了兩項非凡的紀錄,其一是擁有巨大的財富,成為世人仰慕的億萬富翁,其二就是活到98歲高齡。是什麼使他擁有這麼強健的身體?當然,父母的遺傳隻是一個方麵,最重要的是生活有一定的規律性,午飯過後,他有著在長沙發上睡半個小時的習慣,即使是總統有要事相商,也不能打破這個習慣。
《為什麼疲倦》的作者喬塞利也這麼說:“休息並不是睡得死沉沉的,它其實是在對整個身體部位的養分的及時填補,即使是短短的5分鍾,對我們疲憊不堪狀態的消除也是恰到好處的。”棒球巨星康尼·麥克也曾這麼對我說:“我在比賽前,假如不那麼稍作休息,比賽到了第五局後,全身就像散了架一樣,反過來,我隻需休息那麼短短的5分鍾,即使有兩場比賽等著我,我也能精神飽滿地迎接任何挑戰。”
愛琳娜·羅斯福在12年白宮生涯中是如何應付那繁重的事務的?她這麼說:“無論有多麼繁忙的工作和演說,我都會在椅子上靜靜休息20分鍾,才開始進入角色。”
不久前,我采訪了赫赫有名的西部牛仔歌王喬因·奧屈瑞。在采訪時,我驚奇地發現,在他工作的辦公室有一張很普通的床,他看著我疑惑的眼光笑著對我說:“是這樣的,無論我忙到什麼程度,中午也要在它上麵休息一個小時左右,之後我的精神出奇的好,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發明大王愛迪生之所以一生有多項發明創造,都歸功於有極其強壯的體魄,但更重要的是得益於躺下立即入睡的習慣,是它帶來的良好身體。
我采訪另一個巨人亨利·福特的時候,正是他80大壽的前夕,我備感不解的是,80歲的他精神如此飽滿,看上去根本不像是這個年齡的人,活脫脫隻有五六十歲,我向他討教長壽的秘訣,他說:“是這樣的,當我能夠坐著,絕不站起來;當我能夠躺著,絕不坐起來。”
現代教育之父赫雷斯·曼也是運用同樣的方法解決了他年老體力不支的窘況。他在擔任安提俄克大學的校長的時候,時常在長椅上會見學生。
我曾用這種方法拯救了一位好萊塢的名導,不久之後,他對我說實在太有效了,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傑克·查特克。多年前,他任職於米高梅影業公司,繁重的工作使他不堪重負,嚐試了所有藥物及精神療法,都沒有效果,我就教他用片刻休息法,以期達到恢複精力的目的。
兩年後再見他時,我簡直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傑克嗎?他健壯得如一頭牛,他滿懷喜悅地對我說:“老朋友,太神了,連我的保健醫生也在噴嘖稱奇。以往,我都坐在椅子上討論工作和劇本,現在,我是躺在沙發上工作,這樣精神多了,即使比以前多工作兩個時辰,也沒有倦意。”
當然,這種方法不是適合任何人,例如打字員和會計吧,他們是不能隨意在沙發和床上工作的,可是,從事這兩種職業的人,必須在工作之餘作好必要的休息,起碼要休息10分鍾左右,可將疲勞消除殆盡。如果你是個工作狂,且已過50,你還是花上一點錢去投個保吧,起碼身後可以給你妻子留點錢。
假如你太忙,中午確實抽不出時間來休息,但晚飯前一定切記休息上一個小時。你要知道,這一小時的休息是超值的,勝過晚上睡的六個小時,可將你絕大部分的疲倦及不快驅走,好比在夏日喝一杯加冰的威士忌,備感輕鬆,比連續睡上八小時要強多了,不信,你可以來試一試。
上述的經驗不僅對腦力勞動者有奇效,對體力勞動者更為重要,管理學宗師弗裏德裏克·泰羅在擔任伯利恒鋼鐵廠工程師時也得出了這個經驗:一個工人平均每天搬運12.5噸鋼材,到了中午他就會不成人形了。泰羅經過研究,作了一個測試,他讓一位工人搬一定數量的重物就停下來休息那麼短短的幾分鍾,你會想到他的結果嗎?一般常人隻運送了12.5噸,可他卻運送了47噸。他在疲勞之前作了稍微的休息,在每小時的60分鍾裏,他隻幹了那麼26分鍾,其他的34分鍾都在作片刻地休整,卻在較短的時間做出了較大的成績,幾乎是常人效率的4倍,這是個奇怪的數字嗎?不信,你可以去看泰羅所著的管理學巨著《科學管理原理》。
我再次重申,把軍方的經驗變成自己的經驗並加以掌握,學習你心髒的工作方式——在疲倦來臨之前注意休息,你能掌握這些秘訣,就不會怕自己疲勞過度了。
在疲倦來臨之前注意休息。
造成疲憊的因素和應對的措施
說來也奇怪,有一件事實讓我驚訝不已,也影響了我一生。腦力勞動者是不會有疲憊的感覺,這或許會讓人無法想像,多年前,從事大腦研究的科學家們,對此論點作了詳盡的實證並得出結論:腦部作不停的運作,不論時間多長都不致疲倦。從體力勞動者身上所取的血液中充滿了疲勞毒素及其他有害物,但從偉大的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血液中抽取一滴,即使愛因斯坦工作了一整天,那裏麵也沒有任何有害的疲勞毒素。
僅限於腦力勞動,即使是不停地工作8小時或12小時,它與工作前的狀況並無二致。英國赫赫有名的心理精神醫生哈得費爾德撰寫的《心理的力量》這本書上說:“由於生理所造成的疲憊不堪是很少見的,一大半的原因來自於情緒不穩和精神不振。”
美國有史以來最出類拔萃的精神病理分析學家之一的布瑞博士對此有精辟的分析,他說:“一個健壯的體力勞動者的疲勞,100%來自於心理因素和情緒的控製。”
是何種疲勞會左右勞動者呢?高興嗎?滿足感嗎?顯然這些不可能導致疲勞,導致疲勞的因素不外乎憤怒、仇視、憂慮、焦慮、煩躁——這些無形的殺手將導致勞動者的情緒低落、感冒、全身發冷而使身心疲憊不堪,過早地衰老。綜上所述,任何疲勞都來源於精神萎靡和情緒的失落。
一所著名的人壽保險公司為此專門印製了一本小冊子,並論證以下事實:過度的勞動不會造成疲倦,精神緊張、情緒低落和困擾不安是導致疲倦的三大因素。以往總被認定為身體或精神勞作而造成的倦怠正是由於以上三大因素造成的,它們才是我們身體的無形殺手,切莫忘了,緊張正是肌肉在不停地工作,對此,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工作前就是要盡量放鬆。
現在,先將書拋開,並開始自省,剛才看此書時,你是否皺眉了?雙眼產生疲憊感了嗎?坐在椅子上腰酸背痛了嗎?肩膀聳著?臉有僵硬的感覺嗎?假如你的身軀不像布娃娃一樣柔軟,那麼你正在產生緊張疲憊的感覺。你仔細思索一下,會不會是這樣的結果?
在精神上的勞作為何會有如此多的不必要緊張呢?著名精神分析家宙瑟林說:“世上任何人都信奉這麼個真理,在困難麵前,你必須作出奮發行動的樣子,否則你就很難逾越過去。如此這般,我們就產生了精神上的壓力,皺眉頭、煩躁、苦悶,可它無益於解決問題,並會使我們陷入萬丈深淵。”
有些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時常發生,那就是大多數人在自暴自棄,在無情地揮霍自己充沛的精力。
讓精神性疲勞得到恢複的最佳對策就是鬆弛,再鬆弛,並在工作的同時學會鬆弛。
說起來很容易,辦起來實在太難,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難移”並不是說不能移,不能改變。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還要加倍努力,這是為了你健康的一生,太值得去做了。
心理學大師詹姆斯在《輕鬆的福音》裏有如下精辟的論述:“美國人如此過度的緊張、心情浮躁、痛苦不堪的感覺……說真的,這是種極壞的習慣,養成這種習慣沒有什麼好處。”壞習慣有,好習慣也有,何不丟掉壞習慣,保留好的習慣,以期讓自己的生活變好呢?
怎樣才能使自己輕鬆呢?從心理開始?從神經開始?其實從肌肉開始放鬆才是首要的。
就如此嚐試一番吧。首先要從眼睛入手,看完此段後,靜閉雙眼,再對自己說:“鬆弛,再鬆弛,不要太緊張,將眉頭放鬆,休息,再休息。”並在一分鍾內不斷告誡自己。
隨著二三秒的消失,眼睛的肌肉隨著話語而消除疲憊了嗎?就如同有人將眼上的疲勞抹掉了一樣,不再有緊張的感覺了嗎?這太奇妙了,在一分鍾內,的的確確領悟到了放鬆的秘訣。同樣針對於下巴、臉部肌肉、頸脖、肩膀及全身都是適合的,可最重要的是你的眼睛。正如芝加哥大學的傑克伯遜博士所言,假如眼睛全部放鬆了,那麼你所有的煩惱就不存在了!可眼睛怎麼顯得如此的舉足輕重呢?在醫學上說,全身的精力,眼睛獨占了四分之一,即使是對於視力正常的人也是這樣的,都會因眼睛而緊張。
著名作家威吉·鮑姆說她年幼的時候,由於跌傷,被一位老人家救起,老人家說了一番頗具哲理的話:“你受傷,是由於不知道讓身體得到放鬆這個秘訣,你要把身體想像如舊襪子那麼柔軟。”並現場重演了跌倒的模樣,他還翻起跟頭,說:“如果像這樣的話,快樂隨時伴著你。”
你不要想著如何放鬆,並為放鬆這個問題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順暢的感覺是將所有的緊張壓力統統消除,讓鬱悶的心得到緩解,並真正得到歡樂。最先的步驟是從眼睛和臉部的肌肉入手的,不間斷地做鬆弛——鬆弛——鬆弛的演練。這樣,就會明白精力是從臉部肌肉流回身體內部的。總而言之,要像嬰兒一樣自然地鬆弛。
偉大的女高音歌唱家蓋莉·克絲也嚐試了相同的辦法,在演出之前,她常常在長椅上隨意地彎下腰,趴在大腿上,下巴低垂,猶如掛在臉上。
下麵是介紹放鬆的四種方法:
1.隨時隨地地鬆弛。讓身體如同舊襪子一樣的柔軟。將舊襪子長期放置在桌上,就是要我們不要忘記它的柔軟狀態。假如襪子不行,就用貓代替,你有沒有抓起過曬陽光的小貓?它的前腳和後腳像打濕的報紙一樣鬆軟,聽說印度瑜珈大師的放鬆之術就是從貓那兒得到啟示的。到現在,我確實未曾見過疲勞不堪的貓和精神不振的貓,或者得了胃潰瘍的貓,如果你領悟了貓放鬆的方法,這些災難永遠不會煩你。
2.盡可能地不給自己加壓力,切記,太緊張的工作姿勢會引起許多不適,它引起肩膀過度酸痛和精神不振。
3.一天要告誡自己四五次:“我在緊張的工作中,有無浪費精力?與工作無關的肌肉我沒用到吧?”像這樣的話不斷重複,對自己自然的鬆弛也起到建立習慣的作用。迪威特·哈羅特·芬克博士有這樣一句話:“對心理學精通的人,明白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重要性。”
4.每天結束時再次問自己:“我的疲勞來自於哪裏?假如我疲倦的話,並不是我工作過度,而是我在運用上不得當而造成的。”宙瑟林這麼說:“我為了對一天的工作有一個準確的評估,在這天工作結束時對自己所產生的疲勞來一次評判,當一天結束之時,假如我疲憊不堪,渾身酸軟,並且在精神上也不堪重負,那麼,這一天不論在質量上和工作成效上都是不盡人意的一天。”假如美國所有企業管理者都掌握了如此奧秘的話,就會使眾多的這類疾病患者的發病率銳減,也會使療養院、精神病院出現門前冷落車馬稀的狀況。
讓疲倦永遠消失並顯得青春煥發
去年秋天,我的一位助手參加了波士頓的一次醫療懇談會,參加者都是經過醫院診斷的。這個會議更確切地說,是心理治療實驗。真正用意是幫助那些因煩躁苦悶而導致發病的人們,所以到會的很多是情緒異常的女人們。
這個座談會是怎麼來的呢?著名心理醫生約瑟夫·布拉特博士於1930年有一項驚人的發現,在接診的許多患者中,其實沒有什麼生理的病變,卻給人的感覺是有很強烈的病態現象。有位婦女患的是較為嚴重的手指關節炎,迫使十指到了不能動彈的地步,還有一位似乎有胃癌症狀,除此之外還有頭痛的、背痛的和長期感覺疲勞的,更有甚者是查不出原因的疼痛……她們是雖然感受到了這些奇怪的病症,可作了全麵的健康檢查後,根本查不出一點生理上的異常,假如換了以前的醫生的話,肯定會認為她們是思想包袱太沉重而引起的幻想症。
布拉特博士是行家,他知道,即使現在用好言勸慰她們,也是沒有說服力的,因為這樣做根本解決不了她們的問題,退一萬步來說,若能這麼輕而易舉地解決問題,她們何必跑到醫院來求診?
於是,他力排眾議而開辦了這個特殊的懇談會。18年來,數以千計的患者得到了再生,病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帶著虔誠的心情趕來的,並每年都來參加。我的助手和一位9年來一如既往地來參加此懇談會的婦女進行交談,初來之時,她很相信是患了腎病和心髒病。正是這個原因,她長期煩躁不安、苦悶,更有甚者,眼前有時一陣漆黑,隨之而來的是間歇性失明。可經這麼多年的開導,她現在變得心胸開闊了,對自己很自信,雖然已到花甲之年並被人稱之外婆,可給人的感覺才不過40歲左右,她說:“你看到現在的我,怎麼也不會想到,因為苦悶和強烈的失落感曾想過自殺。我終於認識到,這些東西對健康根本是無益的,並認識到,隻有靠自己,才能創造出新的生活。”
露絲·海夫汀博士認為,根治煩惱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找自己最為貼心的朋友傾訴一番,她稱之為宣泄療法。她說:“病人每次到來,怨言極多,苦悶的情緒使她們無法控製,她們急不可耐地將煩悶、憂愁、不快的情緒說給你聽,希望你能安慰她們,當然,我所從事的職業就是排解她們的憂愁,並將她們的痛苦降至最低限度,使她們知道人世間自有真情在,從而使她們感受到存活在這個世界上是多麼有意義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