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必具的十種習慣11(3 / 3)

(3)凡事分清輕重緩急

揀出重要的文件,加以分類“處理”(須處理或須交托別人去做的),“閱讀”(一有空就要看文件)以及“存檔”(將來可供參考的文件)。把“處理”的一部分放在顯眼的地方,其餘兩部分則放在一旁。隻把主要的文件放在辦公桌上,你就可以避免分心而浪費時間。

(4)學會閉門謝客

許多人喜歡說他們辦公室的門是永遠打開的。然而,如果每個不速之客都接待,你也許辦不成什麼事。

應該找些委婉的方式保護自己,避免突如其來的幹擾浪費你的時間。公共關係專家列維把他的開門政策稍加變化——讓門半掩著。這意義很清楚:他其實不想讓你進去,如果真的有急事也可以馬上進來。但真有要應付不速之客的另一個辦法:告訴對方你事務繁雜,向他道歉,然後請他在你不忙或工作效率較低的時間再來。

(5)避免幹擾

電話最能幫助我們節省時間,也最能浪費我們的時間。《時間管理新法》一書的作者麥肯齊說,想把長篇大論的來電掛斷可以先定個時限,然後用“大致上就是這樣了……”之類的話題暗示交談應該結束了。

打電話之前要弄清楚打電話的用意。如果你要談好幾件事,就先記下來,然後照著談。忙碌的人會希望你直截了當。如果不想讓自己打出的電話不受歡迎,就要記下你通常要打電話的對象什麼時候最不忙;更好的辦法是先約定時間再打重要的電話。

(6)不要空等

如果知道等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隨身帶些閱讀的材料。公事包或者文件夾裏放些文件、報告、刊物或剪報。

(7)稍作休息

盡量利用時間並不等於必須每一刻都埋頭苦幹。做日常工作之際稍作休息,可以幫助你稍後做得更快更好。中午打個盹可以恢複體力。運動一下也可以讓頭腦清醒,身體放鬆。就算隻是交替做深淺呼吸10分鍾,也有鬆弛身心的作用,令你精神煥發。

為了讓大家每天可以多得一個小時,美國有個鍾表匠製造了一種特別的計時器,每分鍾隻有57.6秒。每分鍾省下2.4秒,一天下來多了近60分鍾。其實,隻要善用時間,你也可以每天“多”一個小時,得益無窮。

這就是成功人士的25小時,要成大事勿必認真學習並掌握這種方法。

一個欲成大事者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合理安排時間,贏得時間就能贏得一切,在這方麵不妨向成功人士學習。

9.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成大事者應該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學會了管理和合理利用時間,就會事業有成。

時間是最平凡而又最珍貴的東西。人生一世,一天天、一年年,似乎時間很長,人們也就不把它當回事。但突然有一日,回頭一看,幾十年的時間一下子都過去了,而事業卻無成,這時大家會深切感到時間的寶貴。

忘了是哪位名人這樣說過:我願意站在路邊,像乞丐一樣,向每一位路人乞討他們不用的時間。如果真能乞討來時間,相信我們都會甘做這樣的“乞丐”的。

不過,時間雖然乞討不來,但隻要真正愛惜時間,學會時間管理,我們就可以“延長”時間,“增加”時間,這就是世人祝世祿說的:祈求長壽最好的辦法是愛惜每一天的光陰。把時間比喻為直徑一尺的壁玉、把一寸光陰比喻為一寸黃金,都還說明不了時間的珍貴。人如果能愛惜時間,就可以把一天變為兩天,把百年變為千載。

懶惰的人把許多寶貴的時間都給浪費掉了。而勤奮的人、辦事講求效率的人、懂得科學支配時間的人,則可以把一天24小時變成25小時甚至更多。

下麵探討一下有效管理時間的一些原則。

有效管理的第一個原則:給你的時間算出每小時值多少餞?

把你一年的收入除以1000,再除以2,那差不多就是你每小時的貨幣價值。例如你一年的收入是16000元,那你每小時的價值就是8元。如果你上班時與人閑聊了15分鍾,你就等於損失了2元。你花半小時看了一個挺無聊的電視節目,你就等於又損失了4元……這樣算算,你浪費時間就是在損失金錢。

“時間就是金錢。”仔細計算一下,你就會更具體地體會到這句話的分量,你就會開始注意不去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當然,這不是說你不需要與人聊天和休息。它們自有它們的價值。建議你的是注意到時間的貨幣價值,將有助於你自覺地減少時間的浪費和虛度。

給你的時間計算出其每小時的價值,這有助於你在做事時,將機會成本考慮進去。例如,你是花差不多3小時的時間到火車站買票,還是隻花15分鍾在附近的售票代辦點買票?盡管後者要多付5元的代辦費。再如,你是願意花好幾天工夫把自己的手稿譽抄一道還是索性花100元錢,讓打字社的小姐為你把手稿打印出來?像上麵這類情況,如果你對自己的時間價值心中有數的話,相信你會做出既節省時間,實際上也是節省金錢的決定。

一位美國經濟學家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邁克爾·喬丹應該自己修剪草坪嗎?他的觀點是:喬丹應該讓隔壁的小姑娘傑尼弗用4小時時間去修剪草坪,付給她同樣時間在麥當勞打工可以掙到20美元或再多一些錢,而他自己則可以去拍廣告片,2小時就可以掙到1萬美元。有效地使用自己的時間,就是在創造財富。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請你先算算自己時間的價值是多少。

再看一個故事:在位於費城的美國造幣廠中,在處理金粉的車間的地上,有一個木格盤子。這是專為收集細小的金粉設置的。日積月累,每年可以因此回收成千上萬美元。

這個故事是美國成功學家馬爾登講的。他是要借此說明,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是非常注意利用那些常人忽視的零零碎碎的時間的。比如,等著咖啡煮好的半個小時,不期而至的假期,兩項工作安排之間的間隙,等候某人的時間等等。他舉例說,如比徹利用每天等候開飯的短暫時間,讀完了長達12卷的《英國史》。朗費羅每天利用等待咖啡煮好的十分鍾翻譯《地獄》一書,他的這個習慣堅持了若幹年,直到這部巨著的翻譯工作完成。

有人也許讀過關於愛因斯坦的一則小故事:一次,愛因斯坦與一位朋友約會。朋友沒有按時趕到,他便來來回回地踱步思考問題。半小時後,朋友匆匆趕來,抱歉地說:“對不起,耽誤你的時間了。”愛因斯坦卻不無得意地說:“哪裏哪裏,我正要感謝你呢。正是你給我的這段時間裏,我思考出來一個重要的科學論題的答案。”

有效時間管理的第二個原則:利用零碎的時間。

利用零碎時間也包括利用一些“非正規”的時間去做一些事,例如上洗手間。這也是宋代歐陽修著意利用的“廁上”時間。據說曾擔任過日本首相的田中角榮就是利用這個時間學習英語的。他每次從英語詞典上撕下一頁,然後進“1號”。上完“1”號,這一頁也讀完、記住了,於是把這一頁送人下水道。他就這樣學完了一大本英語詞典。

利用零碎時間,要養成一個習慣,就是經常不忘在衣袋裏或手提包裏,攜帶一些東西,如圖書、筆和小記事本(現在有了電子記事本,更方便了),這樣當你在排隊時,在候機時,在乘公交車上下班時,就不會無所事事地空耗時間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時間的管理也是如此。

有效管理時間的第三個原則,就是製定計劃。

要為自己的一天和一周訂個計劃。最好是書麵計劃。首先將可實現的目標的兩三項主要工作安排好,可以專為它們安排“大塊”的時間。要按優先次序安排工作、分配時間,不要按照碰巧落到身上的事務去分配時間。記住,用較多的時間為一項工作做事先計劃,做這項工作所用的總時間就會減少。除非有重大變故,否則不要輕易打亂自己計劃的時間表。

要養成作時間計劃的習慣,最簡便的一個方法,就是每天早起一會兒,利用刮胡子或穿衣的時間,從容不迫地想想當天的行動計劃,這樣可讓你一進辦公室就馬上進入狀態。每天早晨做做這種“計劃”,則每星期等於多出5到10個小時的時間。

如果你能在每天再抽出那麼10來分鍾時間安靜地獨處一會兒,把自己的工作時間計劃快速檢視一下,看看需要做些什麼補正,那這10幾分鍾時間將會對你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產生極大作用。

要充分地利用時間並不意味著一天24小時都在不停地工作和學習。長時間地工作而沒有休息和調節,並不是有效地利用時間。由於疲憊,就會對工作產生厭煩、麻木,效率就會下降。本可以兩個小時做完的事,可能半天也做不完。因此,有效的日寸間管理的第四個原則就是:注意休息與調節;

小睡。大家不讚成睡懶覺,每天早晨都賴在床上不起來。但是,在工作或學習了很久,感到疲勞時,不妨小睡一會兒,不論是在白天還是夜裏。愛因斯坦把小睡列為他一天例行事務中的一部分。愛迪生每天工作18小時,他是靠小睡來保證這18小時是精力充沛的。英國首相丘吉爾、美國總統杜魯門、肯尼迪,都發現小睡能幫助他們應付工作壓力。小睡與正常的睡眠並不衝突,它因人而異,有時打個盹兒就能產生作用。正常的睡眠以能恢複體力即可,不可貪睡;而白天的小睡,則是一種既不多占時間又能有效恢複體力的休息方法。

運動。如果能找到時間看電視,卻找不到時間去做做運動,例如散步、慢跑、打球,那就太糟了。運動對人的身體健康有益,而健康意味著能精神飽滿地去應付任何艱難的工作。工作效率提高了,也就是時間被有效利用了。否則,原打算在今年內完成某事,卻不幸病倒住院了好幾個月,時間豈不白白消耗了?更別提遭受病痛的折磨了。

轉換不同工作。為了恢複精力,鬆弛神經,也可以轉而去做一些其他工作,例如從腦力勞動轉為體力勞動,也可以從坐姿改為立姿,做做工間操。

還有,盡量不要在下班後或休假日還把工作帶回家。下班後休假時的最重要的事就是休息和享受天倫之樂。要養成在上班時間完成工作任務的好習慣。假如需要加班而且可以自由選擇加班時間,寧可提早上班而不是延遲下班。

不要認為休息是在浪費時間。記住,任何有益於健康的事,都是好的時間管理。

第五項原則是: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經常有這種情況,正打算集中精力工作,卻有人來聊天,或者有人打來電話,說個沒完。這樣的幹擾使人很煩,但礙於情麵,又無可奈何。其實,完全可以采取一些辦法來減少這種幹擾。例如,電話鈴響了,拿起電話,可以很誠懇地問:“有什麼事要我做嗎?”這是給對方發出的信號:直奔主題,閑話免談,同時也不失友好。但如果這樣說:“聽到你的聲音太好。近來怎樣?”對方就可能以為你正閑著呢,那麼他也就可能和你閑聊起來。或者可以更直接地說:“對不起,我手頭正有事要處理。我過兩個小時給你回電話。”這樣就可以避免電話幹擾了。當有人閑得慌,來找你聊時,你也可以很客氣地說:“真倒黴,手頭這活兒讓我連和你聊聊的工夫也沒有,回頭有時間我們再好好聊聊。”對方會體諒你的處境,自覺離開的。你也可以定出一些規矩,讓別人知道什麼時間可以找你,什麼時間你不希望別人來打擾。你當然也要聲明一下,如果有緊急事情,還是可以隨時來找你的。有些學者和作家,常在門上貼上“談話勿超過10分鍾”一類的字條,看似少些人情味,但堅持做了,別人也就會接受他的這個“怪癖”的。

“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24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24小時。”懶惰的、辦事拖拉的人、不會管理時間的人,一天24小時對於他們來說可能隻有20小時、18小時或者更少。

10.讓時間增值

人獲得的最平等的資產也許就是時間。對時間的不同運用,往往會使人生變得富有或者貧窮。

對時間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和他人拉開差距,但是如果單純地利用更多的時間還是不行。如果像有些人一天隻睡兩三個小時,那顯然會使身體遭受損害。然而,如果你偶爾兩三點鍾回家不得已隻睡一個小時左右,但不是每天如此,隻是平均比別人少睡了兩個小時左右。但是,在這兩個小時裏,你的精力相當集中,也許你的工作效率相當於白天的四個小時,這就是說,等於你把時間的價值增加了兩倍。

所以,我們很容易理解,時間作為一種無形的資產是可以通過集中精力,有效使用而增加其價值的。相反,無論花多少時間學習、工作,如果你不是集中精力的,則是對時間的浪費。此時兩個小時往往隻相當於別人的一個小時甚至更少。

那麼,怎樣集中精力,提高時間的價值呢?

一是環境的問題-比起喧囂,無疑安靜的環境更能使人集中精力。利用他人睡覺的時間,在其意義上最佳。但這不僅僅隻限於晚上,在他人還未起床的清早也可以。因人而異,有早上型和晚上型,有必要了解自己屬於哪一類,但不能總是依賴環境。如果不能養成在其他的環境集中精力的習慣,白天的時間就很容易被浪費掉。

二是意誌的問題。現在不做則沒有將來,堅強的意誌會喚起精力集中。“不要手拿兩根箭,回頭看下一根時,就忽視前一根”,這是出自日本吉日兼好《徒然草》中的一節。今天不做還有明天,現在不做還有時間,如果有一點點這種心理,對集中“現在”的精力就會變得遲鈍。現在就必須做,這種追趕自己的態度,有助於集中精力。

三是明確時間的劃分。換句話說,就是對時間的使用方式作迅速果斷地處理,總之,絕不能拖拖拉拉。如果想休息五分鍾,就-踏踏實實休息五分鍾,在那個時間裏把剛才在做的事完全忘掉。五分鍾過後,再馬上開始。一般的經驗是休息以五分鍾為宜。如果休息十分鍾,則會變得精神鬆懈。

另外,不休息也不行。因為精力的集中有極限,不管意誌多麼堅強,過了一定的時間無論如何也會衰竭下來,意識也會變得散漫起來。

為了明確地劃分時間,頭腦的切換至關重要。有能力的人一般擅長於此。似乎身體上裝有開關似的,使他們能夠幹脆果斷地變換行動。這需要訓練,通過訓練是可以給身體安上開關的。不擅長的人從今天起可以訓練看看。意識到開關,如有必要,則說出聲來:“現在開始轉入下一個行動。”於是馬上變換行動。在有意識地進行這種訓練的過程中,自然會成為轉換的能手。集中精力的程度會連自己都感到吃驚。

對時間的使用方式最後追加一點,即任何時候都要向時間的終點全力衝刺。這與變換開關有關,決定幾點鍾之前做什麼,在其時間到來之前毫不鬆勁地幹到最後。以工作時間為例吧:如果五點鍾下班,那麼在表的指針完全指向五點以前對工作全力以赴,五點以後再做回家的準備,才是本來的姿態。如果你不能完全地貫穿這個姿態,則不可能成為比他人更有效地使用時間資產的人。一個成熟的、高利潤的企業,應該是在下班時間之前大家都在全力拚搏的。作為一個創業者,對這一點要好好加以指導。下班前的30分鍾和午休前的30分鍾加起來則為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的生產率之差極其大。

如何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這就需要我們最大限度地使用時間,使資產的價值翻倍。往往那些成功者都是在不經意間拉開差距獲取成功,他們每個人都有合理利用時間的習慣。

11.和時間賽跑

人生是由自己決定的質量的,和時間賽跑的人,一定會創造自己的與眾不同的人生道路,成就一番事業。

時間管理是最近十分流行的話題,有一位作家,曾講了一個故事來說明時間的意義。

上帝在每天一大早都會去拜訪剛起床的人,然後很公平地交給每個人5000元運用;到了晚上臨睡時,他又會出現,要每人把剩餘的錢還給他,隻見有的人原封不動地交回了5000元;有的人剩下300元交回;還有的人兩手一攤,說:“花光了,還不夠用呢!”

這個故事寓含的真正意義,就在於每個人每天使用時間的差以及由此引發的省思。有的人根本什麼也沒做,所以一毛錢未花;有的人用一些,有的人則充分利用,還嫌上帝給的不夠多。現代人的生活狀況不正是如此嗎?現代人總好像是很忙碌,打電話給他一定是左一句忙,右一句忙,但是,忙來忙去也不知忙些什麼?反過來看,有些人隨時都是一付從容不迫的模樣,難道誰能肯定他不忙嗎?未必吧!

一個真正懂得時間管理的人,應能依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定時間的先後順序,這樣,當重要事件發生時,才能不慌不忙地一一處理。這樣的人才叫懂得時間管理觀念的人。

我們會經常發現,陌生人也好,熟人也好,每次約定了麵談時間,總會有人遲到,匆忙跑進來,然後道歉不已,這樣沒有時間觀念的人,在先人為主的印象上已被扣了不少分了。

因此與人約會一定要比預定的時間更早一些出門,要把路上可能發生的事(如塞車、停車問題……)都包含在內了。

有一位商業人士,說出這樣一段話:“在車上時我都做什麼?每遇紅燈,我就會把當日報紙拿出來看看大標題、看重點,以便知道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同時,我的耳朵也沒閑著,平時我習慣一上車就開始放社會大學的錄音帶(自我充電);但是,精神較緊張時,則會選聽一些開發潛意識的音樂CD。就這樣了嗎?還不止,眼睛在順便看街景時,偶然有什麼感觸、想法或創意時,一遇上紅燈便會抽出名片或小記事本來寫下心得。比起許多人塞車、等紅燈時的心浮氣躁,破口大罵,我的做法是不是比較具有創造性及建設性呢?”

所以,通過他的經曆人們可以覺得,在市區開車就像練毛筆字,一方麵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性情;一方麵也可以使人格得到提升。

事實上,可以運用時間的方法有很多,在此就提供幾個較實用的觀念、方法:

(1)善用剩餘時間

什麼叫作剩餘時間?就是所謂的“角落時間”,5分鍾、10分鍾,別小看它,積累起來也占了大半天呢!

譬如前幾天去麥當勞用餐,用完餐後順便上洗手間,麥當勞的女廁所一直顯得很擠。那天也不例外,女孩們又在廁所外大排長龍了。這時,突然看到一個也在排隊的女孩,她正乘機和排在她前麵的一個女孩作推銷,不知道她的推銷有沒有成功,但是,利用剩餘時間來創造一些價值率,絕對是聰明的做法。

又如許多學生都會在等公共汽車或坐地鐵時背英文單詞,相比之下,他們可能比那些繳錢去補習班學一年英文的學生還要有效率得多,因為如果不懂得善用、拚湊這些“剩餘時間”,就會發現,其實“它們”真的很多也很有用!

也許有人會問:“我怎麼知道一天的剩餘時間有多少?”

這就牽涉到前麵說的“做記錄”了,如果你決定做時間的記錄,很簡單,從每天一大早起床開始,每15分鍾便做一次記錄,到了晚上臨睡前,再把這張紙攤開來看。哇!好多空白,原來你花在發呆、作白日夢、不知所措上的時間那麼多,甚至整個晚上隻記了3個字:看電視。

這麼清楚明白地作了記錄後,剩餘時間有多少不就一目了然了!

(2)減少時間的浪費

如果要去玩,是走這條路好,還是走那條路?說不定還有更快的!做任何事時都先計劃一下,無論是出去郊遊還是逛商場購物,就要弄清楚目的地,否則亂走亂逛的,不知要浪費多少時間。

另外,作計劃一定要有工具。最好隨時攜帶筆記本,家裏有日記本,辦公室還有周記本、月記本甚至年度計劃本。有人可能又要說了:“人生已經這麼乏味了,如果做什麼事都還要計劃,豈不更無聊!”

可是大家知道嗎?能規劃的永遠隻是人生可以掌握的、可以想得到的一些事。人生還有太多始料未及的意外是完全無法掌控的,那時就需要“危機管理”了!

(3)創造時間的使用價值

時間的使用價值,大多來自於個人的價值、判斷與認知,重要的是要知道在輕重緩急間如何取舍。譬如家人和朋友孰重?私事和公事哪樣得先處理?有了比較清楚明確的價值判定後,就不會有太多緊張、擔心、猶豫不決,就能放心大膽地去做該做的事。

而在決定時間的排序時,什麼是緊急又重要,什麼是重要卻不緊急,什麼是緊急卻不重要,什麼又是不緊急又不重要的,概念理清,是應具備的基本能力,這樣便不易慌亂。當然,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生活上的目標,因為時間管理和自己的目標設定息息相關,必須知道自己有什麼夢想、希望要實現?什麼時候要達成?而在努力完成的過程中,時間的價值便創造出來了。

譬如有人曾說:“我好想休息啊!好想去度個假?”這個“休息”,就是時間的規劃。因為現在已不是埋頭苦幹的時間了,工作時工作,該休閑時就該好好地休閑,輕鬆一下。

(4)學習自我承諾

很多人較無時間觀念,這樣就需要學習自我承諾。

有個在報社廣告部做主管的人曾說了這樣一個現象,他說中國人很奇怪,愈是親近的家人、好友就愈不重視。有人正納悶他何以有如此看法,他說:“你看,當你和老板,男、女朋友(剛交往的)或是有利害關係、業務往來的人約會時,你敢遲到?相反的,和自己的家人、好友約會時,遲到反而成了正常現象。這些人心裏都認為,反正他們是自己人,等一下也沒關係!”

其實,愈成功的人愈講究時間的觀念,而他們也最喜歡守時的人。如果我們都能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那麼,我們離成功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