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空檔時間中創造時間區。艾莫禮大學醫學院臨床研究中心的董事達拉斯·霍爾博土在往來三個辦公室之間發現了他的時間區。他的一個辦公室在校區內,一個在葛萊狄醫院,另一個則是在附近的狄克市。“原先我以為有三個辦公室真是沒有效率,可是讓我驚喜的是,我發現我在三個辦公室做的事比在一個辦公室還多。”霍爾認為有另一個辦公室是一扇很好的逃生門:“我開車往來辦公室之間所花的15分鍾,是一天之中最棒的思考及整理思緒的時間。”
很多經常旅行的人在飛機上找到他們的時間區。有一位編輯說:“我非常喜歡坐飛機,那是完成工作最好的時間。”正如前麵所說,對大多數人而言幾乎完全損失的通勤時間,其實可以轉化為寶貴的時間區。
(3)遠離工作。有些很有成就的人每個星期會留在家裏一天或兩個半天,目的就是創造時間區。顯然你需要有一個能容許你這麼做的老板,或者你自己就是老板。
(4)早到或遲退。很多高級主管會提早進辦公室,是因為他們知道電話還不會開始響個不停、其他人也還沒到,這正是凱·柯波洛維茲的技巧。此外,他們也會延長工作時間。因為朝九晚五的員工已經下班,而且在公司下班後也不會有電話進來。(假如你希望過均衡的生活,除非偶爾為之,否則盡量避免早到遲退。)
對有些人來說時間是金錢,對有些人來說時間是廢品!成大事者應該珍惜時間,因為對時間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質量和事業的成敗。
5.重視時間的價值
成大事者最大的特點是重視時間的價值。
一個百萬富翁和一個窮光蛋至少在某一方麵是完全一樣的……他們一天都隻有24小時,1440分鍾……
在富蘭克林報社前麵的商店裏,一位猶豫了將近一小時的男人終於開口問店員了:“這本書多少錢?”
“1美元。”店員回答。
“1美元?”這人又問,“你能不能少要點?”
“它的價格就是1美元。”沒有別的回答。這位顧客又看了一會兒,然後問:“富蘭克林先生在嗎?”
“在,”店員回答,“他在印刷室忙著呢。”
“那好,我要見見他。”這個人堅持一定要見富蘭克林,於是,富蘭克林就被找了出來。
這個人問:“富蘭克林先生,這本書的最低價格是多少?”
“1.25美元。”富蘭克林不假思索地回答。
“1.25美元?你的店員剛才還說1美元1本呢!”
“這沒錯,”富蘭克林說,“但是,我情願倒給你1美元也不願意離開我的工作。”
這位顧客驚異了。他心想,算了,結束這場自己引起的談判吧,他說:“好,這樣,你說這本書最少要多少錢吧。”
“1.5美元。”
“又變成1.5美元?你剛才不還說1.25美元嗎?”
“對。”富蘭克林冷冷地說,“我現在能出的最好價錢就是1.5美元。”這人默默地把錢放到櫃台上,拿起書出去了。這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和政治家給他上了終生難忘的一課:對於有誌者,時間就是金錢。
“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記住,時間就是金錢。假如說,一個每天能掙10個先令的人,玩了半天,或躺在沙發上消磨了半天,他以為他在娛樂上僅僅花了6個便士而已。不對!他還失掉了他本可以獲得的5個先令。……記住,金錢就其本性來說,決不是不能升值的。錢能生錢,而且它的子孫還會有更多的子孫……誰殺死一頭生仔的豬,那就是消滅了它的一切後裔,以及它的子孫萬代,如果誰毀掉了5先令的錢,那就是毀掉了它所能產生的一切,也就是說,毀掉了一座英鎊之山。”
這是為成功學大師所普遍推崇的美國著名的思想家本傑明·富蘭克林的一段名言。它通俗而又直接地闡釋了這樣一個道理:如果想成功,必須重視時間的價值。
拿破侖·希爾指出:利用好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的時間如果不好好規劃一下,就會白白浪費掉,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就會一無所成。經驗表明,成功與失敗的界線在於怎樣分配時間,怎樣安排時間。人們往往認為,這兒幾分鍾,那兒幾小時沒什麼用,但它們的作用很大。
但是大部分的人卻總是在抱怨他們的時間不夠多,事情做不完。
對每個成功的人來說,時間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環。時間是最重要的資產,每一分每一秒逝去之後再也不會回頭,問題皋如何有效地利用你的時間呢?
研究時間管理之道,首先必須知道,一個小時沒有60分鍾。事實上,一個小時內隻有利用到的那幾分鍾而已。
大家一天要浪費幾個小時呢?如果真想知道,不妨來做一個實驗。首先,找一份記事曆,把每一天劃分成3個小時的區域。然後再把每個小時劃成60分鍾的小格。在這整個星期裏麵,隨時把所做的事情記錄在劃分的表格中,連續做一個星期試試看,再回頭來檢查一下記事曆,就會發現,由於拖延和管理不良,浪費了多少寶貴的光陰。
當人們了解到是如何在使用時間之後,再回頭重做一次實驗。這一次多用點心來計劃時間,把需要做及想要做的事仔細安排進你的時間表,再看效率是否會好一點。
記住一件事,時間是惟一可以賣給他人或自己的東西,對時間的利用率越高,就越可以靠他賣得好價錢。
6.不要漠視業餘時間
合理安排自己的業餘時間,會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續,使人生變得豐富多彩,使自己的事業也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一個人的業餘時間一生中能有多少呢?這些年的業餘時間往往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
一個城郊的居民區住著三戶人家,他們的平房緊緊相鄰著,三個男人都從農村招工進了一家煉鐵廠。
廠裏工作辛苦,工資又不高。下班了,三個人都有自己的活。一個到城裏去蹬三輪車,一個在街邊擺了一個修車攤,還有一個在家裏看書,寫點文字。蹬三輪車的人錢賺得最多,高過工資。修車的也不錯,能對付柴米油鹽的開支。看書寫字的那位雖沒有收入,但也活得從容。
有一天,三個人說起自己的願望。蹬三輪車的人說,我以後天天有車蹬就很滿足了。修車的說,我希望有一天能在城裏開一間修車鋪。喜歡看書寫東西的那個人想了很久才說,我以後要離開煉鐵廠,我想靠我的文字吃飯。其他兩位當然都不信。
五年過去了,他們還是過著同樣的生活。十年後,修車的那位真的在城裏開了一家修車鋪,自己當起了老板。蹬三輪的那位還是下班了去城裏蹬車。十五年後,看書寫字的那位發表的一些作品,在地區引起了不少關注。二十年後,他的作品被一家出版社看中,調到省城當了編輯。
時間無限,生命有限。在有限的生命裏懂得把時間拉長的人就擁有了更多做事情的本錢。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偉人們所到達並保持著高度,並不是一飛就到,而是他們在同伴們都睡著的時候,在夜裏辛苦地往上攀爬……
時間是雙重性格的東西,最長也是最短,最慢也是最快,最小也是最大。
據說,偉大的所羅門王有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一位先聖在夢裏告訴他一句話,這句話涵蓋了人類的所有智慧,讓他高興的時候不會忘乎所以,憂傷的時候能夠自拔,始終保持勤勉,兢兢業業。但是,醒來後卻怎麼也想不起那句話來,於是他召來了最有智慧的幾位老臣,向他們說了那個夢,要他們把那句話想出來。並拿出一顆大鑽戒,說:
“如果想出那句話來,就把它鐫刻在戒麵。我要把這顆戒指天天戴在手上。”
一個星期後,幾位老臣來送還鑽戒。戒麵上已刻上了一句簡單的話:
“這也會過去。”
時間像是海綿,要靠一點一點擠;時間更像邊角料,要學會合理利用,一點一滴的累計,會得到長長的時間。
那時傑克大約隻有14歲,年幼疏忽,對於卡爾·華爾德先生那天告訴他的一個真理,未加注意,但後來回想起來真是至理名言,爾後他就從中得到了不可限量的益處。
卡爾·華爾德是他的鋼琴教師。有一天,給他教課的時候,忽然問他,每天要花多少時間練琴。他說大約三四個小時。
“你每次練習,時間都很長嗎?”
“我想這樣才好。”傑克說。
“不,不要這樣。”他說,“你將來長大以後,每天不會有長時間空閑的。你可以養成習慣,一有空閑就幾分鍾幾分鍾地練習。比如在你上學以前,或在午飯以後,或在休息餘暇,五分、十分鍾地去練習。把小的練習時間分散在一天裏麵,如此則彈鋼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當他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書的時候,他想兼職從事創作。可是上課、看卷子、開會等事情把他白天晚上的時間完全占滿了。差不多有兩個年頭他一字未動,他的借口是沒有時間,這時,他才想起了卡爾·華爾德先生告訴他的話。
到了下一個星期,他就把他話實驗起來了。隻要有五分鍾的空閑時間,他就坐下來寫作一百字或短短幾行。
出乎他意料之外,在那個星期的終了,他竟積有相當的稿子了。
後來他用同樣的方法積少成多,創作長篇小說。他的授課工作雖然十分繁重,但是每天仍有許多可資利用的短短餘閑。他同時還練習鋼琴。他發現每天小小的間歇時間,足夠他從事創作與彈琴兩項工作。
利用短時間,其中有一個訣竅,你要把工作進行得迅速。事前思想上要有所準備,到了工作時間來臨的時候,立即把心神集中在工作上。
卡爾·華爾德先生對於傑克的一生有極其重大的影響。由於他,傑克發現了如果能毫不拖延地充分利用極短的時間,就能積少成多地供給你所需要的長時間。
向時間要效益,合理利用時間就是與時間爭奪寶貴的生命。“忙裏偷閑”,會這樣做的人,才是會生活的人。
7.惜時如金
我們的生活是以時間的單位為單位的,如果我們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有所作為就必須惜時如金,用最少的時間做最有價值的事,這是我們成大事必須遵循的原則。
節約時間是基本的運籌原則。從時間中節約時間,用盡可能少的時間,辦盡可能多的事情,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從而極大地提高效率。恩格斯指出,利用時間是一個極高級的規律。古今中外許多成大事者都想方設法把一般人不屑利用或難以利用的時間利用起來,下麵是成大事者總結出來的一些從時間中去找時間的切實可行的方法:
(1)拒絕拖拉
辦事要拒絕拖拉、疲遝,以免誤事。英國著名的《帕金森定律》一書中有一段生動的描述:“一位閑來無事的老太太為了給遠方的外甥女寄張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的工夫。找明信片要一個鍾頭,尋眼鏡又一個鍾頭,查地址半個鍾頭,做文章一個鍾頭零一刻,然後,送往鄰街的郵筒,究竟要不要帶雨傘出門,這一考慮又去掉了20分鍾。照這樣,一個忙人在3分鍾裏可以辦完的事,在另一個人卻要一整天的猶豫、焦慮和操勞,最後還不免累得七死八活。”
有的人在工作中稍不如意,就放下不幹了或等待明天再幹,這樣一拖再拖,就有很多的事情給拖拉下來,而時間卻悄無聲息地流失了。如果你有這樣的習慣,那你就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對付拖拉,有三種有效對待的辦法:
第一,養成良好的習慣
許多人的拖拉,是因為形成了那樣的習慣。對於這樣的人,無論用什麼理由,都不能使他自覺放棄拖拉習慣。因此,需要重新訓練,培養他們良好的積極工作的習慣。
第二,確定工作的重要程度
一個人再拖拉,到了非幹不可的時候他就不得不幹了,正如房子著火了,他就不得不迅速逃生一樣。明白了工作的重要性,他就不會再拖拉下去,以免造成危害和其他人的不滿。
第三,委托他人
有的時候,你拖拉的原因也許是你不喜歡做,這或許與你的個性或專長有關。這時候,你可以把它委托給別人去做。這樣,事情也做了,你也不拖拉,對雙方都是件好事。
(2)消除“時間瓶頸”
所謂時間瓶頸,就是浪費時間多半源於單位的領導或家長、教師,正如瓶頸多半位於瓶的上端一樣。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根據不同的對象,采取相應的對策:
①對“聽而不聞”的人
應采取以下辦法:慎選談話的時機,不要在他繁忙或心緒不佳的時間與他聯係;談話時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先盡量指明與他談論的事對他的利害關係;一旦發現他聽不進你的話語,則盡快結束交談,另找時間再談。
②對見異思遷的人
應多作詢問,讓他在解答時發現問題,通過研討,迫使他改變主意,並決定工作次序和完成工作的時限,盡量避免中途變卦而浪費時間。
③對以你為聽眾的人
應盡量不發問,一邊聽,一邊思考,在聽話過程中,顯示心事重重的態度,有禮貌地打斷他的話,提出問題,共同研討。
美國威斯汀豪斯電器公司前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唐納德·C·伯納姆提出了提高效率的三原則,這就是當你處理任何工作的時候,都要提出三個“能不能”的問題,以達到節約時間的目的。
第一,能不能取消它?
那些完全不必去做的事情,那些完全不必應酬的交往,應該決然“刹車”。“有所不為,而後有所為”不怕舍棄一些什麼,才能得到一些什麼。
第二;能不能與別的工作合並?
這就叫合並節約時間法。把能夠合並起來的事盡量合並起來辦,一舉兩得,無形中提高了效率。星期日去探望友人、同學,不妨在途中順便跑跑書店。
第三,能不能代替它?
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用費時少的辦法去代替費時多的辦法,殊途同歸,可以節約很多時間。打電話同寫信一樣可以達到互相交流、傳遞信息的目的,但打電話可少費時間;騎自行車辦事快就不要走路;看電影與看電視都可達到娛樂的目的,在家看電視就可節約路途往返的時間。由此可見,最簡便的辦法往往包含著較高的效率。
一項大的工作可以首先分解成若幹小的部分,然後對每個小部分再問三個“能不能”,提高效率的途徑就更會逐步顯現出來。
(3)安排時間表
既然合理的利用時間可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有助於事業的成功,我們就應該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製訂一個可行的、適宜自己的待辦計劃表。在待辦計劃表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份計劃時間表,首先應該簡單明了,使你在百忙中隨意瞄幾眼,就可一目了然,明白馬上需要做什麼事。
①依賴記憶
在睡覺之前想想第二天的工作是個很好的方法。在確定所有的工作後,人就可以安穩入睡,不會滿腦子胡思亂想。
利用記憶記住你的工作之後,你的腦子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問題。有時候當我們的問題存在於腦海中時,睡夢中會突然跳出一個理想的解決之法,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有所思就有所夢。當我們真正地利用了我們的潛意識來解決問題時,我們就會發現,它的作用是驚人的、不可思議的。
有了計劃,潛意識就要完成它,而記憶會替你完成。人腦就像一個平行處理器,許多工作在腦中可以同時處理,一旦記下了一定的事物,大腦就會把它轉移到潛意識中,不知不覺地開始研究解決它的辦法。
②適時檢查計劃表
有了計劃表,是否嚴格地執行了,還需要適時地檢查。晚上睡覺前,再翻一翻你前一天的計劃表,看一看你執行的情況和進度,會有助於你來日工作的安排和完成。
學生都知道,英語中的英語單詞是最難記憶的。其實,如果你製定一個計劃表,每天完成十個單詞的記憶任務,定時檢查,督促保證完成,那麼一年過去,你就可以掌握3650個單詞,兩年之後,你所記的單詞已足夠你日常生活中的對話、寫作和運用了。一天記十個並不難,難的就在於一絲不苟地堅持下去。因此,光有計劃表是不行的,還需要適時檢查,督促計劃表的按時完成。
③限製計劃數目
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運用有限的精力去做無窮無盡的事是不可能的。人在極限勞動的情況下,也很容易導致意想不到的損害效果,因此,限製一天中的計劃數目,可在自己身體力行的情況下進行科學的調整,使自己處於一個協調的工作環境之中,既可完成工作任務,又不影響身體健康。
最好的辦法是在下班前幾分鍾,擬定第二天上午的工作表。成功的高級經理人員談到,這個方法是他們做有效的時間管製計劃時最常用到的一個。如果延到第二天上午再列工作計劃表,就容易草率,因為那時已經有了工作的壓力,工作表上所列的,常常隻會是緊急事務,而不是重要的事項。
(4)養成有計劃工作的習慣
在棒球比賽裏,勝利取決於跑回本壘的次數。隻跑到三壘,並不能因為跑了3/4的路程而得分。
工作也是這樣。能夠開始當然很好,繼續做下去也不錯,但是不到完成,你就不算做了你開始做的事情。很多人有一種把一件工作“做了一會兒”,然後又放在一邊的習慣,還欺騙自己相信工作已經完成。
這樣是很浪費時間的;因為你常常不會再回頭去做這件工作,因此你先前所用掉的時間就等於失去了。就算你再回頭去做這件工作,首先,你要花時間重新建立起衝勁,從頭探查各步驟,檢視上次你所做的事情,就算把它做好,也浪費了許多時間。因此不要堆積許多隻做了一半的工作。
當然,如果工作範圍太大而不能一次做完,那你該怎麼辦呢?那就是係統地利用時間。
例如,假定你有一份很長的報告要寫,你就避免從“一次隻做一個小時左右”的觀點去想,而要指定你自己先寫好大綱,或做好調查研究,或寫下引言。做好了這一步,你把它放在一邊就可以有完成某一件特定事情的感覺,並且清楚地知道你下一步該做什麼。下一次再做的時候,你就不需要再重新去理出頭緒,也就不會有心智阻礙。
然後再把工作分成許多小工作去做,你就會養成所謂的“強製去完成”的寶貴習慣。這會為你每天省下很多時間。
(5)善用零碎時間
在大都市地區。通常人們每天早上去上班要花一個小時在高速公路上或火車上,而下班回家又得再花上一個小時。在美國,上班時間平均單程是20分鍾,而在人口100萬或更多的大城市,32%的人住在距離上班地點35分鍾車程的地方。
任何事情要在你一生中占去這麼多的時間,都值得你特別注意。很明顯的,有兩方麵值得你考慮一下:第一,是否能減短交通時間?第二,是否能有效地利用交通時間?
你要有意識地決定,在這段時間裏把注意力投注在什麼方向。你會驚異地發現,不浪費這段時間會獲得多麼寶貴的益處。
推銷員常常發現,在接待室等待客商的時間,利用這個空當兒,足夠他辦完所有紙上作業:寫一份和上一位顧客麵談的報告、寫給顧客以及可能成為顧客的人的信件、計劃以後拜訪哪些人、填寫支出費用報告等等,隻要把必備的表格或資料帶在手邊就可以了。
不要認為這種零碎的時間隻能用來辦些例行紙上作業或次優先的雜務。最優先的工作也可以在這少許的時間裏來做。如果你把主要工作分為許多小的“立即可做的工作”,你隨時都可以完成重要的工作。
上帝很公平,他給每個人一天的時間都是24小時,隻看你怎樣去利用。一寸光陰一寸金,把時間當金子一般去珍惜的人,終不會是平庸之輩,終會成就一番事業。
8.成功的人有25小時
成功的人有25小時,因為他們會利用和創造時間為自己的事業服務。
(1)善待時間
什麼時候做重要的事情最合適?生理學家克萊特曼醫生的研究顯示,人的正常體溫在一天之中的變化可相差達1.65攝氏度之多。體溫變化的模式會影響你的工作效率、精神集中程度及心理狀態。
人通常在早上的後半段和傍晚的中段神誌最清楚。下午的時候人會感到越來越想睡,下午兩三點鍾是工作效率的“低穀”。體溫在下午6點鍾到8點鍾達到高峰之後,很多人會精神減退。
用你的工作效率最高的時間處理困難的事情,或者從事創意思考。工作效率低的時間則用來看報、整理檔案、打掃或清理信件。配合自己的精神狀態去工作,可以事半功倍。
(2)做事預先計劃
你開車去不熟悉的地方,會不會先不問路或不帶地圖?時間管理專家認為,每次花少許時間去預先計劃,會收效顯著。事先花20分鍾籌劃,稍後就不必花一個鍾頭去記起該做些什麼事。《生活安排五日通》一書訊作者赫德莉柯說:“不要把所有活動都記在腦袋裏,應把要做的事寫下來,讓腦子做更有創意的事情。”
每天都列張工作清單。按照重要程度用數字給它們排次序。要是事情較多,就把最迫切的列為“甲類”,次要的是“乙”類,再其次是“丙”類,或者用不同顏色的筆來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