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聖與俗聖與俗沒有明顯的界限,但是卻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截然不同的人生境界;聖與俗隻是一種思維的轉換,一種認識的升華;當你在“俗”人的生活泥淖中掙紮時,有時換個思維,天空就會變得不一樣。
1什麼是聖 生活中總會遇 到各種難題,我們又該如何麵對生活中的傷害、無奈,抱怨呢?這就需要我們掌握一些排除情感地雷的哲學思想。
現代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卻越來越少。當我們坐在辦公室和電腦前,通過手機與網絡聊天工具和別人進行“牆壁”溝通時,我們是否意識到自己越來越孤獨呢?職場的爾虞我詐讓我們學會做人處事皆有方法,但是我們所汲取的精神糧食卻越來越少。當你看到一個穿著時尚的女人因為和別人的一點摩擦而破口大罵時,你是否想過自己也有曾經的際遇,是憤憤不平還是原諒別人呢?當你看到一些人因為乘車而與別人發生激烈口角時,你是笑那些人沒有素質和品德,還是埋怨不斷,抑或是看得雲淡風輕,於己無關?當你的好意被人誤解甚至因此遭人辱罵時,你又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對待,才讓自己受傷最小?
我們是大千世界中的俗人一個,每天都伴隨著各種的煩惱和生活難題,有的人怒火衝衝的想一刀剪斷這些生活亂麻,結果剪不斷,理更亂。而有的人麵對困境,冷靜思考,用另一種態度和視角看待逆境,得到的不僅是出人意料的結果,還有升華的生命。這就是生活的“聖”,是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的方法和思想。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伊笛絲·阿雷德太太從小就特別敏感而靦腆,她的身體一直太胖,而她的一張臉使她看起來比實際還胖得多。伊笛絲有一個很古板的母親,她認為把衣服弄得漂亮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她總是對伊笛絲說:“寬衣好穿,窄衣易破。”而母親總照這句話來幫伊笛絲穿衣服。所以,伊笛絲從來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動,甚至不上體育課。她非常害羞,覺得自己和其他的人都“不一樣”,完全不討人喜歡。
長大之後,伊笛絲嫁給一個比她大好幾歲的男人,可是她並沒有改變。她丈夫一家人都很好,也充滿了自信。伊笛絲盡最大的努力想要像他們一樣,可是她做不到。他們為了使伊笛絲開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隻會令她更加退縮到自己的殼裏。伊笛絲變得緊張不安,躲開了所有的朋友,情形壞到甚至怕聽到門鈴響。伊笛絲知道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又怕她的丈夫會發現這一點,所以每次他們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時候,她假裝很開心,結果常常做得太過分。事後,伊笛絲會為這個難過好幾天。最後不開心到使她覺得再活下去也沒有什麼道理了,伊笛絲開始想自殺。
後來,是什麼改變這個不快樂的女人的生活呢?隻是一句隨口說出的話。正是這一句話,改變了伊笛絲的整個生活,使她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有一天,她的婆婆正在談她怎麼教養她的幾個孩子時,說:“不管事情怎麼樣,我總會要求他們保持本色。”
“保持本色!”就是這句話!在那一刹那之間,伊笛絲才發現自己之所以那麼苦惱,就是因為她一直在試著讓自己去適應一個並不適合自己的模式。
伊笛絲後來回憶道:“在一夜之間我整個改變了。我開始保持本色。我試著研究我自己的個性,自己的優點,盡我所能去學色彩和服飾知識,盡量以適合我的方式去穿衣服。主動地去交朋友,我參加了一個社團組織——起先是一個很小的社團——他們讓我參加活動,使我嚇壞了。可是我每一次發言,就增加了一點勇氣。今天我所有的快樂,是我從來沒有想到可能得到的。在教養我自己的孩子時,我也總是把我從痛苦的經驗中所學到的結果教給他們: ‘不管事情怎麼樣,總要保持本色。’”
伊迪絲如果沒有聽到她的婆婆對她說的那句“不管事情怎麼樣,我總會要求他們保持本色”,也許她將一生都自卑下去,活在自己給自己製造的陰影中。這就是伊迪絲在生活中獲得的“聖”。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這一天,走過來一個須發皆白的老人,問:“年輕人,為什麼不快樂?”
“我不明白,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窮。”
“窮?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說。
“這從何說起?”年輕人問。
老人反問道:“假如現在斬掉你一個手指頭,給你1 000元,你幹不幹?”
“不幹。”年輕人回答。
“假如斬掉你一隻手,給你1萬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使你雙眼都瞎掉,給你10萬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變成80歲的老人,給你100萬,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1000萬,你幹不幹?”
“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