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沙漠中行走了三天,依然沒有看到任何人跡,而此時他們隻有一壺水和僅夠維持一個人生命的食物,上天似乎要讓他們死亡。
終於在一個漆黑的夜裏,他們之中的一個帶著僅剩下的一壺水和食物離開了同伴。
同伴醒來發現這一切時,那一個早已不知道去向。
饑餓、嚴重的脫水讓這兩個人瀕臨死亡,但是他們彼此鼓勵,互相攙扶著在沙漠上行走,沒有走出一天,一片綠洲就出現在他們麵前,他們得救了。
十天以後,有人將他們逃走的同伴帶了回來。他已經死了,他一直朝著相反的方向行走,沒有了水和食物,更沒有了同伴的鼓勵。他漸漸陷入完全的絕望,最後死在了沙漠中。[點 評]
在你的人生中,是否也有這樣一個在你處於人生低穀時始終陪伴你的人呢?那就好好珍惜吧,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好運。
4不要陷入自己挖的泥潭不能自拔
有時,我們在閑談的時候,時常聽到關於一些熟悉的人的“八卦”,你是和他們一起討論、繼續傳播還是並不參與其中呢?
又比如,我們常聽到:“有事我負責!”但常常是,真有責任時,這個人推脫得最快。
這些人和事,我們經常遇見,許多人因為口不擇言、到處給別人說八卦、隨便攬責任而給自己招來一堆麻煩,這就是給自己挖墳墓。
那麼我們如何避免因為自己的言行導致“自食惡果”的局麵呢?
(1)不要說別人的壞話,不做傳播流言的工具。
閑談不是不可以,但不要說別人的壞話。在閑談中,我們可以獲得知識和促進情感,然而在閑談時,往往也會產生不幸的結局,這就是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有時口舌的禍根危險性的確不小,一句不負責任的話甚至會使人喪命,這不是危言聳聽。這在娛樂界最為明顯,當謠言四起時,許多明星不堪重負選擇輕生,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閑聊中,我們要回避對方忌諱的事情,被擊中痛處,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愉快的。更不要說同事的壞話,因為哪一天壞話就有可能傳入同事的耳朵裏,如果此刻同事職位提升,你的日子恐怕就不好過了。
在與人閑聊時,不嘲笑對方的一時失態,不批評對方的一時失誤,經常給別人留台階,才真的是君子之風。時間久了,與你打交道的人會認為你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這樣你就會受到大家的尊重。
所謂言為心聲,語言受思想的支配,反映一個人的品德。不負責任、胡說八道、造謠中傷、搬弄是非等都是不道德的。
(2)要有責任心,事不可亂攬
孔子曾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句話也是古人做官的一條方圓之道。不是你的專業,自然不該你去管。你不在那個職位,管了就是替別人行使權利,會遭人厭,費力不討好。
責任是有限度的,不是從一開始就隨隨便便地表示負責到底才是有責任感,而是負自己應該負的責任才對。
責任,是要負的,不是靠說的。一般人往往不去衡量自己的力量,憑著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來表示願意負責,卻沒有顧慮到現實的後果。
拿破侖曾說:“我從不輕易許諾,因為承諾會變成不能自拔的錯誤。”承諾就是攬責任,如果你做不到,尤其是超出你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會令你失信於人,形象大大受損。
與人交往時,不能隨隨便便就說那些毫不負責任的話,責任要靠行動來實現。當你說多了“這件事情我會負責到底”,其實已經讓人失去了對你的信任。
說話辦事要有責任感,能夠為他人著想,方不會自掘墳墓。
5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曾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意就是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強加在別人的身上。這可以看作是待人處事的基本修養,如果能夠做到這點,在人際關係交往中,你給他人和自己都會留下進退的餘地,這樣就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案 例 精 選
[描 述]
“大禹治水”的故事也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典範。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務時剛剛新婚不久,當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時,心裏就像自己的親人被淹死一樣痛苦、不安,於是他告別了妻子,率領27萬治水群眾,夜以繼日地進行疏導洪水的工作。在治水過程中,大禹3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3年的奮戰,疏通了9條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到了戰國時候,有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談起這件事,他誇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隻要我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嗎?”孟子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錯了!你把鄰國作為聚水的地方,結果將使洪水倒流回來,造成更大的災害。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點 評]
從“大禹治水”和“白圭談治水”這兩個故事來看,白圭隻為自己著想,不為別人著想,這種“己所不欲,要施於人”的錯誤思想,是難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雖然費工費力,但這樣做既消除了本國人民的災害,又消除了鄰國人民的災害。
當別人罵你時,你心中必定不快,所以你就不要隨便罵人;當你不願被人欺騙時,那你最好不要去欺騙別人;你最討厭別人在背後對你指手畫腳,那你就不要在背後去非議別人、對別人說長道短。這就是“己不欲,不施人”。
人們一直習慣於從自身的角色出發,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理解和看待別人,所以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自我中心式思維。人們習慣於把交往中的矛盾歸罪於對方,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自然難以達成相互理解,因為人們習慣於“己所不欲,卻施於人”。
富勒說過:“向別人扔汙物的人,把自己弄得最髒。”
在我們的人際關係中,一直遵循著這樣的原則: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如何對待別人,不管是你處於善意還是惡意,是自己的歡笑還是悲憤,最後都會還給你。
你可以將自己的喜好強加於別人的頭上,可不久你會發現,你自己也被別人強加了他們的喜好,盡管你覺得這很難受,可你有什麼辦法呢?
狼和狽是一對好友,經常合夥去幹偷雞摸狗的事情,所以有了狼狽為奸的故事。有一次他們去偷了農夫的雞,喜歡喝雞血的狼建議喜歡吃肉的狽也喝喝雞血,狽不樂意,於是狼與狽大吵一架,分道揚長而去。其實,隻要學會“角色互換”,就可以將這個“己所欲,也施於人”的問題解決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給別人留一條退路。初入社會的人可以將其作為處事原則,推己及人往往會有皆大歡喜的結果。
6以和為貴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將人和推為首位。在我國又有許多的詞彙,將重點都放在“和”字上:“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以和為貴”等。
“和”是古往今來,中外成功者最為推崇的處事法則。
人在社會上與他人的關係表現得也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不僅肩負的事情存在共性,而且許多工作也必須依靠合作才能完成。如果暗中彼此拆台,想將一件事情做好是不太可能的。
而我們生存在社會上,就難以避免和別人發生衝突,有時是意氣之爭,有時是為利益而爭,然而聰明的人以和為貴,盡量避免爭論,贏得別人的好感,把一個敵人變成自己的朋友,這無疑是一件好事。
當我們聽別人說話時,大部分人的反應是評估和判斷,而不是試著了解這些話的內涵。在別人訴說某種信念、感覺時,我們常常會下這樣直接的判斷:“說得不錯”或者是“胡說八道”,“這不太好”,“這不對”。我們很少用心地去了解這些話對其他人來說到底具備著怎樣的意義。這就是我們善於以我為中心的太過相信自我的標準。在那些自以為是的爭論中,我們竭盡全力去維護自己並不全麵和成熟的觀點,對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我們爭執不休,一場爭論過後,我們得到的是心亂和一個新的敵人。
卡耐基曾經說過:你贏不了爭論。不論輸和贏,你都是輸了。因為爭論的結果常常是讓雙方更加堅信自己的意見是正確的,或者即使是你錯了,你也不會向對手認錯。人性的固執讓雙方的距離越拉越遠,終於有一天,你發現一場毫無意義的爭論為你培養出了一個可怕的敵人。所以,隻有一種能在爭論中獲勝的方式:避免爭論。有時,避免紛爭是贏得紛爭的最好方式。而要讓你周圍的人都能捧場與合作,你要就避免與他們爭論,要讓氣氛和諧。倘若,情感上互不相容,氣氛上緊張,就不可能協調統一地工作。
當然,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愛好,依生活習慣、文化修養等差別,不可能要求每個人處處與他所處的集體合拍。但是,任何成功都不可能靠孤軍奮戰所得,也沒有人願意成為被人嫌棄的對象。一個有修養的、有集體感的人,就會善於利用這一點,以自己和善的態度去感染、吸引或幫助他人,使其周圍的關係更加和氣。
與人和氣即是與人友好相處,贏得好人緣。與人為善,平等尊重,是與人友好交往的基礎。應該主動熱情地與周圍的人接近,表示出一種願意與人交往的願望。如果沒有這種表示,別人可能會以為你希望獨立,不敢來打擾。切忌:不平等的態度,永遠不會贏得別人尊重。
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談話內容盡量談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使人覺得你是個談得來的朋友,隻有讓人從你的言談中得到樂趣,才有人願意和你進行交談。當然並不需要一味迎合別人,而是善意真誠相待。
任何人和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包容別人的缺點,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會讓自己以寬容的態度與別人相處。誰都有不順心的時候,善於克製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的行為,在別人產生消極情緒的時候又能加以諒解,這才是有修養的人的表現,它會使別人更願意和你相處。
友好相處最和諧最融洽的方式就是真誠關心他人。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難題甚至不幸,沒有別人的幫助和支持,每個人都難以正常地生活下去,善於發現、主動關心他人的困難和苦惱,給予適當的精神和行動上的支持和幫助,會得到別人的友誼和關心。
理解和寬容則可以保證和諧。沒有人是完美的,每一個人的身上或多或少有著令人遺憾的弱點甚至是毛病。但即使看到別人不如自己的一麵,也不能以己之長去鄙視或諷刺別人。我們
應該認識到每個人的個性、習慣、生活、態度都可能不相同,與你不合或許與別人就合,因此你正確的態度應該是:理解。你應該求同存異,不要苛求對方,寬容待人是以理解為基礎的。以客觀公正的態度給予別人評價,會使你看到別人身上的優秀之處。
究竟如何才能與別人達到和氣呢?
(1)記住別人的名字
與人交往中,記住別人的名字很重要,沒有人願意聽別人叫自己“誒”或者“喂”。當你剛進入一個職場,隻介紹一遍就記住了別人的名字,你會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講話要學習演講的方法
平淡冗長的說話方式有時會讓人很受不了,大多數聽眾喜歡講話的人插入幽默的笑話以提高傾聽的興趣。但是要注意幽默的尺度和效果。
(3)謹慎交友
一個人品質怎樣,往往從他結交什麼朋友就可以看出來。你留給別人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朋友影響的。假如你結交一些非常重要和成功的朋友,別人會想你也一定擁有某些過人的天賦。而如果你與一些失敗者交友,雖然不會嚴重影響你留給別人的印象,但是也會讓你的形象受到傷害。
(4)爭取好聲譽
在曆史上,你能記住的人物是否名聲好的要多於名聲不好的呢?那些給別人好印象的人所實現理想的機會也比那些沒有贏得好印象的人多。人的命運不是天注定的,而是自己決定的。你如何做人做事,就將決定你的一生是什麼樣子。
與身邊的人保持和氣,就不會容易被人挑刺,更重要的是,你取得的成績更容易被人承認和欣賞。
年營業額百億美元的美國“旅館大王”希爾頓旅館創始人康德拉·尼古遜·希爾頓,給後人留下了這樣一個經商準則:和氣生財。他要求員工無論何時都要保持對顧客的微笑和和氣。
在生意場上,“和”是一種將目光放遠的戰略,要和氣,有時難免要犧牲一些利益,但是帶來的卻是回頭客。這些小利益的損失也就沒有什麼了。而從人際關係上來看,“和氣”更是一種長期投資,而回報遠遠大於投入。
可見,“和氣”是一種態度,在我們為人處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學會用“和”,也是一門學問很深的課程。
7不要做氣氛的汙染者和惡化者
國學大師翟鴻燊教授曾說過,人際溝通,最忌諱的就是一臉死相。不要讓自己這張臉,破壞了家庭的和睦,團隊的氣氛,企業的氛圍,永遠不要做氣氛和情緒的汙染者,相隨心生,口乃心之門戶。
生日宴會上,本來大家都很快樂,卻因為一個人的一句話而將氣氛凍結;同事請客,大家都說菜好吃,卻有一個人撇撇嘴說好難吃,好好的一次聚餐就這麼被破壞了;別人在吵架,旁邊的人不僅不勸,反而煽風點火,讓打架的人更是激怒……你遇到過這種情況嗎?本來十分愉悅的氣氛因為一些人變得十分僵硬。
也許他並不是有意而為之,而是個性使然,卻將氣氛破壞了。這在朋友、同事之間還可以被諒解,如果是老板或上司請客呢?他(她)還要這樣做,無疑會讓上司覺得丟了尊嚴,這就有可能給他(她)以後的工作埋下地雷。
我們不應該做氣氛的汙染者或惡化者,即使再難以忍受,都要忍受下去,那是待人的基本。你不能因為自己的好惡而毫無顧忌地表現出來,要考慮別人的感受。如果你是請客或會餐的主辦人,當聽到別人這樣說時,也一定不會好受,這就是換位思考。
當然,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但是個性太強就讓人吃不消了。個性的展示要分時間和環境,有時,沒有個性才是最好的個性。能夠融入氣氛的人,才會被大家喜歡和認可。隻管做自己的事情,絲毫不管當時氣氛的人,會被看成是分不清輕重緩急的人,這樣的人很難被重用。
如果你不喜歡某個氣氛,可以找個理由悄然退去;菜不可口,但也要為別人留情麵;別人在歡笑的時候,你不要緊繃著一張臉,做出清高的姿態;別人在爭吵的時候,是真誠地勸解而不是
火上澆油。
一群朋友在迪廳聚會,所有人都在激情地跳舞,隻有她坐在角落裏不動,即使很多人過來拉她,她都不動。後來就沒有人再邀請她去參加聚會了。
氣氛是要互動的,因為互動才有了活躍的氣氛,死氣沉沉,不言一語,隻會破壞氣氛,讓大家覺得你難以相處。而在社會中,會活躍氣氛的人往往很受歡迎,因為別人與他們在一起是快樂的,他們不會將氣氛弄得很僵。
在我們工作中,輕鬆的氣氛更被人們喜歡,而我們一天大部分的生活都是在辦公室裏度過,為什麼不能讓辦公室裏也充滿歡聲笑語呢?那麼,在職場的人又該如何營造辦公室輕鬆氣氛呢?
(1)不要將負麵情緒帶到辦公室
當你無意識地在辦公室裏發牢騷或發泄情緒時,你很可能就成為辦公室良好氣氛的破壞者。你發泄完了,當然輕鬆了,但是要記住人際關係需要必要的距離。負麵情緒像流行性感冒一樣,會傳染給別人。如果你真的不快,最好是去找可信賴的好友或者專業的心理醫師聊聊。多選擇那些讓你超越鬱悶的活動:比如散步、吹吹風,這樣會鍛煉你自我消化情緒垃圾的能力。
(2)學習講一些幽默的笑話
幽默並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有的,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辦公室中幽默的人常常是人們關注的中心。所以,從今天起,多多學習一些幽默的本領,即使不會,至少要勇於參與辦公室的笑話場。
(3)走出心理自虐的期待
有一些人總是把自己想象成全世界最悲慘的人,久而久之,你自己就可能有一種錯覺,認為你就是全世界最悲慘的人。為什麼不將自己想象成很幸運的人呢?學會感恩和珍惜,這樣你的氣色也會看上去好多了,你的臉上也會洋溢著從內心迸發出來的知足和快樂。
(4)公私領域要一視同仁
不論在家裏,還是在公司,一定要讓自己的辦公桌整潔,這樣不僅自己看著賞心悅目,別人看著也會十分舒服。